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事物隐语的诞生

劳动创造了远古文化,其中也包括原始时代的文学。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最初表现的是一种生产行为的重演,是对劳动过程的回忆和对社会生活的欲望,或对所见事物的描述。灯谜原始状态的歌谣式隐语(原始事物谜),就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谈到文学的起源时有这样一段话:

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原始人在“杭育杭育”的劳动呼声中,掺和一定的语词、语言,便有了更丰富的确切含义,于是,一种有节奏性、音乐性的语言艺术——诗歌,也就产生了。这种原始的诗歌仍可在有连续文化积累的相对固定生活方式的自然村落中觅得踪影。在江苏张家港市凤凰镇河阳山周围地区,就世代流传下来一首6000多年前的原始人群体劳动之中唱的《斫竹歌》。

20世纪60年代,张家港民俗学家虞永良从学校回家乡河阳山务农,一次他看到二三十个农民分列两旁,把一只水泥船从一条河拖到另一条河。他们在拖船时合力唱着原生态的《斫竹歌》。几十人齐声唱着,排山倒海,他十分感动。20世纪80年代,虞永良在采集河阳山歌时,千方百计找到辛庄的山歌王张元元,再次听他唱这一首歌。他毫不费力地纵情唱了起来,而且配以猎物的动作,并演示了劳动场景。虞永良问张元元这首歌是哪里来的,他说是祖辈传下来的。

1998年7月1日,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一行10多位音乐家、作曲家、民间文艺家到张家港考察河阳山歌,听了山歌王张元元唱的《斫竹歌》后,大家非常激动,一致认为《斫竹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世界的奇葩。它完美的歌唱,唱词的复沓,节奏的明快,代表了史前时代劳动人民的歌唱,证实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文化。易人撰《一首极具史学价值的〈斫竹歌〉》说:《斫竹歌》的价值就在于是一首古老的、生动的、具有可唱性的活教材,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发生学方面的价值,它不仅在全国音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使在世界上也是一首代表华夏古老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斫竹歌》也是萌芽中的谜语的代表作。将歌词中的虚词隐去,实词部分的“斫竹,削竹。弹石,飞土,逐肉”,就是一首按事物顺序的多角度描绘“狩猎”的谜语。由此也可以说明,谜语与民间歌曲同源于原始人类的劳动生活。

《斫竹歌》经文人加工,演化成一首上古黄帝时代的民歌《弹歌》,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流传至今的著名的原始歌谣。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春秋末年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弹歌》:

断竹,续竹(一作“属木”,意为连接木);飞土,逐宍(古“肉”字,指野兽)。

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两处论述《弹歌》为黄帝时代的作品。《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寻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文心雕龙·通变》中说:“黄歌《断竹》,质之至也。”说弹歌是黄帝时代最质朴的歌。《弹歌》中的“断竹、续竹”是概括“弹”的生产制作过程,即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砍伐的竹子来制作弹弓。“飞土,逐宍”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猎物。《中国文学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版)在介绍原始劳动诗歌时,首则引用的就是《弹歌》并描述说:“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人民的劳动生活,描写了他们砍竹、接竹、制造出狩猎工具,然后用弹丸去追捕猎物的整个劳动过程。短歌中流露着原始人对自己学会制造灵巧猎具的自豪感和喜悦,也表现着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无限渴望。诗,很简短,但淳朴、自然,有很强的概括力,是一支原始型的优秀歌谣。”如果隐去民歌题目,仿佛一则谜底为“狩猎”的事物谜。段宝林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说:这首歌谣“实际上也是一个谜语,谜底是‘用弹弓打猎’”。

我国古哲学书《周易·归妹·上六》记载了一首写剪羊毛劳动的歌谣: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这首歌谣的意思是说:少女捧着筐在下面接羊毛,蓬蓬松松显得空虚不实,就像没有装东西一样。男青年用刀割取羊毛,像是在杀羊,却不见有血流出来。歌谣的文字简练,情景逼真,仿佛一则谜底“剪羊毛”的谜语。《民间文学教程》说:这首歌谣“更像一个典型的谜语”“是运用制谜时常用的‘矛盾法’编成的一个谜语”。猜测,这首歌谣本来就是一条民间谜语,被《周易》引用,其意义并非在于“剪羊毛”的谜底,而是就其语言描述的异常情节通过别解来表达一种意识。从《周易》引用这首歌谣后紧接着表达出的征兆语“无攸利(没有长远利益)”来分析,《周易》就是借用民间谜语来表达寓意。

《弹歌》和“剪羊毛”劳动的歌谣是记录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原始时代的作品,不仅在中国灯谜史上具有最初产生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同样具有最初产生的地位。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纲要》介绍原始劳动歌谣,也将这两个歌谣作为例证。这也说明,中国灯谜的起源也就是中国文学的起源。

探寻原始时代的作品,《周易·明夷·上六》还记载了一个描绘太阳的谜语:

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传说中,还有两个涉事孔子的隐语故事:

汉刘向《说苑》记载的孔子所曰异时小儿所传“萍实”谣,从大小、颜色、味道等方面描绘事物,酷似民间谜语。谣曰:

大如拳,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亦见《琱玉集》)

清朝末年,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后汇编成《敦煌变文集》,书中有一篇“孔子项讬相问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孔夫子周游列国时与项讬(亦作项橐,即下文中的小儿)猜隐语的故事:

夫子问小儿曰:“汝知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门无关?何车无轮?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刀无环?何火无烟?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日不足?何日有余?何雄无雌?何树无枝?何城无使?何人无字?”小儿答曰:“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轝车无轮,泥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孤雄无雌,枯树无枝,空城无使,小儿无字。”

夫子曰:“善哉!善哉!汝知屋上生松,户前生苇,床上生蒲,犬吠其主,妇坐使姑,鸡化为雉,狗化为狐,是何也?”小儿答曰:“屋上生松者是其椓(椽),户前生苇者是其箔,床上生蒲者是其席。犬吠其主,为傍有客;妇坐使姑,初来花下也。鸡化为雉,在山泽也;狗化为狐,在丘陵也。”

(0)

相关推荐

  • 河阳山歌馆,穿越六千年的时空

    ★旅游地点:苏州张家港河阳山歌馆 河阳山歌馆位于凤凰镇凤凰湖畔,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3803.5平方米,是展示歌阳山歌文化的专题展馆.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在各地都有分布.苏州地区流传的 ...

  • 诗艺走笔:浅谈新诗的韵辙和音乐性(作者 周波)

    艺术起源于劳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在从事繁重的集体生产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和减轻疲劳,伴随着劳动节奏发出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劳动号子),这就是最初的诗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 ...

  • 器物铭文中的描绘事物隐语

    文字产生后,器物铭文的创作大量运用"回互其辞"描绘事物的表现手法,似谜语的器物铭文成为先秦隐语的重要特征. 早在周朝初期,就有了似事物谜的隐语铭文的记载.<太公笔铭>曰 ...

  • 汉字成熟前的隐射事物隐语——结绳

    隐射事物隐语的出现与人类语言和思维的进步以及文字语的产生密切相关.人类文字语的起源和发展,大体经历结绳或刻符的认记时期.图形表意时期.表意和表音文字时期.隐射事物隐语在结绳刻符认记时期.图形表意时期就 ...

  • 汉字成熟前的隐射事物隐语——刻符

    符号是考察我国古代隐射事物隐语的重要资料之一.述事之前,先说明一下符号与隐语的关系.先秦时期,符号是重要的记事手段.某符号不是某事物的原型,但它在人的意识中代表某事物,有隐射事物的意义,因此就视这个符 ...

  • 汉字成熟前的隐射事物隐语——图形表意

    远古的图腾,也是借以表义隐射事物.<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中,多处提到图腾: "犬戎族"自称祖先为二白犬,当是以犬为图腾.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 ...

  • 美的事物总能诞生出美的生活

    京都伽藍記 7月20日 美的事物总能诞生出美的生活,而生活美学,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正如收藏名家马科斯·弗拉克斯所说的:"我不希望把自己视为品味的仲裁者,但或许 ...

  • 色彩美,就在他所描绘的平凡的事物之中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 艺术道 -- メモリー Richard Clayderman - 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全集-星空 Daniel J·Keys 丹尼尔·J·凯斯 美国青年画家, (198 ...

  • 色彩之美,尽在他所描绘的平凡事物之中

    2021-07-25 08:30:36 来源: 一点艺术举报 0 分享至 Daniel J·Keys 丹尼尔·J·凯斯 美国青年画家, (1985-) Daniel J·Keys 美国青年画家,198 ...

  • 用水彩描绘美好事物,安东尼奥·巴托洛水彩作品欣赏

    让更多爱艺术的小伙伴看到我们 今天老顾准备推荐的作品来自葡萄牙水彩艺术家安东尼奥·巴托洛(António Bártolo),安东尼奥 1962 年出生于安哥拉,目前住在葡萄牙的托雷斯韦德拉斯. 东 ...

  • 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每次突破都是某种全新事物的诞生

    恒星的诞生与衰亡 在宇宙最初的膨胀过程中,各种物质在空间中均匀地分布.但随着密度出现细微的差异,重力开始发挥作用,密度高的地区吸引越来越多的物质.通过这种方式,主要由氢和氦构成的气体云团逐渐形成.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