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程:写意墨竹画法
一学就会国画:写意墨竹画法
(一)竹竿的画法
竹竿挺拔坚韧,不宜用柔软的羊亳笔,一般宜用狼亳笔或兼毫笔,可根据竹竿的粗细选择毛笔的大小。画竹竿一般从根向梢,由下至上,一节一节画上去。一根竹竿中的每一节不要画成一样长,一般根部的短,中间部分的长,顶部又短一些。画竿时笔要蘸饱墨,但笔尖和笔肚墨色要有区分,不能调“死”。起笔略带恻锋,再转中锋,后收笔上挑出锋,要有明显的顿挫。一根竹竿上下各节的墨色需统一,不要每画一节蘸一次墨,要一气呵成,上部可略带飞白,这样更显得苍劲。
(二)竹节的画法
竹节要画得小而肥滑,运笔疾速,要表现出顿挫之势,形态要有变化。画竹节时,一般呈“八”字式或“乙”字式.用笔要爽利、洒脱,强调顿挫,如同写草书一般。
(三)枝干组合的画法之一
当画面中有两根以上的竹竿时,竹裘间不宜平行并立,要有偏斜﹑倾侧之势,应尽量避免多竿相交。相交的竹竿粗细和墨色都要有所变化,竹节忌等长,不能相对,要错开。竹竿与竹竿相交不能呈十字形、交点不宜在画幅中间,宜偏上或偏下。竹竿应偏向画面一侧、不宜画于正中,这样便于分布枝叶,易取揖让谦恭之势。
1用狼毫笔或兼毫笔蘸饱墨由下至上画出第一节竹竿。
2顺势画出第二节竹裘,起笔时略偏锋,再转中锋,然后收笔上挑出锋。
3画竹竿不要画一节蘸一次墨,要一气呵成。
4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第二支竹竿。
5用浓墨画出第三支竹竿,画一组竹竿时要拉开墨色的浓淡变化,要注意竹竿的粗细、曲直差别及穿插关系。
6画出最左面的一支竹竿。
7画出最细、弯曲度最大的一支竹竿。
8画出竹节。运笔要疾速,要表现出顿挫之势。竹节要高低错落有致,切忌平排相对。
9画出细枝。画细枝时一笔中要有提按、轻重的变化,要一气呵成。在形态上要曲折有致,不能呆板。
(四)枝干组合的画法之二
枝从节上生,生枝各有名目。生枝处谓之鹿角.丁香头或钉头,接叶处为雀爪子.直谓之钗股.从外画里谓之垛叠或扬叠,从里画出谓之进跳.画竹枝下笔要圆劲而有韧力,忌平直疲弱.若行笔太软.则缺少劲势行笔迅速,则挺然之势可具.画老枝,尤要画得节大而枯瘦,嫩枝则要画得柔和而婉顺。
1先画出竹竿、竹节。
2在竹节侧面画出竹枝,下笔要遒劲、有力。
3顺势将整支竹枝画完,用笔要瘦而腴、秀而拔。
4画出竹枝上侧的细枝,细枝一般多呈“V”形结构,用笔要一笔中有提按、轻重的变化,要一气呵成,形态上要曲折有致,不能僵直、呆板。
5用同样的方法画出下侧的细枝。
6细枝细柔而有弹性,画时用写草书一样的笔法来表现。细枝同样是在竹节两侧交互生长。
7在侧面画出垂直向上的细枝,用笔要轻松、随意一些。
画竹竿要淡墨着笔,为使竹竿有立体感,笔尖蘸少许浓墨,用偏锋落笔,以求每一竿的墨色有自浓渐淡的变化。画竿留节,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一节一节地画。每节运笔都要有顿挫、有空隙,行笔要平直,笔力匀速,两边如界,每节竹竿笔意贯穿。根部竹竿稍短,至中渐长,梢头需短,用笔要求灵动。竹竿要画得劲挺有力,切忌柔弱。
(六)枝叶组合的画法之一
枝丰则叶茂,枝小叶也少,叶少则枝昂,叶多枝下垂。画竹难于疏,郑板桥说“冗繁删尽留清瘦”,故竹枝不能太塞。太塞则难于画出竹之精神,亦不易表现空间距离感。画时用笔要瘦而腴、秀而拔,敞侧而有准绳,折转而多断续。睛竹结梢,极为难事,要于现实中留意观察、体味。
1用狼毫笔蘸稍浓的墨,以中锋线条画出呈弯曲状的竹枝,用笔要一气呵成。接着再在竹节两侧分出呈“V'字状生长的细枝,用笔要有弹性,不能僵直。
2蘸浓墨在细枝上画出第一簇竹叶,落笔要回锋下按而虚起,运笔要果断,不要迟疑。
(十)竹笋的画法
调淡墨,按照竹笋的结构,以中锋或中侧锋用笔,自上而下、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交互使用。用笔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粗或细,一气呵成。待笋竿画好后,用稍浓的墨画小叶,笋竿上用攒三聚五的方法点垛斑纹,斑纹要疏密得当,参差错落方能好看。
(十一)丛竹的画法
画竹的顺序是先画竿,后画节,再发细枝,最后生叶。“细枝着节叶生枝,各有意理才得法。”画竹时要悬臂中锋运笔,笔无妄下,用笔要遒健圆劲,生意连绵。要画出迎风取势,潇洒传神的风韵,注重笔情墨趣,这样才能“不落呆诠”。
画三枝以上的竹竿组合时,每支竹裘的墨色应有浓、淡、干、湿的区别,形态上还要有正、斜、横、卧及粗细不等的变化,切忌排成篱笆状,或三支竹竿交于一点。
8用浓、淡墨画竹枝。中锋行笔,下笔顿节,挑出,稍有弧度,线条要富有弹性,有长短变化。要注意竹枝间的穿插交错关系,竹枝在竹节处左右互生,呈鹿角状,用笔不可粘滞。
9画叶的难度最大,因为竹叶变化丰富,层次繁复,要画得密而不乱,疏而不简,叶叶须着枝,笔笔有法度。竹叶的形态根圆、肚肥、梢尖,挺俏如刀削。画竹叶时要藏锋入笔,中锋撇出,收笔时迅速回锋,落笔成形。用笔要遒劲有力,竹叶之间要叶叶相连,气势相通,叶叶有向心力,大小、疏密要得当,要不散不乱。整个画面中的竹叶要重气势、神采、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