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这案例并非会计问得不知好歹,而是他的确感到了困难

案例阅读

2019年11月的一天,我去拜访一家食品生产企业,老板不在,财务总监说是税务局召集开会去了。这让人费解,因为老板已60岁开外,处于半退休状态,不太管事,公司实质上由其儿子管理,加之老头子本身也不懂财务,税务局为什么点名找他去开会。
下午老板回来了,原来是个行业会,被通知的全是行业中的法定代表人。税务人员在会上向大家分派补税的任务。据税务人员讲,其依据就是纳税评估数据,这家企业被要求年底前补交280万元,老人说:“我在行业协会挂着领导,总要带个头吧,就没还价。
会计听后问:“补280万元,说没说是增值税还是所得税?有书面的资料吗?
老头子回答:“我怎么知道?(用脚指头想想,会给你出书面的东西吗?)
这并非会计问得不知好歹,而是他的确感到了困难---这个过头税怎么补呢?
离年底还有两个月时间,一个企业该缴多少税,本来要视其经营情况而定现在定下任务,如何处理呢?如果年底前实际交的税不够280万元,是多做些虚假的收入?少入些成本?该怎么处理呢?
会计当然会陷入这些细节,但老板就是老板,总能抓住关键点,他慢慢转过头。
问:“房老师,只是问一问,长点儿知识,如果没有交够280万元,依法来说会有什么后果呢?
其实,后果无外乎就是—稽查介入的概率大大增加。
税务通过评估提出的数据,有时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也是有一定基础的。
企业算算账,对比一下自已完成补税任务,与稽查介入导致的补税后果,两者差异如何?差异有多大?比较一下,基本就可以进行选择“从”还是“不从”了。
但是企业必须知道,就算按要求交够了税,被稽查的概率依然存在,相应的税务风险依然存在。更有甚者,如果处理不当,例如为了多缴税而做假账,还可能派生出新的风险。
所以,纳税评估以及征过头税之类的风险,也需要小心而聪明地应对。
稽查的介入,一般都被理解为一个巨大的风险,没有哪家企业愿意接受这样的检查。其实,就这个案例而言,稽查与评估也是相互促进的:该行业两个月前税局集中力量稽查了两家企业,其中一个老板被判两年关进去了,现在全行业在“税务”两字面前都不敢逞强了,我想老头子就算不是行业协会负责人,恐怕也不敢去讨价还价了。
既然稽查是如此强势,为什么税务局不直接通过稽查补税呢?
因为,在稽查介入的状态下,如果需要补税280万元,可就没有开行业会那么简单了,不可能再红口白牙地通过评估数据要求补税了,一切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白纸黑字大红公章地解决。
可见,对于完成税收任务来说,通过纳税评估的数据和办法,让企业补税是相当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它不像稽查一样,还要立案、取证、出文书、承担相应的执法风险。当税收任务难以完成而要征过头税时,这种方法的效率显然高于稽查一家一家地去执法。
通过评估,可以很轻松地要求企业补税;通过稽查,则需要谨小慎微,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这一套要求,得出具体的补税结论,并且其结论可能还要经受稽查局、上级局、执法检查、纳税人、纳税人律师、法院、检察院的质疑,戴着铐能跳出多华丽的舞步。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得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启动稽查,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征过头税的概率,减少违法征税的概率。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稽查是维护纳税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你没看错:稽查是维护纳税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点“在看”或“转发”,增加我的阅读量,咨询问题优先解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