人人可以为老师,人人应该成为老师
中国有多少老师?
据今天的新闻报道说:1732万。
但这些应该说的是职业教师。
今天是教师节,我祝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老师的渊源——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的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
在中国古文献中,所谓“师范”,意为“可以师法的模范”。西汉杨雄在《法言·字行》中说:“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最早把“师范”二字并用的,见于《后汉书·文苑传·赵壹》。内云:“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仰高希骥,历年滋多。”世人遂把教师职业的特征概括为“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西汉末年,杨雄在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第一次将“师”和“范”联系起来看,明确强调了老师所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
《后汉书·赵壹传》松皇甫规书:“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文心雕龙·才略评》云:“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意思是说司马相如学写作,便以屈原、宋玉为师范——学习的榜样。“师范”已作为一个词组出现了。
学完老师的渊源,再回味一下我们曾经学习过的韩愈的《师说》一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大家理解了以上所说的话,就能晓得“老师”并不局限于那1732万人里。社会每天都在进步,每个人都在学习,学习就变成相互的了——你学习别人的时候,自己是学生;别人也学习你,学习你的时候,你也是老师。
所以,我们每个人,即是学生也是老师,既要有学生的谦卑,也要有老师的“师范”要求。
是故教师节,如果只是单纯的感恩职业教师的节日,我觉得是狭隘了。如果能将“师心”发扬光大,我觉得这个是更有意义的事情。尊师重教,不能只是具体的某个老师,还应该是对自己的要求。让自己的学识和正气,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什么高度呢?就是和老师一样的高度。
如果你和老师一样有学识,有教养,有正气,有志气,那么,你也就能称得上一个模范的人了。大家都是模范人,优秀的人,那么,社会不就达到了“老师”的要求了吗?社会不就高度文明了吗?
有些人把“知识”作为权力和地位的专利来源,这种人是自私的,可耻的。这样的人,是不配当老师的。知识不过是个先知后知的问题,凭什么就成为某些人压迫其他人的工具呢?谁要是以自己掌握了某些知识,就欺压后学者,注定是要被抛弃,被蔑视,被嘲笑的。你以为你掌握了,别人就不能掌握?笑话,那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别人没了你,只不过是走点弯路,稍微多花点时间而已。但绝不是不离了某个人就不行的。所以,做老师的要有觉悟,不以“学识”骄傲,更不能以“学识”压迫人。
现在,仍有一些人,一些国家,他们就是不觉悟,为啥不觉悟呢?
因为有私利。
因为这个世界还是私利主导的世界。
这是阻碍社会进步,阻碍人类进步的障碍。
我们过教师节,就要为“人人可为老师”创造条件,人人可为老师的前提条件就是破除国家障碍,破除知识专利障碍,破除私有化障碍,破除知识商品化障碍,让知识可以自由传播,不再为私利出卖知识,不再让知识成为私人的商品。有这些条件存在,人人为师就有障碍,进步就有障碍,文明就有障碍。
总之,人人可以为老师,人人应该成为老师,这既是一个个人的理想,也应该是一个社会理想。
我们应该为这个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