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保就业,最重要的,就是就业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506天的第506篇原创文章
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最关注的是报告里面提到的两个信号,一个是将就业放到了最显著的位置,另一个则是“2万亿”这个数字。
一、就业,就业,还是就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没有设定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将就业放到了最显著的位置——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这一方面说明了政府对就业的重视,也体现了当前的就业压力之大。
不过,如果你仔细看政府工作报告,你会看到一个数字,2019年,我国的调查失业率是6%。
其实,6%的失业率是不高的,《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谢九老师提到,如果放在全球范围内横向对比,6%的失业率足以让很多国家艳羡不已,比如美国,目前的失业率高达15%。如果和我国自身的失业率变动相比,去年年底,我国的调查失业率为5.2%,在疫情爆发之后,我国的调查失业率也只上升了0.8个百分点,并没有出现显著恶化,而美国的失业率在去年年底是3.5%,疫情爆发后迅速攀升到了近15%。
然而,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将就业问题摆在了最突出的位置,甚至放弃了GDP增长目标,而是对就业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果从高层的重视程度来看,当前我国的失业压力,并不像统计数据显示的那么云淡风轻。
究其原因,主要和我国统计失业率的方法有一定关系。
18年开始,我们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上看到的失业率的统计通常有两个,一个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一个是城镇调查失业率。
这两者的区别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只针对那些主动在劳动部门登记失业状况的人,但更多的失业人口并没有主动登记失业,因此这个指标和实际失业状况有很大的出入。而之所以要统计这个指标,主要意义在于统计领取失业金的人数,为失业人员提供失业保障和就业指导。
但正是意识到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和真实失业率有很大差距,所以,从2018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入了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指标。
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数据采集主要是由统计部门每月专门组织调查员按照抽取样本进行入户调查。通过劳动力抽样调查推算得到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和过去的登记失业率相比,调查失业率的数据获取更加主动,准确性也有明显提高。
过去两年,我国的主要就业指标都设定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连续两年保持不变。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就业要求调整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和过去两年相比大幅下降。所以,稳就业、保就业,是政府的第一要务。
前天听长盛说房的节目,长盛老师专门讲了一期就业的言论,他提到了几个信号,让他感受到稳住就业的紧迫性。
一个信号是,朋友圈里做微商的越来越多了。至少说明两点,很多人无事可做;第二点,有一些体面的人,过去是做研究的,或者依附于某一个机构的,现在都在做微商,这个信号得出的结论是,一些中产在处于荒废的阶段。
第二个信号是,美团发布了一个数据,新增骑手90万,当快速增长发生的时候,意味着过去的就业平衡被打破,如果是大家的需求目前都在这一方面体现的话,说明的是就业均衡出现了问题,这个数据的猛量增加一定意味着其它领域的缺失和崩塌。
第三个信号是,一些自由职业的人群,现在每天都是晒度假,晒生活,但是,度假、休闲应该只是你忙碌之后的一个礼物,如果你天天都是礼物的话,就意味着你没有什么正常的生活了,又不是退休状态。所以这里面暗藏着很多隐忧。
第四个信号是,朋友来求助帮给孩子介绍工作的越来越多,实在不行实习也行,因为今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达到了874万人,比去年多出40万人,增长幅度5%。而且,今年很多从国外回来的大学生,要回国就业,这个数量很多,而那些出去留学的,也暂时出不去了。所以,这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号。
第五个信号,小企业主出现了一个现象,减员增效,把人减下来,但仍然要求产能不减,效率增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说,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
就业,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做好就业工作,才能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尽快推动经济发展重回正轨。
二、2万亿
这是让我看了之后很兴奋的一个数据。
政府报告中说:今年,财政赤子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上述两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