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腹痛医案案例
1.李某,男,60岁。1986年8月25日初诊:小腹绞痛1周,伴发热,发胀,中、下腹压痛,大便3日未行,肠鸣,胃难受,尿黄涩痛,纳呆,口不渴。发病前曾饮酒,进食辣椒,后吃西瓜,且牙口不好。舌紫苔黄褐干,脉弦左寸右尺旺。曾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某区医院治疗1周,未确诊而不予用药。审证属小腹绞痛,总属血瘀为患,但有食积诱因,拟少腹逐瘀汤合平胃散处之:
延胡索15 g,没药10 g,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20 g,白芍20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小茴香5 g,苍术15 g,川朴10 g,陈皮10 g,滑石30 g,大黄10 g(单包后下)。3剂。
复诊:腹痛若失,原方再予3剂,诸症平伏。
2.宋某,女,28岁。2009年11月26日初诊:小腹坠痛3天,痛处不移。舌淡紫胖润,脉沉滑,左尺弱。辨为气血瘀滞所致,拟少腹逐瘀汤加附子等,处方:
延胡索20 g,没药10 g,当归15 g,川芎15 g,白芍15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干姜15 g,肉桂10 g,小茴香10 g,附子30 g,炙甘草30 g,黄芪30 g,茯神30 g。7剂。
服药后小腹坠痛消失。
按:此案系少腹逐瘀汤加附子,前者理气活血,后者温经止痛,显示了火神派广用附子的一种形式——在应症方剂中另加附子,如在用阳和汤、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归脾汤、人参养荣汤等温补方时通常都会加入附子。即便其他功能的药方,包括寒凉之剂,都可加入附子,体现重阳观点。打个比方,附子就像扑克里的“百搭”,调料中的味精,可以随机加入应证之方提高疗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