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诀学会后,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功效?| 三华聚顶
无论是自学还是跟着老师学,六字诀的练习总是有一个由不熟到熟的过程,当功法要领掌握较好之后,随之治病健身的效果也就表现出来,可不少功友反应,之后再没什么进展,没有继续深化效果,或疾病只是控制住了症状,一年半载后到医院检查,原来的问题从本质上看没有什么起色,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在这里作一个简要分析。
六字诀是吐纳导引之术,它既能吐出脏腑之毒,又能吸入天地之清,其特定的口型本就有很强的脏腑针对性,在实际练习中能很好的调整相关脏腑的气血和阴阳平衡,同时加上相应的肢体导引和腹式呼吸更能促进良性效果。但这一切的运用总是有个原则和度的问题。不管你练多少年,经常的体会与调整自己的口型使之保持正确很重要,有些练功的朋友在与我视频交流时,起初口型很好,后来发生了变化,可他自己没发现并及时纠正,当然会影响效果。
在发声问题上,有些人很机械,总是给自己定个规矩,要发声或不发声,或发多长时间声。这都是不好的,马礼堂老师讲了,初学时,要发声,以帮助口型的正确掌握,十天半月后,不期然而然就会不发声。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说清楚,首先,所谓“发声”,是指因声带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熟练后不发声,是指声带不再被较强的气流所冲击而发出声音,可是气流在通过唇、齿、喉时仍会有声音,那是气息声,有人认为不发声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也即是连气流声都没有,所以就刻意做到不发出一点儿响动,结果,气息不畅,憋气难受,头脑发晕,影响效果。其次,这里的先有声和后来不发声,那都是自然的结果,不是人为的做作,有人明明在进入练功态后,气息平和、柔缓,自然而然就不会有声音,可他偏要去发声,说发声效果好,把一个很好的较深层次的气功态,人为的调浅了,还在那个风呼吸上做文章,要想有进一步的效果,那是很难的。
呼吸的长短要顺其自然,有些练功的朋友,是看马老视频自学的,看见马老一口气出很长,他也跟着去一口气出很长,结果没效果,因为你没做到自然。马老练几十年,功力深厚,气息当然长了。有人跟我讲,既然是吐纳法,当然要尽力吐,吐出脏腑之病气,病才好得快,你这样作,起初肯定有效,以后会停止不前的。有人又说,不是说吐的越多补的也越多嘛,理论上好像是这样,实际是这样吗?你那样练功后的效果不就是更好的答案吗?所以人与人不同,有的人身体素质好,气息长,当然吐气就长,如果身体素质不是那么好,或很虚,你就要短些才行,这个度的把握,就是顺其自然,怎样做是顺其自然?既不刻意去追求深、长、细、缓、匀,也不刻意去追求短,你觉得你吐多长舒服你就吐多长,你吐多长能最大限度的放松你就吐多长,随着练功年月的加长,身体素质的提高,自然而然气息就会长了。
导引动作一定要顺其自然,一定要配合好呼吸,有些功友,在视频中练习,我发现,身体素质较虚,气息短,导引时,动作做得舒缓,搞成吐气配合动作了,两遍功下来,头就发晕,身体发凉。马老改进后的导引动作对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的人来说,有一些难度,虽说气短的人动作做快点,可实际运用上不是理论讲的那么回事,动作快了又放不松,放不松哪里去找效果呢?我曾在《也谈如何练好六字诀》一文中说过,可在呼气的起点上做些变动以缩短吐气时运动路线,以更好的配合吐气,做到真正的自然。我教过几个人练功,先按教材上教,结果就是引起不适,没有什么好的效果,后来我按我文章中说的做了调整,效果很快出来了。
关于意念导引,初学者,最好不要去加,如果你一直没练出感觉,你也不要加,有口型,有动作,有腹式呼吸,这些足可让你注意力集中了,最近有人在六字诀气功养生论坛上问意念导引的第二个层次,本来第二个层次的意念导引,那都是在身体里的所有宿疾治好完后的事了,那是要有老师亲自教才行的。马礼堂老师当年教功治病,连第一个层次的意念导引都没教,结果不还是治好了上百万人的病吗?,要加意念导引也是可以的,那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掌握好火候的,自己可以慢慢去揣摩。
练功强度要掌握好,不要太过疲劳,练六字诀,实践证明,不是越多越好,现代科学证明,吸入过多的氧,会对人体的细胞造成损害。这个遍数不好讲,要因人而异,练后觉得舒服就是对的,否则就是不对。
百日内绝对要戒房事。对于有病的朋友,这点很重要,否则,你练一辈子,也是浅层次的,有些人还会加重病情。
学会之后的练习,总要以“松、静、自然”为最高追求,不要以吐气深、长、细、缓、匀为要求,如果吐气,导引动作,意念等影响了你的松、静与自然,那就要调整。这时候的吐气与动作,都要绵柔和缓,吐气给人的感觉,就是只不过该鼻出的,改为口出了,口出好像与鼻出没有什么区别了。练到一定程度,练会儿就不想练了,心念澄静,明明白白,无思无虑,就只想静了。就可以静养了。这种境界,不要去追求,如果你的练功是在向这个方向发展,说明你的练功层次在提高。
认真做好练功前的准备与练功后的静养,前面的预备式至少3分钟,后面的静养最好有10分钟。后面的静养,以守下丹田为上策。
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做不到“松、静、自然”,功效就不好,做到了功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