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陶建幸档案库

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名片

姓名:陶建幸

笔名:林云.凡星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编号:ZSC69

文学理事陶建幸生活照

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奖杯

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认证书

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证书

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简介:

陶建幸:凡星,上海知青诗社成员,中共党员,大专,高级政工师。历经兵团战士、央企政工、民企行政、政府宣传等工作。曾受聘客座研究员、省级出版社系列丛书副主编,参编(著)社科类书籍及徐汇区地方志(年鉴)撰稿等20余本。现任杂志编辑。

从小酷爱文学,累计发表诗、散文、评论等作品数千篇(首),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鹤城晚报》、《海派文化》等报刊,曾参与《鹤羽诗组》、《金色年华知青网》、《东方讲坛社区百姓诗友社》等文学组织活动,担任《春满东方》诗报编委。

诗《痛悼袁隆平院士》获《中华诗圣杯》“杰出文学奖"殊荣;《礼赞十九大》等10余首诗入选《中华诗人名人录》一书。

陶建幸作品:

《花甲之年忆徐家汇》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刚满2岁的我,便随同父母从江苏无锡移民至徐家汇,从此在这里生活了16载,直至上山下乡,这里的一草一木便成为我的生命之根……

我家住在衡山路(近华山路)上的弄堂一一孝友里,周边有新华书店、衡山电影院等10余家门店,唯一的大商店是市百六店,这里可谓徐家汇的中心,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的“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也坐落于此。沿马路左侧华山路对面的同仁街是条弹格路,狭窄的小巷里拥有大饼、油条、豆浆等“四大金刚”是那时早餐生活的主流。而印象中最深的是这里的衡山食品店和新华书店,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当时我家住在衡山路沿街报刊门市部楼上的三层阁,楼下右侧便是衡山食品店仓库。每到暑假期间,西瓜上市正当时。傍晚,邻里居民大都在法国梧桐树下乘凉,而淘气的我却甘当“小小志愿者”,或搬运西瓜、或骑黄鱼车助运、或清理现场。那时家里生活较为艰难,想品尝西瓜是种奢望,于是放假在家的我融入志愿服务,自然也有回报,如西瓜摔裂了可“近水楼台先得月”,店里师傅在西瓜搬运结束时,往往能送些西瓜作为犒劳,我拿回家分享时,颇有成就感,心里美滋滋的。

下楼出弄堂,往左移步近10米就来到新华书店,那时买不起书,只能经常去那里逛逛,对感兴趣的书就地翻阅。曾记得48年前,我从黑龙江回沪探亲,闲暇时,来到书店选书时踌躇再三,终于将半个月的生活费倾囊而出,花十四元钱买了全套《十万个为什么》带回了连队,那精神食粮伴我至今,获益匪浅。自那时起我便与书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买书、借书、读书、乃至在90年代后参与编书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或许这些积累为我之后上技校、电大及从事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如今此书现已捐赠上海海湾园知青博物馆,或许这是最好的归宿吧。

说起徐家汇,不得不提的是位于蒲汇塘路的土山湾,这里曾被中外人士享誉为“西洋艺术的摇篮”。追溯到孩提时期,每逢寒暑假期间,我时常到这里捕鱼捉蟹、或采桑养蚕、或打鸟捕雀、或河里戏耍,因为这里曾是徐汇区周边的近郊,真可谓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而如今的孩子们往往与电子商品打交道,大都患上自然缺乏症。记得9年前5月,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而土山湾博物馆亦即将同时开馆,恰逢此时,我有幸随同徐汇区新闻志愿团到此先睹为快。走进这里,陈列馆中的“巴拿马博览会”的工艺牌楼、中华宝塔及名人名像映入眼帘,那历经150年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历史再次又被激活,令人震撼之际,自己情不自禁在此匆匆留言,没想到数年后我在网上浏览时,不经意间发现了这条寄语刊登在土山湾留言中的首条位置,或许这就是所说的缘分吧。

随着市政动迁,上世纪90年代初,我家搬到梅陇,尽管离徐家汇远了,但我家住房略显宽敞了,庆幸的是告别了令人厌恶的马桶,拥有了独立的卫生厨房空间。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我,十分关注媒体信息,数年前一天,当浏览到 “关于探讨徐家汇广场”的一则征文启事时,我心动了,当晚就“挑灯夜战”,即刻撰写了题为《试论把握“四个结合点”是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论文,被纳入徐汇区文化局汇编的《2008徐家汇文化与社区发展》论坛文集。如今欣慰的是,港汇、徐家汇公园等广场文化活动更加火红,吸引了众多中外人士的参与和欣赏。

作为徐家汇人,我见证了这里的变迁与发展,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儿时的“龙须沟” 周边,如今华丽转身为缤纷繁华的现代商务圈。1996年底我落叶归根回沪时,心中有种莫名的惊讶!孝友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引领时尚的“太平洋百货”。呈现眼前的是:东方商厦、汇金百货、美罗城、太平洋数码拔地而起,仿佛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上海的西南,散发着她夺目的光芒。之后每当我路过徐家汇衡山路上“太平洋百货”时,脑海中就会蒙太奇般的闪现一一孝友里的身影景象,孝友里的风俗人情。

如今,衡山路早已成为闻名遐迩的休闲街,特别夜幕降临时,漫步在洋气又闹中取静的衡山路,一定拥有别样的心情。这条路的精华,荟萃在香樟花园与衡山路宾馆之间。香樟花园奠定了这条路的田园诗意。比如BOUIBONSTREET,有着米白色的墙,红色的洋屋顶,白色的百叶窗,活脱像座外国建筑误造在衡山路上。当然也偶尔有中国味浓浓的名称,比如“寒舍”、“时光倒流”,这似乎表露着现代上海人的心态:骨子里的东方文化,留存着永远解不开的怀念昨天的情怀。在衡山路,传统意义上的海派文化已不复存在。它没有老虎灶、烟纸店和老式茶馆。有的只是西装、领带、香水、晚礼服、洋酒、音乐、咖啡和外文报纸……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一个深刻的变化,随着传统海派文化的式微,崭新的海派文化正在悄悄形成。

60岁是一个甲子,花甲之年忆徐家汇,与许多徐家汇人的心情一样,我对此总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此刻的我心想,那灯火阑栅处就是我曾经的家,也是我心中是永远的家。作为徐家汇人,自豪感油然而生,这里不仅有独领风骚的现代商务圈;也不仅有迷人的衡山路;更拥有中西文化之汇和底蕴的土山湾……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笔者以为,徐家汇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值此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祝福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