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发布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在乡村共同富裕上先行先试。
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2021年6月,宁波市北仑区乡村里的鱼鳞坝引来游人。浙江日报拍友 索向鲁 乐豪峰/摄
《规划》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将目标锁定在农业高质高效先行示范、乡村宜居宜业先行示范、农民富裕富足先行示范等三个方面。“《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中,先行性是非常醒目的特点。” 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农业领域率先实现碳达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覆盖率100%;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左右……
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在乡村共同富裕上先行先试,确保实现“三个高于”: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绿色发展重点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
《规划》提出,在农民收入增长上,明确完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培育高素质农民、探索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等举措;在公共服务提升上,提出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建管格局、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提档等举措;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提出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协同推进绿色发展重点县、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和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打造新型帮共体,建设省内帮促数字化监测体系,确保共同富裕“最容易掉队的一个都不掉队”。
7月2日,鸟瞰仙居县福应街道岭东村新联自然村。浙江日报拍友 王华斌/摄
“浙江要继续深化'千万工程’,为美丽乡村再次注入新内涵。”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赋予了美丽乡村更多新内容,包括共同富裕新内涵、数字化改革未来元素、乡愁风貌特质韵味。提出要建设百条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示范带依托新时代美丽乡村、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成果,鼓励开展组团式、片区化联合建设,探索建立先富村带富一片村长效机制,从风景美走向共富美。
《规划》还提出,率先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管理、乡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改革集成应用,打造“三农”协同应用平台等。目的是,形成农村集成改革矩阵,打造数字乡村展示窗口、乡村数字生活品质标杆、乡村整体智治现代样板,成为农村数字化改革金名片。
6月21日晨,雨后天晴的德清县莫干山出现日出云海的壮美景观,连绵峰林间云蒸霞蔚,美不胜收。
“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目标
聚焦“一富三保六提升”靶向发力,围绕乡村共同富裕,保供给、保增收、保安全,提升农业科技驱动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乡村产业融合力、乡村风貌吸引力、乡村绿色承载力、乡村数字引领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有条件地区梯次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为全国探路。
■ 农业高质高效先行示范。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现代种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化、数字化、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500万亩、120亿斤以上;生猪年出栏1400万头、存栏780万头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到68%和5.5万元/人以上。
■ 乡村宜居宜业先行示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形成“五团发展、百带共富、千村未来、万村精品、全域美丽”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新格局,农业领域率先实现碳达峰,以“十业万亿”为主导的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农村数字化改革新标杆。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覆盖率100%,现代乡村产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以上。
■ 农民富裕富足先行示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乡风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农民物质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富足、生活更加美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左右,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3000元、与全省农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左右。
远景展望到2035年,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乡村产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跃升,具有浙江气质的新时 代美丽乡村国际美誉度大幅提高,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善治充满活力,农民生活幸福美满,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 进展,基本实现高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