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那个笨得气走小偷的孩子如何逆袭为一代名臣
曾国藩:那个笨得气走小偷的孩子如何逆袭为一代名臣
他是一个天资平平的农村娃,他是一个比贼笨的孩子,他六考秀才而不中,但他后来成了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是晚清第一名臣,他就是曾国藩。
最近翻看有关曾国藩的一些书籍,不得不佩服他坚韧的意志,他的成功,其实就是一个农村娃的逆袭,无论是他的家人还是他自己,都给后人留下很多启示,即使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一、坚持梦想,就会看到希望之光
说曾国藩,不得不从他爷爷说起,可以说,因为这个老头的执拗,才会有后来的曾国藩。曾国藩的祖祖辈辈都是普通的农民,即便把族谱翻到几百年前,他家里也没有一个当官的,可到了他爷爷这,他本来是个普通农民,爱混迹于纨绔子弟之间,一日,有个老头领着孩子,看到他,对孩子说:“你以后可别学他,没钱还爱和有钱人混,早晚会把家败光!”
这句话很多人似曾相识,因为我们平时也这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你不要学谁谁谁,要不然会咋咋的!”不知道当时这句话是否对那个孩子起了作用,曾国藩爷爷却大受刺激,从此金盆洗手,发誓要兴家立业,奋斗了十几年,从普通农民发展成了小地主。
此时,他做出一个决定:送曾国藩父亲去读书。曾爷爷不惜花重金,请了最好的老师,曾父太笨,屡考屡败,连个“秀才”也中不了,看到儿子没希望了,曾爷爷又开始培养曾国藩,父子同考依然不行,成为乡里人的笑话。
即使这样,曾爷爷依然不放弃,他相信人定胜天,他坚信:儿子供不出来,还有孙子,孙子供不出来,还有重孙子,重孙子还会有儿子。我相信,曾爷爷一定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曾国藩的父亲中了秀才,曾国藩也一路高中,进入了翰林院,老爷子的愿望终于实现,细品,如没有曾国藩爷爷的支持,未必会有发达的曾国藩。
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在梦想的路上,即便你看不到希望,也要相信自己的梦想不会错,并为之去拼搏,终有一天,梦想会照进现实。
二、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未来的高度
明代的王阳明曾两次落第,但他从不以此为耻,他说:“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就是说大家都以考不上为耻,而他以考不上不能保持平常心为耻。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挫折困难,以平常心对待得失,人生才会不苦。
曾国藩与他的父亲在赶考的路上,连连受挫,他的父亲十六次不中,他六次不中,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考试的艰辛自不必说,外人的嘲讽更让人难堪,出门被指指点点,走哪儿都是焦点,那样的日子想必也不好过。
但父子俩还是坚持了下来,那一年曾国藩父亲43岁,父子俩再次去考试,那是曾父的第十七次,曾国藩的第六次,这是何等的毅力啊!也就这一年,曾父中了秀才,让曾家祖坟冒了“青烟”,成了曾家5、600百年来第一个秀才,可以说没有坚持就不会有曾父的成功。
那一年,曾国藩又落榜了,还作为反面典型进行了公示,当时叫“悬牌批责”,相当于在全省公示,这样他不仅在乡里出了名,还在全省出了名,年轻人,血气方刚,每天让人指指点点,怎么办?
曾国藩的倔劲和他爷爷有一拼,今年不行明年继续考,但这次他聪明了,开始总结失败的原因了,他把别人写的文章和自己的对比,反复揣摩,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再一一改进,慢慢的他找到了规律,写起来也得心应手,第二年的考试顺理成章考中了。
对待失败不气馁,不放弃,善于从中总结不足,这也许是他们父子成功的经验之一。
三、笨不是理由,勤奋才是硬道理
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的禀赋是存在差异的,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天资聪慧,有的人笨拙一些,但勤能补拙,我们不能把笨作为失败或错误的理由。
曾国藩一家人都比较笨,而且是出了名的笨,人们说比贼笨的小孩就是说曾国藩,小时候一天晚上,他背《岳阳楼记》,怎么也背不会,当时一个小偷爬到房梁上,想等家里人睡了下来偷东西,无奈曾国藩怎么都背不会,小偷在梁上睡着了,醒来,他还在背,小偷又睡着了,醒来,这孩子还没背会.......如此反复,小偷实在忍无可忍,他没见过这么笨的小孩,他听得都会了,于是他跳到地上,把《岳阳楼记》从头到尾背一遍,嘴里说着“这么笨的孩子,还念啥书?”生生把个小偷给气跑了。
曾国藩明白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更清楚如何来弥补自己的短板,那就是超人的努力,小时候,他完不成作业不睡觉,读不完一本书不读第二本,听不懂的课程,让他父亲不停讲,知道会了为止,到后来进入翰林院后,他经常虚心向别人请教,天天写日记,记录自己的言行,天天在反省自己的不足,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尚拙”,既然不聪明,那就踏踏实实去做事,日积月累,滴水穿石。
所以“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把它作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
曾国藩的人生,告诉我们“笨”人一样也可以成功,有梦想就会有希望,一个人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他能否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