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寒 || 淘沙邓家村:武略将军传忠义
小暑在即,车子疾行在丘陵地带中,纵是满目绿意,窗外的风也平添一份热气。正是稻粒灌浆饱黄,稻穗逐日翻黄时,大地沉浸在隐秘的喜悦和等待中,而勤劳的山里人是舍不得荒芜任何一块庄稼的,一份汗水就是一份希冀一份收获。
这是丰城东南边陲,与抚州交界地带。邓家村座落在山脚下,距淘沙镇七点五公里左右,离邓圩不过一千米。北倚株山,槠峰览秀,南接上塘福村;西靠骥山,东面临川。远望村庄南北走向,与公路并行。二百多户居民,人口千余。目前,淘沙镇除了槎村范家,其次这里算是大村落了。村南一口橢圆池塘,谓之罗塘邓家。而邓家圩建立则在清光绪年间,当时以七乡绅为首从老圩迁来商贸,又名七贤新圩,后因邓氏首居而得名。
论起村庄由来,故事版则是流浪的乡村爱情,说是很久很久以前邓圩那原是山头过路地界,有个朱姓小女子开茶馆,“打小路仔个”(俗话飘泊的人)邓姓男子卖瓦壶一番长路跋涉歇脚,口渴思茶,茶须瓦壶,一来二去,与茶店女乱世相依,栖身营建家园,遂衍变成今日风貌。然水有源木有根,据谱上记载,罗塘邓姓始祖邓裕远,为邓梦德幼子,临川邑痒生,居南坪,分支进贤李家渡,因靠近抚河年年苦于水患,遂择山地,闻槠峰灵秀乃迁居罗塘,算起来已有七百多年了。
邓家村人休养生息繁衍发展,到明末杜市落星桥邓子龙将军著迹西川归来,因刘铤将军沟通,邓将军询考二村之谱,发现为一本分派。于是村议合谱,邓将军欣然应答。可是没过多久,邓将军驱驰疆场,国事勤劳,搁浅未果。而族中子弟邓钦(1574一1635),为邓廷贵幼子,字养所,行圣四,由武庠出身,进勦朝鲜有力,升任铜鼓管守府,又为子龙裨将随其出征,鸭绿江历尽艰险,后赠武略将军,奉旨世袭南昌卫中所千总,乃至邓钦三子邓文章三中武举历任保安卫都司,邓钦幼子邓文林以恩准进士任湖口教谕,后裔邓宗颜任千总补授守备,邓克理任南昌卫中所千总,邓起鹍任千总候选守府等。一时人杰地灵,槠峰卓然……
如今走进邓家村,最庄严最悠久的建筑莫过于邓氏宗祠了。虽说它没有躲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场劫难,精美的浮雕,残缺破坏的痕迹仿佛还在诉说旧日创痛,但是整体气势恢宏令人肃穆,像深沉老人注视着身边拔地而起的现代村居,古貌浑然掩藏于村落中间。正门上图案雕饰承载着宗族的梦想,上额中间是魁星踢斗图,文曲星下凡,独占鳌头向来是读书人的梦想。中额琴棋书画神态惟妙惟肖,两旁是荣归图。下额鱼龙变化的隐喻,更是激励后裔子孙发奋攻读,以期光宗耀祖。左右两侧次间上面花卉与动物组合成松鹤寿长等图案,则是吉祥兆示;下面分别是访贤图、借东风与访梅图、赶考图。整幅画面工艺堪为精湛,作为延续宗族血缘关系的文化空间,它的教化作用充分体现在嵌入式的雕刻艺术中,令人佩服。中间书写的“邓氏宗祠”蓝底阳刻,硬朗醒目。
据村谱记载,这个村子历史上曾经遭过绿林洗劫,栋宇毁之一炬,得以幸存,足见宗祠力量。整个宗祠外观宽约十七米,深约三十八米,占地一亩左右。建筑时间约在十八世纪中叶乾隆时期。里面宽敞豁亮三进,一大一小两个天井,左首一古钟倒扣,右厢房里仍旧放着龙灯,每年春节合族祭祀祖先,初九舞龙灯,村里依旧保留这一习俗。今年正好轮到邓老师家,只见他举着龙头双目炯炯,神色奕然仿佛还浸在年的滋味里。老人们说之前这里还是书塾,最早的株山公社学校也设在此,所在说祭祀与教化作用并存。现在倒是静谧,静谧中安放老人们为自己准备好的棺椁,平添了一份生命的敬畏之情。
到清代乾隆期间,丰城断案如神的“袁青天”袁守定(1705-1782)曾撰文记叙,初时村中效翁创立家塾延请名师,欲教化族中子弟,可惜天不假年未成,邓两玉与袁有同窗之谊,可谓贫贱之交。便继承其志与邓克峻邓克修两兄弟捐献自家私产,继续创立公祠,设立义馆,造就俊秀鼓励后生。癸亥(1743)春天数县逢饥荒,因为传言这里有观音土可食,于是每天鹄面鸠形来这里的人多达一千多人。于是邓又与侄邓侪柳,尽出仓禀所余加以赈恤,凡背观音土过邓家的,白天则施粥充腹,夜里留宿安顿,按路远近发放路费。众乡绅想呈报达上表彰旌门,他却力拒不为名声。另外凡是乡党内难解之纠纷,又秉公仗义,村民咸服。逢乡举大典,众人推为约正邑候,一乡闻其贤而美之。适逢袁守定解组归来,感慨朋友大丈夫之举,欣然提笔不忘。
时光荏苒,邓家村秉承忠厚诚信慷慨之本,保持宗亲睦族耕读传家作风,也保持山里人特有淳朴底色。戎马倥偬抗击倭寇的人生尘封于历史烟云中,而灾难遽临的坚韧顽强本色亦丝毫不减。咸丰八年(1873)二月,总戎李定泰与太平天国军石达开部队大战淘沙东南四公里处的大鸿岭,随后石达开部队攻入抚州。邓家村因此番兵燹,屋舍烧为灰烬,家业荡然,村民几至无牗可居无粥可食,很多人外出谋生,有邓定邦等依旧辛劳竭力躬耕垄亩,不数年重置家业,教子以义方。儿子邓绪延(1889-1944),号西园,更是少年聪慧勤学苦读,于光禄书院随舅舅甘凤翔游学,通晓经史子集,卓有声名。但时至清末,科举已废,进仕之路无望,课馆之后转为精心研读医学名著,夜以继日孜孜而不倦,称为儒医。
1930年邓绪延在邓圩王宝和中药店做坐店郎中,对患者精心治疗认真负责,不计酬金。苦于无钱的则不收诊费,要药店老板赊销,中断治疗的则剖析病理反复劝说,直到将患者治愈。至于病者请他“出方”的,无论路程远近天气好坏,有求必往,百姓称其为“易求师医”。其人不仅性格直爽,医德高尚,而且善于排忧解难,协调纠纷,以技服人,仁心服众。此等胸怀磊落,淡泊自甘,不以穷困累其志,不以繁华绕其心,为同辈之莫及。
走出村庄,回望青山隐隐,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年轻一代渐行渐远,但我相信宗祠的力量一直留在人们心中。
(资料来自《邓氏族谱》,感谢邓胜亮、邓有根、邓汉新老师、秋意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