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热浪来 消暑要适度

2021年07月09日08:46 来源:广州日报

本周日即将入伏,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夏季终于来了。这时节如何养生调理?中医专家提醒,盛夏暑多挟湿,此时调理养生的重点为消暑宁心,去湿健脾。另外大家避暑最爱躲在空调房和泡在水里游泳,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应适度,不要过度避暑令寒气侵体。游泳之后,别再吃太多解暑水果,反而一碗姜汤祛寒更为合适。

养生要点一: 清淡饮食 平和伏火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颜芳介绍,南方地区湿热重,人体脾胃中土之气薄弱。南方的夏季水果种类丰富多样,搭配冷饮、海鲜等进食过多,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表现。大家常说的“虚不受补”即脾胃虚寒且易上火,一旦进食煎炸辛辣之品,如火锅、烧烤等,就会出现喉咙肿痛、口疮、舌疮、口腔溃疡、头痛、牙痛或拉肚子、胃痛等症状,因此夏季需特别注意饮食的控制,应清淡饮食,不可温补太过,亦不可清泄太过。

养生要点二:

健脾养胃 清热利湿

颜芳说,小暑节气的气候湿热明显,健脾养胃、清热利湿十分重要。无论是天气引起的外在湿热,或是脾胃虚寒而内生的湿热,亦或是体内湿气郁久化热,都会导致脾土气机运行不畅,出现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的现象。其通常表现为精神疲倦、大便不通、关节有沉重感、腹胀、纳差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口黏、口苦、口臭、失眠、易醒、脾气暴躁、大便异常干燥等。所以平时应注意健脾祛湿、调和中焦;缩短户外活动的时间;在空调房内应适当地采用抽湿措施。换句话说,长时间开空调的话,不妨间或把空调调节为“抽湿”模式运行一段时间。

养生要点三:

适度避暑 注意驱寒

夏季避暑的方法最常见为吹空调和泡在水里游泳,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避暑都应适度,同时要预防感冒,尤其是小孩子。小孩脾胃暂未发育完全,寒湿之邪容易侵犯,若去游泳,寒湿邪气易从身体张开的毛孔进入。如果再进食一些寒凉性质的水果,会损伤脾胃,甚者会与湿热交互为患。

颜芳建议:体质较弱的小孩子不要频繁地去游泳,水偏寒湿,易导致反复感冒、发烧等,需调理好体质之后才可适当游泳。此外,小孩子游泳后不要立即吃水果或其他寒凉性质的食物,可以喝一些姜汤,姜汤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同时在夏天,也可适当口服藿香正气水或乌梅冰糖水,以此来调节身体。

提醒:三伏天灸启动 别错过贴药时间

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冬病夏治”时机又到来了,大家不要错过三伏灸的贴药时间,市内各大中医院都将于7月11日后陆续提供天灸贴药服务,有需要的街坊不妨多多留意各大医院发布的信息。

解暑食疗方

藿香化浊饮

材料:藿香5克,苏叶5克,陈皮3克,山楂5克。

制法:上述材料沸水冲泡10分钟,加糖调味,放温饮用。

功效:消暑化浊,醒脾开胃。

芦根绿豆粥

材料:芦根50克,绿豆100克,白米150克。

制法:芦根、绿豆、白米洗净,绿豆浸泡1小时,加水适量先煮芦根30分钟取汁,然后加入绿豆、白米慢火煮至粥成,加糖调味。

功效:消暑生津。适合暑热内盛,汗多口干食用。

冬瓜莲蓬脊骨汤

材料:冬瓜750克,莲蓬2朵,薏仁30克,扁豆30克,陈皮5克,猪脊骨500克。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煲2.5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消暑利湿。适合暑湿困阻,大便稀溏,舌苔厚腻食用。

消暑益气汤

材料:黄芪50克,麦冬30克,淡竹叶20克,白茅根30克,西瓜翠衣200克,蜜枣3枚,陈皮5克,猪瘦肉200克。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消暑清热,益气生津。适合暑热天气,汗多口干,疲乏气短食用。

防暑袪湿多吃瓜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王慧)南方夏天暑湿盛,防暑袪湿是养生的“必修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刘佳博士支招,饮食上,这个时节宜以清淡为主,可适当多吃点瓜类蔬菜。

“瓜类蔬菜热量低、有饱足感。”刘佳解释说,瓜类蔬菜最大的特色是热量低,又有增加饱足感的效果,对于体重过重、糖尿病患者都是很好的选择。她给出以下食疗推荐,感兴趣的街坊不妨一试——

1.丝瓜炒鸡蛋

材料:丝瓜一条,鸡蛋两个,葱及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鸡蛋打散,调味备用;丝瓜去皮切块,焯水后沥干备用;起油锅,先炒好鸡蛋后盛出,再将丝瓜炒熟后加入鸡蛋,适当调味、加葱花翻炒,即可起锅食用。

特点:清暑祛湿。

2.黄瓜柠檬水

材料:黄瓜一个,柠檬数片,纯净水、蜂蜜适量;

做法:黄瓜洗净刨成条,柠檬洗净后切成薄片;把切好的柠檬片(也可适当加点柠檬汁)和黄瓜条一起放入杯中,倒入适量纯净水浸泡,还可适当加点蜂蜜调味;

特点:清热补水。

3.苦瓜炒牛肉

材料:苦瓜一条,牛肉250克,蒜及适量调味品;

做法:苦瓜切片,牛肉切片调味,蒜切成末;起油锅将牛肉炒至七、八成熟,装盘备用;苦瓜炒熟,加适量盐调味;倒入牛肉片,稍加翻炒,即可出锅;

特点:苦瓜清热,牛肉补中益气,既可口又营养丰富。(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宋莉萍、王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