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树, 谷皮树, 楮实
《全国中草药汇编》:构树
【拼音名】Gòu Shù
【来源】桑科楮属植物构树以乳液、根皮、树皮、叶、果实及种子入药。夏秋采乳液、叶、果实及种子;冬春采根皮、树皮,鲜用或阴干。
【性味】子:甘,寒。
叶:甘,凉。
皮:甘,平。
【功能主治】子: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
皮:利尿消肿,祛风湿。用于水肿,筋骨酸痛;外用治神经性皮炎及癣症。
【用法用量】子:2~4钱。叶:3~5钱。皮:3~5钱,外用割伤树皮取鲜浆汁外擦。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国中草药汇编》:谷皮树
【别名】谷树、葡蟠、谷皮叶、女谷、纸皮、尖叶楮皮、冷丹藤、过里丹、丁字黄心羌、飞天龙、生藤腊皮树、黄疸藤、不闻症
【来源】桑科构属植物小构树以根、根皮、树皮和叶入药。根、根皮春秋可采,切段晒干;树皮春季采集;叶夏秋随用随采。
【性味】甘、淡,平。
【用法用量】根、根皮1~2两;树皮、叶汁外用适量,涂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楮实
【出处】《别录》
【拼音名】Chǔ Shí
【别名】谷实、谷子(《千金方》),楮实子(《素问病机保命集》),楮桃(《濒湖集简方》),角树子、野杨梅子(《江苏植药志》),构泡(《重庆草药》),谷木子、谷树子、谷树卵子(《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果实。8~10月间当果实成熟呈红色时打下,晒干,除去杂质。
【原形态】构树,又名;谷(《诗经》),楮(《说文》),谷桑,楮桑(陆玑《诗疏》),构(《酉阳杂用力),斑谷(《本草图经》),楮桃树(《救荒本草》)。酱黄木(《岭南采药录》),谷浆树、奶树、当当树、柯树、谷沙树、沙纸木、造纸树、纱纸树、壳树。
落叶乔木,高达10米。茎、叶具乳液;嫩枝被柔毛,后脱落,叶互生;花期5月。果期9月。,以色红、子老、无杂质者为佳。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楮实),采得后用水浸三日,将物搅旋,投水浮者去之,然后晒干,却用酒浸一伏时了,便蒸,从巳至亥,出,焙令干用。"
【性味】甘,寒。
①《别录》:"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通玄》:"甘,平。"
【归经】入肝,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肾、肝二经。"
【功能主治】滋肾,清肝,明目。治虚劳,目昏,目翳,水气浮肿。
②《日华子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宜。"
【附方】①治脾、肾、肝三脏阴虚,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烦渴,梦中遗精;或大便虚燥,小便淋涩;或眼目昏花,风泪不止:楮实(赤者)一斗。取黑豆一斗,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实子一日,晒干,再浸再晒,以豆汁渗尽为度,再晒燥。配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为细末,每早用白汤调服五钱。(《本草汇言》)
②治肝热生翳,气翳细点,亦治小儿翳眼:楮实子细研,蜜汤调下,食后服。(《仁斋直指方》楮实散)
③治水气臌胀,洁净府: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白丁香一两半,茯苓三两(去皮),为细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楮实子丸)
④治喉痹喉风:楮桃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两个。(《濒湖集简方》)
⑤治石疽,状如座疖而皮厚:捣穀子敷之。亦治金疮。(《千金方》)
⑥治目昏:荆芥穗、地骨皮、楮实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儒门事亲》)
⑦治耳鸣,眼雾:桑泡、薅秧泡、构泡,大乌泡、三月泡,泡酒服。(《重庆草药》五泡酒)
【各家论述】①《纲目》:"《别录》载楮实功用大补益,而《修真秘旨书》言,久服令人成骨软之痿,《济生秘览》治骨哽,用楮实煎汤服之,岂非软骨之征乎?"
②《药性通考》:"楮实子,阴痿能强,水肿可退,充肌肤,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壮筋骨,明目。久服滑肠。补阴妙品,益髓神膏。世人弃而不用者,因久服滑肠之语也,楮实滑肠者,因其润泽之故,非嫌其下行之速也,防其滑而以茯苓、薏仁、山药同施,何惧其滑乎?"
③《本草从新》:"楮实,陶隐居、苏颂、抱朴子,皆甚言其功,而方书用之为补者,除杨氏还少丹而外,不多见。其他如《外台秘要》,用以敷治身面石疽,《机要》用以治水气臌胀,《集简》用以治喉风喉痹,《直指》用以治肝热生翳,无非凉泻软坚之义。则古本诸说,未可信也。"
④《本草求真》:"楮实,书言味甘气寒,虽于诸脏阴血有补。得此颜色润,筋骨壮,腰膝健,肌肉充,水肿消,以致阴痿起,阳气助,是明指其阳旺阴弱,得此阴血有补,故能使阳不胜而助,非云阳痿由于阳衰,得此可以助阳也。若以纯阴之品可以补阳,则于理甚不合矣。配书又云,骨哽可用楮实煎汤以服,及纸烧灰存性调服,以治血崩血晕,脾胃虚人禁用,久服令人骨痿,岂非性属阴寒,虚则受其益,过则增其害之意乎。"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楮实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Chǔ Shí
【别名】楮实子、角树子、野杨梅子、构泡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果实。以色红、饱满者为佳。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楮实),采得后用水浸三日,将物搅旋,投水浮者去,然后晒干,却用酒浸一伏时了,便蒸,从巳至亥,出,焙令干用。
【性味】甘;性寒【归经】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肾;清肝明目;健脾利水。主肾;虚腰膝酸软;阳痿;止昏;目翳;水肿;尿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宜。
【附方】①治脾、肾、肝三服阴虚,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烦渴,梦中遗精;或大便虚燥,小便淋涩;或眼目昏花,风泪不止: 楮实(赤者)一斗。取黑豆一斗,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实子一日,晒干,再浸再晒,以豆汁渗尽为度,再晒燥。配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为细末,每早用白汤调服五钱。 (《本草汇言》)②治肝热生翳,气翳细点,亦治小儿翳眼: 楮实子细研,蜜汤调下,食后服。 (《仁斋直指方》楮实散)③治水气膨胀,洁净府: 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白丁香一两半,茯苓三两(去皮),为细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 (《素问病机保命集》楮实子丸)④治喉痹喉风: 楮桃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两个。 (《濒湖集简方》)⑤治石疽,状如座疖而皮厚: 捣彀子敷之。亦治金疮。(《干金方》)⑥治目昏: 荆芥穗、地骨皮、楮实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儒门事亲》)⑦治耳鸣,眼雾: 桑泡、薅秧泡、构泡、大乌泡、三月泡,泡酒服。 (《重庆草药》五泡酒)
【各家论述】1.《纲目》:《别录》载楮实功用大补益,而《修真秘旨书》言,久服令人成骨软之痿,《济生秘览》治骨哽,用楮实煎汤服之,岂非软骨之征乎?2.《药性通考》:楮实子,阴痿能强,水肿可退,充肌肤,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壮筋骨,明目。久服滑肠。补阴妙品,益髓神膏。世人弃而不用者,因久服滑肠之语也,楮实滑肠者,因其润泽之故,非嫌其下行之速也,防其滑而以茯苓、薏仁、山药同施,何惧其滑乎?3.《本草从新》:楮实,陶隐居、苏颂、抱朴子,皆甚言其功,而方书用之为补者,除杨氏还少丹而外,不多见。其他如《外台秘要》,用以敷治身面石疽,《机要》用以治水气臌胀,《集简》用以治喉风喉痹,《直指》用以治肝热生翳,无非凉泻软坚之义。则古本诸说,未可信也。
4.《本草求真》:楮实,书言味甘气寒,虽于诸脏阴血有补,得此颜色润,筋骨壮,腰膝健,肌肉充,水肿消,以致阴痿起,阳气助,是阴指其阳旺阴弱,得此阴血有补,故能使阳不胜而助,非云阳痿由于阳衰,得此可以助阳也。若以纯阴之品可以补阳,则于理甚不合矣。况书又云,骨哽可用楮实煎汤以服,及纸烧灰存性调服,以治血崩血晕,脾胃虚人禁用,久服令人骨痿,岂非性届阴寒,虚则受其益,过则增其害之意乎。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