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脱贫大决战》是一部记录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脱贫攻坚历程的纪实性报告文学作品,自2018年8月开始筹备,到2020年6月份基本截稿,历时近2年,行程3万余公里,采访千余人,大改六稿,小修十余次最终截稿。全书分上下两册,共21个章节,81万字,从鲁山县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红色革命老区起笔,到扶贫“冲锋”号角吹响,从鲁山县各级扶贫政策的“落地生根”,到脱贫誓师大会的“背水一战”,直至夺取高品质“脱贫摘帽”的阶段性胜利,最终落脚在“决战决胜”,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雄心壮志之上。记录了鲁山县广大干部群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向贫困堡垒发起了全面攻坚,并实现全县40405户14211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达到脱贫标准,184个贫困村均达到退出标准,高质量退出贫困县序列。详细介绍了党建引领脱贫攻坚、“4443”扶贫资产管理、产业发展“1676”做法、易地扶贫搬迁、连心墙、脱贫脱单等扶贫经验做法。从多个视角展现出鲁山县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姿态”群像。讴歌了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当代干群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新时代革命精神。
刚刚接手鲁山县脱贫攻坚如此重大的写作任务时,一时真觉得无从下手,如此恢弘的大场景,涉及地域之广,领域之多,人员之众,我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去动笔。踌躇之间,也参看了很多名家作品,希望能获取灵感,纪红建老师的《乡村国是》,何建明老师的《时代大决战》,都给我起笔动稿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一次在采访梁洼镇易地搬迁安置时,路上偶遇一名叫杨长水的老人。我问:“老人家,您是在这里住?”老人看上去有70多岁,走路有些蹒跚,回答说:“就是啊。”我问:“恁的房子有多大啊?家里有几口人?”老人凑近说:“哎呀,俺住的房子可大了,80多平,还有电梯坐嘞。俺家6口人,孩儿们跟媳妇儿们都出去打工了,就剩下我一个老头子在家了。”我接着问:“我能去您家里看看吗?”老人家拉着我的胳膊,带着我往家里走,边走边笑着说:“现在党的政策真好,俺老家的房子破烂的屋顶能看到天,没想到啊,老了老了,现在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而且政府一分钱都没有要。”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说着这房子有多好,宽畅明亮……我很能理解一辈子都在深山老林,守着通风漏顶老宅的老人,他今天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心中那份欢喜和感恩。也让我更深深感受到打赢脱贫攻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那么,我就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作为一名作家,特别是报告文学作家,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记录人,我们始终要保持扎实细腻的捕捉生活点滴,记录扶贫发展的现实话题,讲好脱贫故事,传播好鲁山县扶贫的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伟大时代背景下,伟大脱贫事业面前,鲁山扶贫人是以怎样的“战斗姿态”去对待这场不得不打胜的硬仗。著书的思路,也在一次次访谈中逐渐清晰起来。报告文学作品是行走间的记忆,要把一个县的角角落落都踏出足迹,还得从老百姓嘴里采访到最心底的真实感受。走遍鲁山县5镇15乡,我的采访总是随机选取对象,走在路上遇上能搭话的人就随机提问,记录。8个月的集中采访下来,手写的笔记摞了20多本,录音文件400多条,整理出来的文字素材120余万字。初稿形成80余万字的长篇,分为二十个章节,用一个个真实、朴实的故事描绘中国脱贫攻坚战役的一角——鲁山县所做出来的巨大成就。把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把“鲁山扶贫人”勤劳、顽强、砥砺前行的姿态真实地跃然笔端。采访过程中,我们顶过风,冒过雨,下过阴暗潮湿的生姜地窖,曾徒步翻山开路到十几公里外的偏远贫困村落,也曾经历过大雪封山采访车险些滑落山崖的危险。但是我觉得,我们创作的过程,跟扶贫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难度、艰苦奋斗、忍辱负重的扶贫精神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扶贫人”才是主角,是执行者,又是落实人。我们能做的太少,仅希望这几十万字的真实记录,能够在决胜决战的脱贫时代背景下,为这群“最可爱的人”点赞、鼓劲、加油!为实现国人摆脱贫困的目标,尽上微薄之力。
2020年2月28日,鲁山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喜讯传来,我的眼睛跟着这群可爱的“扶贫人”一起湿润了。那是种幸福的味道,畅快的释放,深沉的感动,无尽的回味……短暂的欣喜过后,鲁山县委县政府立刻宣布出台了一揽子政策:紧盯“脱贫大巩固”目标;坚持“四不摘”工作要求;进一步补齐“两不愁、三保障”弱项短板;做到“三防止一衔接”(防止松劲、防止滑坡、防止返贫,衔接乡村振兴)……务求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向历史、向党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非常高兴《鲁山脱贫大决战》能够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的关键时刻顺利出版发行。希望通过我的拙笔浅书,能讲好鲁山扶贫人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鲁山,关心鲁山发展,推广“鲁山扶贫精神”,并献礼于“鲁山扶贫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经典的一段话,第一时间浮现在我的脑海,保尔·柯察金一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是无数革命者的偶像,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而今,伟大中国脱贫时代造就了高大“中国扶贫人”的形象,恰恰展现着这种品德高尚、无所畏惧、坚决斗争的革命精神。激励“中国扶贫人”成为脱贫时代的先行者、践行者、创造者。鲁山县是革命老区,到处渗透着红色文化,重走红军路,听着革命先烈动人的故事,望着岭岭埋忠骨,村村有烈士的鲁阳大地,使我深深地领略到了革命先辈们的高尚道德情操,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了他们身上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采访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鲁山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展现出来的“鲁山扶贫精神”。他们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敬的典型代表。还有杜先斌、崔永剑、张长欣、闫春阳、袁海军、张志伟等等众多优秀的基层扶贫干部,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身为一名普通“鲁山扶贫人”责任和担当。特别是鲁山县扶贫干部周大浩,自1986年参加工作,便投身进鲁山县熊背乡的发展建设之中,直至2018年10月9日,周大浩把生命留在了脱贫一线,用自己的奉献之火、生命之光,点燃了苦寒贫穷的土地,温暖了群众的心灵。鲁山县二高派驻尧山镇马公店村的扶贫干部郭文峰,在生命中最后的一个月,他仍有28天奔波在扶贫第一线。2019年3月5日夜,郭文峰在整理扶贫资料时,突然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1岁。他们是真正“扶贫英雄”,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拥有坚毅的品质、赤诚的初心、崇高的信念,用一腔热血铸就了鲁山县脱贫事业的“丰碑”,用“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精神激励着“鲁山扶贫人”的不断前行。
鲁山县是一个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党中央坚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之下,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之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周密部署、精准施策、狠抓落实之下,在每一位“鲁山扶贫人”尽心尽责、团结协作、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指引之下,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为我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本书的执笔者,并以此投身于伟大的中国脱贫时代洪流之中,以拙笔去参与这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战役”。以一名文艺工作者的眼光去重新审视鲁山县扶贫的过程,并用文字的方式去展示给更多人。让读者朋友们共同去观看、关注、理解、学习、思考和推广鲁山县的扶贫开发经验。吾自知学识浅薄,但尽心而作,初成本书,但愿能够为祖国的脱贫事业尽一丝微薄之力。此刻,我要特别感谢鲁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全体人员,感谢平顶山老区建设促进会,感谢平顶山日报社常洪涛先生,是你们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给我提供各方面有力支持,衷心地感谢你们的帮助。十分感谢市政协原主席、市老区促进会会长裴建中同志,对本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特别感谢市政协副主席、鲁山县委书记杨英锋同志,先后3次过目样稿,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书提出多次修改意见。还要感谢我父亲、母亲、妻子、儿女,是你们在我疲惫和困惑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精神支持,谢谢你们。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够给与本书更多批评指导和宝贵建议,再次感谢一路支持我的朋友和老师们,谢谢大家!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郭方向,笔名方向,1984年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文艺界》杂志和“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执行主编、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著有81万字长篇报告文学《鲁山脱贫大决战》,该书曾获得全国“孝贤杯”征文报告文学组一等奖,平顶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306期】《文艺界》“县慈善专刊”总第六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