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大发明

第五大发明

李广生

翻看以前的文章,发现自己还写过这么一篇有意思的玩意儿,时间在七年前了。七年的时间里,考试改革一直在艰难的进行着……

“四大发明”一直是国人津津乐道且沾沾自喜的话题。言及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必把“四大发明”拿出来壮门面。殊不知中国还有一项伟大的发明,比之于“四大发明”其影响更加深远、意义更加重大,姑且名之曰“第五大发明”,即——考试。

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对考试颇有研究,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考试的起源》,详述考试的历史。按他的说法,“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实行考试的国家,这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事实”;据说孙中山先生曾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制度。

说到考试,绕不开科举。科举制度,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从公元605年到公元1905年,历经1300年,不仅给中华民族,也给整个世界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在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两个女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武则天,她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武则天让科举制度发扬光大、焕发生机,而另一个女人——慈禧太后,则是科举制度的终结者,1905年她下诏废止科举。

科举制度的废止并没有挽回清王朝的命运。一百多年过去了,“科举情结”依然牢固的驻扎在国人心中。这可以理解——我们用1300年日积月累建立起来的观念又怎么会在110年间烟消云散呢?虽说人类比较健忘,但融化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因子却很难剔除。我们用1300年不仅建立一种制度,而且培育一种文化,即考试文化。

作为一个考试大国,我们用各种方式传承考试文化,也用各种方式蹂躏考试文化。时至今日,考试已成为让国人又爱又恨的一个玩意儿——大家都骂考试,但大家都清楚离了考试还真不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文件,严格限制中小学考试。于是,大家的困惑又来了——不考试怎么办呢?

六月是当之无愧的“考试季”,各种各样的考试伴随着六月的骄阳向我们迎面走来。首先是高考,然后是中考,再然后是大大小小的期末考试、统测。各大媒体也开始狂轰滥炸似的集中宣传。考试,牵动亿万国人之心,考试,神州大地如临大敌。

对“四大发明”我们至今感念颇深,经常拿出来炫耀,而“第五大发明”至今仍在改变着无数家庭的命运。

说起改变命运,话题顿时沉重。因为还有更多更多的人不仅没有改变命运,反而让命运更加的惨淡。如果说他们的命运也被改变了的话,那则是变得更糟。特别是当考试与教育融为一体,教育的温婉几乎全部葬送于考试的残暴之中。

考试如果与教育不可分割的话,能不能换一副面孔——这是我一直琢磨但总也琢磨不透的一件事情。重回到考试的悠长的历史中我似乎看到一点曙光。作为“第五大发明”的考试是一种选拔制度,选拔的是治国理政的官吏,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有人上位、有人出局;中小学所进行的考试是一种评价、诊断、反馈制度,其目的是避免有人出局。二者的价值取向有着根本不同,这也许就是考试改革的逻辑起点。即便带有选拔功能的中高考,我认为它的最大功能也不是选拔而是分流,即:通过中高考让孩子进入到适合他的领域。

我之所言有理想化之嫌,但我坚定地支持考试改革。假如没有如武瞾之改革派,必有如慈禧之终结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