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忠」|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写文章
草稿已保存
邀请预览
发布
【个人简介】
马继忠,字山人,笔名鲁丘。1941年出生于山东省肥城红山村。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院本科,之后便一头扎进秦岭太白山十三载,与山民一起摸爬滚打,铸就了山民一样的淳朴情怀。爬高山,走激流,熟谙大自然之生机;师造化,读典籍,深悟中国文化之精髓。上下求索数十载,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开创了中国当代密体山水画格。如今,这一密体画格影响了一批年轻画家,接踵前行,并活跃在当代画坛。
中国当代密体山水画开创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篆刻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史馆馆员,陕西省美协艺委会终身委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学术顾问,骊山创作研究中心特邀教授,西安文理学院特聘教授,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密体山水画工作室导师,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特邀顾问等职。
【作品鉴赏】
《林亭听泉》
138cm×34cm
《洪荒系列之天地开元》
192cmX534cm
《满庭诗境飘红叶》
145cmX360cm
《气之太始》
138cm×68cm
《山的主人》
100cmX50cm
《道可道非常道》
138cm×68cm
《高原牧归》
138cm×68cm
《欢快》
138cm×68cm
《山魂驭风》
138cmX69cm
《水墨山影》
138cm×68cm
《远山的呼唤》
180cm×180cm
《旭日东升》
180cm×70cm
《玄界》
180cm×70cm
《雪夜茫茫》
138cm×68cm
《野性的交响》
138cmX69cm
《春香如故》180cmX97cm
——·——·小品系列·——·——
《赶集去》
70cm×45cm
《小品》
《无题》
50cm×50cm
《大吉图》
48cm×48cm
《疯长在野山》
70cm×68cm
《朗林两三竖·顽牛四五横》
70cm×68cm
《骊山课图稿》
70cm×68cm
《农民与家牛》
70cm×68cm
《旭日》
70cm×68cm
《 远眺》
48cm×48cm
《幽青藏深山》
35cm×35cm
《没骨选牛图》
35cm×35cm
《无题》
70cm×45cm
《山屋》
68cm×35cm
《攀登太白青峰峡随想》70cm×45cm
——·——·写生系列·——·——
《太行行旅图》
小车衬出大气概
速写随想之一
文/马继忠
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受到西方工业革命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推崇以模仿自然为目的。在受到摄影及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影响之后,他们不再满足于自然形象的“再现”,而转变为“自我表现”。
《疏影》
平面做文章,却出三维效果,这是中国画特色之一
然而,我国近年来美术院校的招生条件依然以“模仿”自然的“素描照片”作为考生范本,比按自然写生还要远离艺术。当下,画界有一大批画家,拥挤着用照相机、手机抢拍客观对象,然后回到家里,对照放大的照片进行复制。我以为,这是对艺术的亵渎,是艺术创作的退步。我建议年轻人走出画室,深入生活,手端速写本,去画活生生的社会形象。用照相机代替速写本,固然节省时间,但不费脑子,脑子长时间不用,成了木头疙瘩。用照相机搜集素材是很快,但易忘记。若以速写搜集素材,手脑并用,脑子会变聪明,手亦会更灵活。我呼吁画家们少用照相机,多用速写本吧!
《太行密林》
密体画风,由此启迪
有人主张,画中国画不需要写生,只需观察之后,案头画“意像”就皆大欢喜了。自古中国画画家都是要画写生的。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等诸多现代大师们都采用最直接的写生创作手法。写生并不是中国画家应该摒弃的手段。中国画的写生和西洋的写生大不相同,前者“走”着画,后者“坐”着画;前者是散点式,后者是焦点式。有一批画家,写生精神了不得,他们可以展开六尺整张宣纸于架上,面对写生景物,饮着凉白开,嚼着干馍蛋,从太阳出,秉笔画到太阳落,但是他们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一律照相式、焦点式。用这种观察物象的方法,再回到案头,连篇累牍地画了大量创作。打眼一看,张三李四王麻子画得大同小异,都是一味地焦点透视。我好心好意地提醒他们,他们却外甥打灯笼——照旧。结果十几年下来,画得还是老样子,多让人心焦啊!
《太行山村》
俺家住在太行山高高的山顶,石坚树茂,并有家犬相伴
散点透视还是焦点透视,看起来是个方法问题,实际上是东西方的审美高度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客观世界的物象及人类社会是千差万别的个体组成的,但是站在哲学高度去看,就可以回到原点,看它们的原始状态,便发现它们是在一个完完全全的生成关系中存在的。我以为中国人的散点透视就是让人们回到事物的原点去看各种现象,打破了视觉上的局限,是站在认识层面的制高点上去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正是体现了中国人在绘画上的哲学智慧。正是基于哲学层面上的认识,决定了中西艺术在审美中的趋同与不同。我画速写和进行艺术创作也是以这样的哲学方面认识为指导思想。是为序。
《提炼生活》
面对复杂的客体,能否集中概括是一个难题。此幅在这方面有可取之处
速写是一个画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最便利、最简捷、最直接的工具。
从1958年考入美术学院附中到1970年从美术学院毕业,我几乎没有一刻放下速写本。多年下来积攒在一起的速写本有一个大包袱,数十公斤。可是从1970年到1984年,我在太白工作,作为一个文化馆的干部,几乎完全丢掉了速写本,却拿了一架华山牌相机跟着中心工作队,“咔嚓咔嚓”地照了十几年。速写本啊,老朋友,再见了!这里装了多少酸楚和遗憾,只有我知道。
《胭脂峡写生之一》
在茫茫的大地中理出一条小径及峰峦叠嶂,层次分明,线条的疏密变化是动了脑子的
到新世纪,我参加了黄土画派,才随刘文西老师和同道一起,面对陕北老乡,黄土高坡,新的光景,新的人物,拿起了丢了几十年的速写本。速写本啊,我的老朋友!让我亲亲曾经疏远的你,一个紧跟时代,热爱百姓,不忘初心的画家,应视速写为金。
摘自《自画自谭——马继忠速写选集》
《黄河湾头》
记得画此幅写生时,我就坐在刘文西老师身旁。这幅作品可谓是笔简意赅、不可多得。“境界”永远是美术作品的最终追求
《昆山村写生之二》
乱石、柴草、杂树形成线的节奏。所谓节奏,就是章法
《全神贯注》
张小琴老师长得很美,我却画得丑了,但有人说还是抓住了神韵
《人物速写之五》
请注视刘文西老师的脸,多么郑重,再看他的手指,已累得不能弯曲,却始终认真写生。刘文西老师确确实实是画家的榜样
《山径》
大块空白才是画家着意给读者的
《时代变迁》
荒原与轿车形成了反差,这正是时代快速变迁的一个缩影
《松林扶山影》
画得干净、利落
《疏林人物》
笔下线条动感十足
《概括之美》一条长线隔出院内院外两层境界,绘画语言堪称『概括』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