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 蒲城唐陵(桥陵)
蒲城共有5座国保唐陵,分别是国3的桥陵(睿智李旦),国5的泰陵(玄宗李隆基)、景陵(宪宗李纯)、光陵(穆宗李恒)和国7的惠陵(玄宗兄李宪) 。这5个大陵中,仅桥陵收40大元,其以气势宏伟,石刻保存相对完整,拔蒲城唐陵之头筹。
李旦的桥陵位于金炽山,和其子李隆基的泰陵一样,皆因山而建,东南西北各开四门,门前有阙台和神道,及大量的陵署建筑。不同于泰陵的是,桥陵规模浩大,神道石件完整度高,以及陪葬墓多。
西望柱,八棱形,通高8.64米,基座上雕有覆莲,柱身花草线刻。
西獬豸,体形硕壮,怒目露齿,高3.5米,长2.9米,重达10吨左右。
西鸵鸟,刻于高、宽各约2米的石屏上。
我去的是南门朱雀门的神道,此处原有望柱、獬豸、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和石狮1对,共38个石件,由南到北顺序排列,左右分开。
现存状况是,望柱1对完好,其一补修过。鸵鸟1对完好。石马东西5对中,西边的3个完好,另2个无头;东边的2个完好,1个无头,2个无嘴。20个翁仲中,西边残存有7个,其中5个完好,2个无头;东边10个全在,其中7个完好,2个无头,1个削面。帅气的1对石狮相当完好,总计35件。
西石马,此马有趣,拍打会发出钟鸣声,以为是空心马,马嘴的黑迹为游人拍打所留。
西武将,整个桥陵的武将身高3.67米至4.28米不等,头戴鹃冠,留有须髯,脚蹬高头履,双手拄剑,千人千面,栩栩如生。
这35件唐物,风雨沧桑,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它们布列在长620米、宽110米疏朗开阔的神道上,前瞻沃野平川,后枕峰峦深谷,正如杜甫所说:“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一显盛唐风采。
李旦驾崩于开元4年(716年),适逢“开元盛世”前端,时值国力强盛,社会升平,李唐王朝需要在陵墓建制上,释放一种宏大、壮丽的气象,在精神气质上以雍容、威武、大气来表达。这些石头被赋予了艺术灵魂,在历经1300年后,依旧迸发着逼人的力量。
桥陵的地表上还有献殿遗址和完整的2个阙台土基,神道上的石件和泰陵不同的是,不是翼马而是獬豸,没有文臣都是武将,这大概也暗喻了睿宗的一生,武势不足,文气有余。桥陵的石刻与乾陵石刻大同小异,但形体更为高大、雕刻更为精美。工匠将精神的内核展现出来,给石头一种魅力。
献殿遗址
献殿上有榫槽的石构件
远望陵山,气势巍峨。
清陕西巡抚毕沅立书的“唐睿宗桥陵”石碑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第8子,也是武则天最小的4儿子,前后两次荣登大宝,第1次在强势的母权支配下,上位、让位。第2次在韦后被杀后引请帝座,“先天政变”中其妹太平公主被杀,让他看清了形势,及时禅位于比他更生猛的儿子李隆基。在政治层面,其和其兄中宗李显一样,既无雄才伟略,也无用人之道,属于平平庸庸建树寥落之帝王。
李旦其实是名副其实的“让皇帝”,一让其母武则天,二让其兄李显,三让其子李隆基。“让”是一种弹性,也是一种生存法则。因为李旦经历了“神龙”“重俊”“唐隆”“先天”等几次政变,无数政治铁腕在腥风血雨中轰然倒下,让他不寒而栗,所以他在保全的状态下选择了退让,可谓“睿”。在武则天6个子女中,唯有李旦善终。
东石狮,肌肉丰满,呲牙咧嘴,“笑”傲江湖。
桥陵和咸阳的顺陵一样,都是中日合作唐陵石刻保护项目,由日本文化财团出资,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和东京文化财研究所2方一起执行修建的。如神道东边的望柱,原仅存柱顶、柱座,现已加了柱身,虽细看八棱柱线条不直,也无线刻卷草花纹,但总算有一物矗立,形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从神道可以一直步行到陵山的最高峰,走到毕沅碑那,景区已没有大门围墙,所以很多避票的从旁边的村庄进入,从毕姥爷碑那进来。回望桥陵神道,当年的地表建筑已荡然无存,依大陵而存在的典事、陵户也化作了烟尘,徒留盛唐风貌遗痕,任后人凭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东獬豸
最后来段故事:逛桥陵时,遇见了向阳幼儿园的老师领着一堆孩子春游,老师让我给她们照相,拍完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娃娃们异口同声的说,谢谢爷爷。这是我的版本第1次升级成爷爷级了。
在老师留QQ的同时,一对濮阳的老夫妻看见,也要我给他俩拍照,打电话给他儿子,要了QQ号,以便我回去传输照片。老两口是有人开车陪同来桥陵玩的。出门后执意要请我吃饭,婉拒后,又让我搭他们的车,给我拉到等公交车的路口。虽都是举手之劳,但善意释放,非常愉悦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