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R290空调换热器,换上小管径铜管后性能如何?
在成本与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小管径在制冷系统越来越具有市场优势。缩小铜管管径不仅可以减小换热器体积,使换热器结构更紧凑,还可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使 R290等具有易燃特性但环境友好的制冷剂得到广泛应用。今天,我们就通过技术研究来看一看,如果把制冷剂为R22的7 mm管径两回路翅片管蒸发器进行改进,改为制冷剂为 R290,管径为 5 mm 的小管径换热器,会发生什么变化?
R290制冷剂为环境友好型制冷剂,如表1所示。然而,R290 的易燃特性使得其使用受到限制,小管径翅片管换热器可减少R290 充注量并降低其安全隐患。
本文对某品牌制冷剂为R22的7 mm管径两回路翅片管蒸发器进行改进,改为制冷剂为 R290,管径为 5 mm 的小管径换热器,制冷剂与换热器进风为逆交叉换热。仿真所用软件为美国 NIST 的 Domanski 设计的EVAP-COND。原蒸发器结构及仿真条件如表 2 所示。
管径减小会引起换热器内管路压降的急剧增大,压降的增加意味着机械能损失的增加,显然对于已经选定的压缩机来说不能使系统的压降增加;故改进后的小管径翅片管换热器需重新设计分路数,计算得5 mm 管径翅片管蒸发器的分路数增加至 5 使得 5 mm 管路压降不大于 7mm 时的管路压降。如表 3 所示。
本文设计的三种流路布置方案(见图 1),利用仿真软件分析不同流路布置对 5 mm 小管径翅片管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将结果与 7 mm 蒸发器进行比较。铜管管径由 7 mm 缩小为 5 mm,一方面使得空气侧与换热器换热面积减小,另一方面管径缩小,管后尾部绕流区明显减小使得传热能力减弱。故通过减小管间距、排间距、翅片间距,增加换热管数量、管长等来保证换热效果。改变量如表 4 所示。
图 2~图 5 为 7 mm 管蒸发器与 5 mm 小管径蒸发器 3 种方案的换热性能比较,图 2 为制冷剂测压降、图 3 为换热量与制冷机流量、图 4 为制冷剂测传热系数、图 5 为铜和铝的使用量。
由图 2 可以看出改进后的5 mm 管蒸发器的三种流路布置方式的压降均<7 mm 管压降,符合改进要求。其中方案 1 压降最小,为原蒸发器管路压降的46.9%;方案 3 压降最大,为原蒸发器管路压降的58.4%,表 5 为三种方案压力降的具体数值。
图 3 为换热量与制冷剂流量随不同方案的变化曲线,由曲线可以看出,经改进后的小管径换热器三种方案的换热量均高出 7 mm 蒸发器,其中第三种方案的换热量最大,换热量高出 7 mm 管 34.10%。由图 3 可以看出,三种方案的制冷剂流量都远低于 7 mm 蒸发器。结合图 1 三种流向布置形式,方案三制冷剂流向高进低出,没有重力影响,所以换热效果最佳。
图 4 为制冷剂侧传热系数变化曲线,结合图 3的换热量曲线,两者趋势近似一致,方案 3 的制冷剂侧传热系数高出 7 mm 蒸发器约 24.2%。
当前,铜价上升使得常规换热器造价升高,降低换热器的铜使用量是空调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加工工艺的提高,小管径换热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管径(铜管直径≤5 mm)换热器优势突出且正在逐渐取代 7 mm 和 9.52 mm 等较大管径换热器。
小管径翅片管换热器因管径缩小,故铜管铜材、翅片铝材的用量均会减少。本文中 5 mm 管的三种方案仅流路布置不同,其金属用材量相等。
结合表 2 和表 3 两种管径和翅片的基本尺寸计算铜和铝的使用量,由图 5 可知,小管径翅片管蒸发器的铜、铝用量相比 7 mm 管减少 28.6%、30%,可见小管径蒸发器在节约制作成本上优势明显。综上比较,方案 3 的传热系数最大,换热量最大,制冷剂流量最小,为最佳的流路布置方式,表 6 为第三种方案的 5 mm 蒸发器与 7 mm 换热器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