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到官府,我也只是这般说——说说《水浒传》中的郓哥(之八)
潘金莲
上回我们讲到,郓哥见了武大郞之后,并没有马上把潘金莲的奸情告诉给武大郞。
郓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因很简单,郓哥就是想先激怒了武大郞,然后就可以好好利用一下武大郞了。
用郓哥的话说是:“我方才把两句话来激你,我不激你时,你须不来问我。”
因为,武大郞是个毫无主见的人。所以,才会对郓哥这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言听计从。
然后,郓哥就对武大郞出谋划策,商定了明天捉奸的计划。
小说里有这样一个很有意味的细节,写出了郓哥就是想利用一下武大郞而已的真实意图。
小说写道,郓哥与武大郞商量好了捉奸的计划之后,“郓哥得了(武大郞的)数贯钱,几个炊饼,自去了。”
可见,郓哥并不是如有些人所讲的是武大郞的真朋友。
郓哥之所以要把潘金莲的奸情告诉武大郞,就是想借武大郞之力,来报复一下王婆。同时,又能从武大郞这里得些便宜,以饱自己的口腹之欲。
所以,郓哥在王婆的茶坊前,见武大郞捉奸捉出事情来了,眼看着这祸就要闯大了,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就先溜之大吉了,免得惹祸上身。
不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郓哥此时人虽溜走了,但他应该仍是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的。尤其是武大郞的死讯,对郓哥的触动应该是很大的。
我们作如此推断的理由,其实小说中是交待得清清楚楚的。
小说第二十六回,当郓哥在家门口碰到找上门来的武松和何九叔的时候,郓哥就已经猜到了武松来找他的原因了。
可见,郓哥是很了解事态的发展状况的。
只听郓哥开门见山地对武松说道:“只是一件: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我却难相伴你们吃官司耍。”
原来,郓哥的心里是明镜似的清楚,并且他也早已作好了要帮武松去打官司讨回公道的打算。
郓哥并不象何九叔那样圆滑世故,要走一步看三步。他郓哥是直奔主题,立马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郓哥
可见,当郓哥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好像是完全换了个人。此时的郓哥,不再胆小怕事了,而是变得敢于担当了。
而这个变化的直接动因,就是武大郞之死。
正是武大郞的悲惨遭际,使郓哥幡然醒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位。
他不想再沉默下去了。
所以,面对西门庆的淫威,郓哥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抗争;不是明哲保身,而是勇于担当。
那么,武松见到郓哥的时候,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小说写道,那天早上,武松和何九叔离开酒店,径直来到郓哥家的门前。这时,只见郓哥手里挽着个柳笼栲栳,刚好从外面籴米归来。
这是武松第一次见到郓哥。
应该说,武松对郓哥的第一印象是很好的。
因为,郓哥的所言所行,深深地感动了这个自小失却了双亲,与武大郞相依为命的武松。
郓哥的“所行”,就是郓哥一大早就外出籴米的举动。这一方面,说明了郓哥家里的贫困,因为已经没有了隔夜米。另一方面,则说明了郓哥养家的勤快。
郓哥的“所言”,就是上面郓哥在自家门口见了武松他们之后,所说的那番表明自己态度的话语。
这郓哥的所言所行,既让武松看到了儿时自己的身影,也让武松感到了郓哥这个孩子的不易。
所以,武松见了郓哥之后,开口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好兄弟。”
“好兄弟”这三个字,既包含了武松对郓哥为人的认可,也表达了武松对郓哥担当的感谢。
武松
接着,武松又从身边取出五两银子交给郓哥,作为郓哥老爹的生活费。
然后,武松就把郓哥叫到巷口的饭店楼上,点了三份饭,对郓哥说道:“兄弟,你虽年纪幼小,倒有养家孝顺之心,却才与你这些银子,且做盘缠。我有用着你处。事务了毕时,我再与你十四五两银子做本钱。你可备细说与我:你怎地和我哥哥去茶坊里捉奸?”
于是,郓哥就把去王婆茶坊寻西门庆怎么受辱,出主意帮武大郞如何捉奸,以及听说武大郞死讯等事情的前后经过,都详详细细地向武松叙说了一遍。
武松很吃惊郓哥小小年纪,讲话的条理竟然如此清晰,所讲的内容竟然如此详尽,于是,就问郓哥道:“你这话是实了?你却不要说谎。”
不料,郓哥的回答却让武松更加地吃惊。
只听郓哥答道:“便到官府,我也只是这般说。”
郓哥并没有正面回答武松此话是真是假的疑问,而是直接讲出了武松内心最想得到的答案,那就是,我郓哥即使到了官府里,也是这般说的。
这郓哥年纪虽小,但他的情怀却一点也不小。
这让武松听了,怎能不感动?
于是,武松就说道:“说得是,兄弟。”
这武松见了郓哥之后,总共只说了短短的五句话,但是,竟然对郓哥叫了三次“兄弟”。由此,足可见武松心中对郓哥的喜爱和器重。
如果说郓哥鼓动武大郞捉奸,是为了报王婆扔他雪梨的那份怨恨,那么,郓哥帮武松为兄报仇,则完全是出于正义了。
这,就是武松喜爱郓哥的根本原因。
因为,武松自己就是一个爱憎分明,知恩图报的仗义之人。
所以,后来武松押去东平府,临行前还要去看望郓哥的老爹,送上十二三两银子作为郓哥做生意的本钱。
武松与郓哥的交情,再一次证明了一个朴素而永恒的真理,那就是:好人,还是有好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