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关厢
何谓“关厢”?《明史·食货志》载:“在地曰坊,近城曰厢。”过去城门又叫“城关”,城门外大街及其附近地区称为“关厢”,也就是泛指城门外两三里之内的居民聚集地,是由居民和店铺组成的。早年间老北京城的城门外都有关厢,有的街道长些,居民和店铺较多,称“大关厢”。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还具体描述了元大都关厢的总面貌及规模、建筑、功能、居民等状况。从元代兴建大都城,直至民国,关厢是老北京人最熟悉的地方,出了城门就是关厢。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老城门逐渐被拆除,城里城外连成一片,“关厢”的概念被人们逐渐淡化,多称“某某门外大街”,如今天的朝阳门外大街过去叫朝外关厢,德胜门外大街叫德外关厢。
有关“关厢”,早年间京城还有几句俗话:“朝阳门外关厢铺开幸福大道,德胜门外百姓叫苦连天,西便门外只可远观不可近看,永定门外一座村庄没钱拆迁”。这四句话概括了京城四处关厢的特点。
朝阳门外关厢为何成了“幸福大道”?这是因为朝外关厢为元明清三朝的漕运之道和去南方必经之地,特别是京城的粮食皆从南方经运河运至东便门外大通桥,再经陆路运至朝阳门内各粮仓,所以朝阳门成了粮食入城之门。其城门外的关厢一带也成为京东最为繁荣的地区,店铺众多,且生意兴隆,不少店铺是日进斗金,商家们能不幸福吗?也许正是因为店铺众多,又位于朝阳门外关厢之东,所以才有了“关东店”之称。
德胜门外“关厢”的老百姓为何“叫苦连天”?原来在明朝以前,德胜门关厢所处的位置是在元大都城内。明朝大将徐达攻占了元大都之后,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往南移了五里,于是北边原本城内的五里地被划到了城外,老百姓也由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这里的区域最大,居住人口最多,但生活最苦,不仅吃喝穿戴不如城里人,而且整天提心吊胆,生怕盘踞在北边燕山山脉里的元军再杀回来。
西便门外关厢何以“只可远观不可近看”呢?原来西便门关厢只有几十米长,是外城七处关厢中最小的一处,远处有数十块白色的石头,周围荒草丛生,人们从远处看去好像是一群白羊在吃草,但走近了才发现是一堆汉白玉石头,故有“西便群羊”之说。至于这些石头的由来,谁也说不清。
关厢大都正对城门,但有一处关厢却是斜的,这就是永定门外关厢。原来在修建永定门之前,附近有一个很大的村子,叫做花庄子。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建永定门之后,应在城门外设置关厢,由于当时凑不足搬迁花庄子村的费用,便绕过花庄子,把关厢向东偏了150多米,俗称“斜关厢”。
京城的关厢历经元、明、清三代和民国时期,数百年风雨沧桑,而今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只有德外关厢作为地名被保留下来,被标注在北京的地图上,由此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作者不详)
转发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