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刹那到底有多快?
东晋跋陀罗与僧人法显共同翻译之佛经《摩诃僧祗律》卷十七中记载:
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据此,不难推算出:一日一夜共24小时,即1440分钟,或86400秒。其中有30个须臾,600个罗预,12000个弹指,24万个瞬间,480万个一念或刹那,因此
中国古代没有“秒”这个时间单位,民间使用之最小单位是“刻”,相当于今日之15分钟。多数中国人有不大守时之陋习,由“刻”之精度可见一斑。简单换算可知,一刹那相当于0.00002刻。以刻而言,这显然是个很小的数值,故佛教认为一刹那为最小的时间单位,是可以理解的。
白驹过隙
除了一刹那这种小数,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大数,如《汉书·历律志》中记载:
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象,二象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而成易,为七十二,参三统,两四时相乘之数也。参之则得乾之策,两之则得坤之策。以阳九九之,为六百四十八,以阴六六之,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阴阳各一卦之微算策也。八之,为八千六百四十,而八卦小成。引而信之,又八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为十三万八千二百四十,然后大成,五星会终。触类而长之,以乘章岁,为二百六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而与日月会。三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一,而与三统会。三统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太极上元。
古人认为,宇宙运行一周需23639040年,就会恢复“太极上元”,又称“历元”,这是计算宇宙运行周期之开始。在“太极上元”那年之冬至朔旦时,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与日、月相会,且等距地排成一线。这就是儒家学者对宇宙运行周期初始状态之描述,正所谓“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其中所说之章岁即十九,今日看来,十九只是个普通素数(又叫质数),而古人很显然不这样认为,因其在古代天文学与中医领域里频繁出现。如《伤寒论》中有些条目都刚好是十九,这肯定与祖先之历法有关。
(按:太极上元之说法是古人的朴素观点,已被后世学者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