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七章 4 ) ||张学武(河北)

第十七章 ( 4 )

广福开着卡车拉着苏斌、赵金满和那个戴草帽的以及车上的五头牛就向大古蔺市场外的一个叫大草滩的村子奔去。苏斌和温广福坐在驾驶室内,戴草帽的和赵金满坐在车上。
戴草帽的给赵金满竖起了大拇指,说:“你小子是聪明,不只是那三头牛的税不用上了,连我这五头牛的税也不用上了。你知道不?这牲口交易税卖家买家两头都得上,买家比卖家还要上的多一些。下回你再来买牲口就直接来我家,我家离古蔺市场八十多里呢,那个村子叫大草滩,税务局人就是想上税他也够不着呀。”
赵金满从兜里掏出一支烟递给戴草帽的说:“不是跟你老哥吹,我从十六岁就开始贩牛,没上过一次税。——老哥,你叫什么名字?以后到了你们村我好找你呀。”
“我叫牛德利,我们家很好找,就在村西头,院门口有棵老槐树。到那儿一问牛德利便知。”
俩人正在车上叨唠着,车突然停了下来。
牛德利说:“怎么不走了?”
赵金满说:“可能是让你下车给指路呢。”
牛德利说:“走的时候我不是告诉你们那个司机了吗?沿着大路一直朝前走,遇到岔路口就往左拐。”
这时候,苏斌从驾驶楼里伸出脑袋对车上人喊:“赵金满,你下车!”
赵金满没好气地问:“干啥?”
等赵金满下了车,苏斌用大拇指朝身后一指说:“你看看那是什么?”
赵金满扭头朝身后一看,不由地啊呀一声,后边也停着两辆车,其中的一辆是小吉普,赵金满认识,就是通县税务局的车,另外一辆是白色带蓝杠的轿车,车上印着两个字:公安。
正所谓做贼心虚,赵金满两腿打颤,浑身哆嗦地问:“苏,苏老板,他们不是来追咱们的吧?”
苏斌说:“不追你追谁?”
“啊!那咱们还不赶紧跑?停下来干什么呀?”
“跑?你能往哪儿跑?这是人家通县的地界,一个电话就能叫前边的人截住你。现在他们是不知道咱们的这车牛卖了没有,所以就跟踪咱们,要是咱们一跑,就说明咱们心里有鬼,那样咱们就糟了!——你去告诉车上那个戴草帽的的家伙,让他老老实实躲在车上,千万不要下来。”
“那是为什么?”
“你傻呀你!咱们进市场的时候是三个人,这时突然多出来一个,那家伙说话又是一口北京腔,一看就知道是个买牛的。”
“哦,明白,明白。”
赵金满马上跑到卡车跟前,嘱咐了那个牛德利一番。
正好路边有一个卖西瓜的,苏斌、温广福、赵金满就蹲在西瓜摊前,买了两个西瓜,借卖西瓜的刀把瓜切开,三个人一边吃瓜,一边跟买西瓜的老头闲聊。赵金满哪有心思吃西瓜呀,拿着块西瓜,不时总往后看那两辆车。苏斌就低声说:“看什么看!好好吃你的西瓜!”一气在买西瓜的那儿待了有半个小时。才上车又走。到了大草滩村,牛德利就敲驾驶楼的 后窗户说:“到了,到了!”
赵金满说:“着什么急?这儿不能停车!后边税务局和公安局的车还追着呢,等出了你们县的边境再停车也不迟。——哎,今天这事儿办砸了,要不是苏老板这人办事冷静、沉着、有办法,今天这趟就算白来了。”
卡车一口气开到了顺义境内的京平公路上,苏斌朝后边望了望,税务局和公安局的车没有追上来,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让温广福把车开到路边才停了下来。
苏斌问牛德利:“你家在哪里?”
牛德利说:“可远了,走公路最少得八十里,不过有条近路,近路是便道,可以少绕三十里。”
于是苏斌就让温广福走便道,果然不到半个钟头就来到了大草滩村,村头一户人家院门口果然有一棵老槐树,树下还拴着一头白色的奶牛。
苏斌问:“你还养着奶牛哩?”
牛德利说:“那是前几年买的,本打算养奶牛挣钱里,可是从去年开始,奶站搬家了,搬到离这里八十多里的一个地方,送一趟鲜奶来回得跑一百六十里,挣那点奶钱还不够路费呢,再说这奶牛来了好几年也不怀犊子,白白浪费草料钱。”
“听你这意思是不想养了呗?”
“谁说不是呢?宰了吧,又觉得可惜,养着吧又不挣钱。”
“好,那就一千块钱卖给我吧。”
“行!”想不到牛德利竟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苏斌又买了十几头奶牛,就办起了奶牛场。

 (未完待续)

作家简介:张学武,一九五七生,赤城县一中高级语文教师,现退休。爱好文学创作,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散文、故事、通讯,2009,故事《村长》曾被《读者文摘  ,农村版》转载。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湘子 新新  五月雪

组稿:罗学贵   湘子   剧明水 伤木

石峰   明月心   秋实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柳音  钟金洲  宴平乐  伤木

主编:菊野芳香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