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呼唤“名校长”,而非“名校校长”
做校长的都会有一个梦:
梦想着自己任职的学校是一所名校,校名在老百姓、家长那儿是如雷贯耳,自己便成为一位名校的校长,亦或自己成为名校长;或者学校在他任期内慢慢演变成为名校,成为学生梦寐以求的学习之地,进而自己也就成为一所名校的校长,自己自然成长为一位名校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自己极其有限的职业生涯、少得可怜的职务岁月里,有的同仁虽耗尽毕生心血,用完教育智慧,梦依旧只是梦,当自己清醒的时候依然故我。
现实的校长群体中,育中有爱与被人景仰同在,风光无限与遗憾有之并存,其内心深处不时会有食之有味、怀之有感、离之有憾的尴尬。有一些校长即便坐在名校校长的位子上,因为没有教育思想做引领,没有教育实践做支撑,没有执着的精神为动力,时间再长,也就只能是一位名校的校长,不可能成为名校长。
当一位校长离开自己又爱又憾的岗位时,回首过往,认为能够基本实现愿望的不在少数,说还是留下点遗憾的校长比比皆是,能够说心想事成、如愿以偿、出类拔萃的校长,一定是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这也印证了“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教育一定是遗憾的事业”,“校长终究是遗憾的职务(岗位)”。
教育一直将“办好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个学生”作为美好愿景,学校教育就是坚定绘制教师、学生与学校一体化发展蓝图。蓝图绘制旅程中,校长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校长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
教育家办学治校的基本内涵,其实就是要求校长“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显然校长的办学治校与自身专业成长紧密相连,名校长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他育”,不仅仅是组织部门的“他掘”,而是校长在“准职务生涯”与“职务生涯”中的“自育”,是本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慢慢生长出来的,是自己将想法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不断纠正、改进与完善的过程,最终比较接近“名”教育思想、“名”办学实践、“名”育人成果的完美统一。
作者 | 叶传平
来源 | 平心微言(ID:Ye-chuanping)
责编 | 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