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信之:那些花儿
做为一名需要长年飞来飞去的空中乘客,大概会有很多原因让自己的行程没有办法继续下去,最典型的应该就是航班晚点了,但想想从2012年进入培训领域就没有因为航班原因与课堂失约,因为通常来说,我只会订早间航班,加少极安排背靠背的行程,这样就算是航班出现问题,也留下了可以去调整的余地。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比如2018年深圳的“山竹台风”就把我困在北京机场三天时间,动弹不得。
更多的时候,上课是一个体力与脑力并重的工作,甚至有老师戏称自己的工作是一名典型的体力工作者,他这说也是有原因的,想想看,在频繁授课出差过程中,在飞来飞去的日子里需要一个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在如此快节奏的世界里依然可以胜任每一次的挑战。
从入行开始,自己确实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错过任何一次课程,有点小问题也可以坚持到把课程上完,直到2019年的5月。
一、长沙的故事
5月11日,在广州结束两天的授课飞回家之后神奇的睡了16个小时,这是在之前是从来没有遇到的,然后就是连续两天本地的课程,可是在这两天的授课时间里几乎完全是空腹进行,强烈的呕吐症状让自己无法进食任何东西,紧接着第三天早间航班直飞长沙,这是一个项目二阶段,在勉强支持了第一天的辅导之后高烧不退,当晚找到一家小诊所拔罐、刮痧,想到了尽可能所有缓解的方法,本以为至少可以把第二天支撑下来,结果第二天只是讲了一个小,就已经冻的浑身发抖了,一共穿上了三件衣服,披着毛毯还是冷的不行,最后就干脆直接晕倒在了课堂上,神志不清。后来发生的事就是同事把我马上送到了医院,经送当地医院传染科诊断因为一段时间过于劳累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中招,发烧39.9度,因为具有高传染性,所以也没有办法坐飞机,只能把整个人滞留在长沙了。
回忆起来,在整个长沙期间特别要感谢的就是我的同事传传了,当天病倒之后,因为所有人都有工作要做,所以只能由她把我送到医院,因为无法行走,她就找到了一个轮椅,全程推着我游走于各个科室,医院里人满为患,加上上坡下坡之类的,要推着一个75公斤的人来来回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吃了退烧药之后,因为要等化验的结果,我就躺在一排椅子上,裹着借来的毯子昏昏沉沉的睡着了,在接近一个小时的空白时间里,伟传才有时间休息一下并来处理工作上一些事情。再接下来,因为化验结果是流感病毒,所以又去了人迹罕至的传染病楼层,开了药,这才回到酒店,而传传又马不停蹄的回到教室,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附:摄于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在那几天住在长沙的日子里,我将自己隔离在酒店里,第一个要处理的事情就是接下来成都和上海的课程,因为这两个课程合同都已经签完,甚至机票都已经买完了,但我也只好给同事发信息说明情况,同事们,包括客户的第一反应都是:彭老师,好好休息。
在随后的几天里,传传以及另外一个朋友芳芳,给我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方便冲泡的米稀、体温计、换洗的衣服、指甲刀、传传还从家里做了饭菜给我带过来,那大约是我近一周以来第一次吃了很么多。北京的同事多次发微信询问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们可以联系长沙当地的朋友帮忙,深圳的同事甚至准备坐高铁赶过来,当我康复回家后,德鲁克学院的同事已经寄来了一副用于出差时按摩和放松的器材……
虽然还在病榻之上,但油然而生的却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无论他们曾经的身份是同事,是客户,在此时此刻不都是朋友吗?能够被这样的朋友所理解,包容,照顾,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二、益者三友
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有共同的交集,有共同的频道,孔子说的“无友不如已者”(《学而篇》第8)经常被我们所误解,认为孔子的观点是不要去交不如自己的朋友,回想起来,这样的解读实在是害人不浅,如果每个人交朋友时都回避不如自己的人,那么大概也交不到什么朋友而会在傲慢与偏见中迷失。事实上,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主忠信”,意思是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这里的“如”指的是相似,因为志趣不相同,就会无话可说,所以相似自然是以忠信为共同目标,接着在正当的志趣上互相勉励,孔子的意思是要鼓励人们去寻找益友,这样的友情才会持久。因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与益友交往,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
什么是益友,在《论语.季氏篇》中,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当然是以正直的人为友,友谅就是成诚信的人为友,友多闻指的是与见多识广的人为友,这些当然都是有益的,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为原则,如果不能赤诚相见,这样的人之间如何可以成为朋友呢,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在行为上的得失,有一句话说的太好了,“朋友以以裸露的性格相见”,也就是在与朋友相处时显露真实的性格。
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我把孔子的这些描述做为自己交朋友的基本原则让自己受益无穷,这样的原则不是要求别人而是要求自己,在面对友人和同事时,应该以此为基本的态度。或许我们会认为总是与人为善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这里面也要说明一下,如何可以做到传说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在《论语.颜渊篇》中,子夏有一次在劝司马牛时曾如是说:“君子态度认真而言行没有差错,对人谦恭而往来合乎礼节,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可以称兄道弟。”
多年前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就把它奉为自己的圭臬,这句话不是要用规范别人而是用来要求自己的,君子不卑不亢,久而久之,别人就会觉得你是值得尊敬的朋友,特别是在陌生的环境里,与新的朋友往来时,如果不用这句话做为原则,那么什么才是原则呢?
正是因为如此,我想在游走于各地的过程中自己结识了一些真正的朋友,而这句话就像是一个漏斗,在彭信之:好久不见一文中,专门讲过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人数或许不是很多,但每一个都可以与我赤诚相见,彼此坦诚,互相信任,或许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曾相见,但当我们聚在一起时,就好像昨天刚刚见过面一次,更难得的是有很多朋友见多识广,每次谈完之后都有不亦快哉之感,更有“久而敬之”的感受。。
由此印证,孔子说的是对的。
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或许我们会担心这样的主动会遇到挑战,至少在我的人生经历中,确实有过这样的事情,但这样的伤害最多出现一次,然后我们就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否则就是自己有问题了,如孟子所说:“君子不可欺之以方”,另外,在《论语.雍 也篇》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宰我问孔子:“行仁的人,如果告诉他’井里有仁可取’,他是否跟着跳下去呢?”这有点像一种逻辑的诡辩,孔子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告诫宰我:“他怎么会这么做呢?对于一个君子来说,你可以让他过去,却不让他跳井;你可以欺骗他井里有仁可邓,却不能诬陷他分辩不了道理”。所以孔子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如果你还有这样的担心,不妨走进电影院,去看一部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千与千寻》,千寻一脚踏入的成人世界是残酷的,父母被带走,所有的事情要自己扛。但这个世界里同样有温情,一路冒险中,她总会遇到很多善良的朋友:琥珀主、锅炉爷爷、钱婆婆、小玲,同时他也改变了很多别人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河神、无脸人、小白龙……在改变了他们生命轨迹的同时找回了自己,在成人的世界里最后告别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千寻已经从一人不识,举目无亲做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
你的价值观会帮你做出筛选,筛选出属于自己的朋友。
或许小时候看《千与千寻》只是一部刺激又奇幻的冒险,但现在再看《千与千寻》,更像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段人生,失去、寻找,不断的交集,更多的朋友,也许我们未来再不能相见,但这些相遇最后都变成成长的财富。
也许真的不再相见,只是当时以为明天还会再见。德鲁克与后来的大哲学家麦克卢汉是很好的朋友,这一切首先始于德鲁克对科技与文化的关系,在20年的友谊中,麦克卢汉经常到德鲁克家中坐客,两人可谓是很好的朋友。我的注意力被其中这样一段所吸引。
附: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
20世纪60年代一个夏天的夜晚,大约是零晨一点左右,外面刮起了大风暴,雷声轰轰,像世界末日一样,德鲁克在新泽西的房门突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淋得像落汤鸡一样的麦克卢汉。他一看到德鲁克就咧嘴而笑:“我刚好到蒙特克雷亚的上城办事,就顺道走到府上。”要知道,那个地方离德鲁克的家有3英里的路途,但麦克卢汉不以为意,坐下来,一身湿淋淋的开始谈他的理念,直到早餐时刻。
后来德鲁克懂了,那个风狂雨急的夜晚,就像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一样,在讲学和访友之后,刹那间麦克卢汉顿悟了自己以前到现在一直在苦思良久的东西,于是急着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德鲁克,说了整整一个晚上。很快,他那一夜所说的,就整成一本他最重要、最清晰,却不是最有名的作品《古登堡银河-印刷术的诞生》,两年后再次出版《理解媒介》从此名动天下。
德鲁克在《旁观者》“荒野上的先知”一文中写道:“虽然我们还是朋友,但他已不再来访,就在那个暴风雨之夜,他看到了他的希望之乡。自此,他再也不需要听众了。”
德鲁克体谅麦克卢汉,理解麦克卢汉,更从身上学到了很多,麦克卢汉花了25年追逐一个梦想,从不曾退缩,德鲁克由此懂得:要有成就,必须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投注到在一件事上。一个有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任务的人,一定会失败,而且对这世界一点影响力都没有。
在这一段文字中,我同时读到了“益者三友”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原来真正的朋友是这样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成就彼此。
上文所讲的长沙的经历更是让自己感受到,当你交到了真正的朋友时,你一定会感受到的。
四、朋友信之
从《论语》里学到了这样的智慧是人生的一份大礼,对孔子来说,这不是交友的方式那么简单,而是他的人生理想。在与子路聊天时他曾说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希望这个社会的老年人都得到安顿,朋友们都能够互相的信任,小朋友都能得到关怀。这是多么伟大的理想,他甚至已经超越了孔子自己和他所处的年代,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
因为有这样的信作为前提,对于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孔子也会仗义直言而不是有所隐瞒,在《论语.宪问篇》,孔子的旧友原壤伸开两腿坐在地上,孔子看到后直言相告:“你年少时不谦逊也不友爱,长大了也没有什么值得传述的贡献,现在这么老了还不死,真是伤害做人的道理。”说完,孔子还用拐杖敲原壤的小腿,这大约是孔子在《论语》中最暴力的一次了。
德鲁克也有过这样的火气,1933年,纳粹在德鲁克上台,德鲁克本人亦做了决定 :48小时之内离开德国。可是就在他准备走之前的晚上10点,一名纳粹军官来到了他在法兰克福的家中,德鲁克说自己“心脏几乎吓的停止跳动”,后来才发现是自己的一个朋友,也是报社的原同事:汉斯。
汉斯已经加入了纳粹,并试图说服德鲁克留在德国,在发现无能为力之后对德鲁克可以逃脱这一切表示了羡慕,然后重复说着“我一辈子没有出过法兰克福,我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工人,我没有去过柏林,我没有关系,我无从选择”之类的话,于是德鲁克火冒三丈,因为是朋友之故,又是在这样的生死边缘,他义正言辞的说了下面这一段说来规劝自己的朋友:
“汉斯,你听好,这简直是无稽之谈。谁会在意你的父亲是谁呢?主编的父亲不就是东普鲁士的狱卒?资深编缉中最年长的阿恩,他的父亲是矿工,还有贝克,排行第三的次深编辑,是小学教员的儿子。你知道负责股市新闻的强辑拜尔兹吗?他家是莱茵区穷苦的葡萄农,只有一小块不长东西的地。好吧,说来我们都没有被邀请参加德国皇家舞会,连当他们的跟班都没有资格。其实,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两人最终不欢而散,12年后,就在希特勒在德国瓦解之后,德鲁克在《纽约时报》上读到这样一条新闻:头号纳粹战犯,人称“怪兽”的莱因霍尔德.汉斯在法兰克福一间被烽炸成断垣残壁的房子地窑内为美军所俘时自杀。
孔子和德鲁克对自己的旧友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都表达了遗憾,也都给出对方正确的建议,甚至是批评,这些都是以“信”做为前提,这个信就是我们平时一点一滴与人为善的积累,有了“情感帐户”的余额,才有资格在对方有错误的时候可以直言相告。
又或者说,如果我们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从来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从来没有给出真诚的建议,在朋友心情低落时从来没有认真的倾听和鼓励,没有这样的“信”的建立,又有什么资格对别人提出要求呢?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篇》第7)
根据《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作者柯维的说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像是银行里存款和取款,他把这个观念叫所谓的“情感账户”,账户值越大,说明你在别人有需要时经常出手相助,真诚的祝福他人,这样的行为就是在存款,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信”,反之,很少去维系彼此的关系就是取款的行为。从来没有存款就去取款显然是错误的观念,当双方都能够用这样的视角愿意给对方这样的帮助,而我们也可以坦然的接受别人的帮助时,才代表着一个更深层次的君子之交,就像王菲的《匆匆那年》里唱的:“我们要相互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
感谢这样的相互亏欠,愿我们藕断丝连。
五、那些花儿
有一次在太原上课,课堂结束时学员们鼓噪一定要让我唱首歌才能下台,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我选择的正是朴树的《那些花儿》,另外在长沙一次项目结束后的PARTY上,主办方邀请了一个吉它手现场弹奏,我唱的也是这首《那些花儿》。
或许是无意为之,但无意才说明是时时想起。《那些花儿》是中国内陆男歌手朴树演唱的一首歌曲,朴树亲自作词作曲,收录于朴树1999年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我去2000年》中,同时也是2002年电影《那时花开》的片尾曲,每次唱起这首歌,我都会想去远在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我们不曾守候在彼此的身边,但是幸运的是,我曾经陪他们开放,幸运不已。
我们就像被风一样吹散在全国甚至是全球各地,随着时光流逝一样会慢慢变老,然后各自奔赴自己的天涯,但我依然记得那片笑声,那些笑容,那次相聚,那次重逢,那些我们曾经拥有的春秋和冬夏。
以下为歌词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啦…… 想她
啦…… 她还在开吗
啦…… 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啦…… 想她
啦…… 她还在开吗
啦…… 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带走散落在天涯
啦……
你们就像被风吹走插在了天涯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还在开吗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