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槟榔七枚,陈皮,木瓜各一两,吴茱萸二钱,桔梗半两,生姜(和皮)半两,紫苏茎叶三钱
治脚气第一支药,不问男女皆可服。如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用索悬吊,叫声不绝,筋脉肿大。
脚气作为常见病名,在古代和现代文献上都可经常见到。但古代之脚气和现代之脚气含义不同。
古代之脚气是以两脚软弱无力,脚胫肿满强直,或虽不肿满而缓弱麻木,甚至心胸筑筑悸动,进而危及生命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古代文献中有相当篇幅论述脚气,在大量的脚气描述中,有很多是痹病(风湿病)的表现,在风湿病(痹病)诊治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现代之脚气有两种:
一是指维生素B1 缺乏症,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
炎,脚、膝,甚则全身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二是指传染性皮肤病,是由真菌感染所致,又名足癣、香港脚。
鸡鸣散与功能性水肿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鸡鸣散治疗功能性水肿6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62例均系我院门诊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5;年龄在24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46岁;病程10-20天。所有患者均作心、肝、肾功能测定与实验室生化检查、脏器超声检查而未见异常。药物组成:紫苏叶10g,吴茱萸3g,槟榔10g,桔梗10g,木瓜10g,生姜3g,橘皮6g。
若出现自汗、恶风、脉浮缓者,加桂枝6g、防风10g;
有热象者,加黄芩10g、黄连3g、茯苓20g;
畏塞肢冷、脉沉迟者,加炮附子6g、肉桂3g、茯苓20g
腰痛、尺脉沉细者,加桑寄生20g、茯苓20g。
用法:每日1剂,临睡前开水冲药,搅匀,静置放凉,于第2日晨起5时左右,凉药顿服。并嘱治疗期间停用任何有利尿作用的西药。治疗结果:本组62例中,治愈(水肿全部消退,其他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60例,无效(服药6剂后,水肿及其他症状未见减轻)2例,治愈率96.8%病案举例:路某,男,63岁。2004年6月15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酒,每日饮白酒1斤,2个月前出现双足踝水肿,渐及膝下,双下肢行走无力。曾到省、市级医院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功能性水肿。给予利尿剂与维生素类药物口服,服药期间水肿消退,停药2天即复肿如初;亦曾服中药数十剂而不见良效故慕名来我院就诊,查见患者双下肢膝以下呈凹陷性水肿,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中医诊断:脚气病。治宜宣壅逐湿、兼以清热。予以鸡鸣散加减治疗。处方紫苏叶10g,吴茱萸3g,槟榔10g,桔梗10g,木瓜10g,生姜3g,橘皮6g,茯苓20g,黄芩10g。5剂,用法:每日1剂,开水冲泡(颗粒剂),于鸡鸣时分凉药顿服。服药1剂,水肿减轻,服2剂水肿完全消失。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减少饮酒至戒酒。后随访1年余,未见患者水肿复发。体会:无营养性与器质性病变的水肿,医学上叫功能性水肿,也称良性水肿,是临床的常见病。水肿与高温、肥胖、体位、月经、年老或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而本病的发生与植物神经功能素乱有关。此类水肿男女均可发生,但以女性为多,水肿往往局限在双下肢,亦有扩展至全身者,呈轻度或中度。本病可呈间敬性或持续数年,常伴头晕、乏力、纳差、失眠等症应用西药利尿剂水肿可减轻或消失,但停药后常易反复,缺乏根治疗法,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脚气病”范時,又名“缓风”、“脚弱”,乃因外感时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或寒湿郁结,流注于脚所成。患者多以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或麻木冷痛为主要症状。治疗之法,当逐湿祛邪,舒筋活络,宣通气机,正如《证治准绳》所言,脚气是为壅疾,治以宣通之剂,使气不能成壅也。选用的鸡鸣散方中,以槟榔为主药,行气逐湿,质重达下;辅以木瓜舒筋活络,并能化湿;陈皮健脾燥湿,且能行气,气化则湿亦化;又佐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吴茱萸、生姜温散寒邪。诸药相合,祛湿化浊,通络除滞,行气解郁,则湿脚气自愈矣。
题外话,有老师运用此方效果良好
切莫忽视
声明:参考文献:胡冬梅.鸡鸣散治疗功能性水肿62例[J].江苏中医药,2006(09):41.,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本文仅供交流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