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晚清-民国新疆历任统治者

袁大化之高见

民国以来,主持新疆省政的几位先生,是值得我们回忆一番的。

研究晚清新疆史必备资料

满清政府最后一任新疆巡抚乃是袁大化,进士出身。日俄战争时,他在凤凰城一带的表现很好,放了他一任边疆巡阅大臣,宣统三年,始任新疆巡抚。在迪化住下不久便革命成功了,此人在新疆虽无政绩可言,但《新疆图志》的编纂成帙(zhì),他出力颇多。

袁大化,字行南,生于清咸丰壬子年(1852),安徽舒城人。当时新疆人口不足200万。过去新疆每年入不敷出甚巨,袁大化竭力节撙(zǔn,节省),仍然不足,然不足之数已锐减了不少,这不能不算是他的成就。并且他在新疆时没有跟外国人定下什么协定或条约,而与邻国相处,颇为相安。

情势所趋,他在迪化时促成了新疆商务总会的成立,其目的:对外是防止偷漏,对内则繁荣边陲市场。由此足见袁先生深知边陲之巩固,不在军事与政治,而在经济,以苏联边民之艰苦,而挽其内向之心。当时全疆金融情况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民国成立之前,新疆没有火炉房,又没有金店,更没有银号。全省只有官钱局七所,票号三所,钱庄五家。

民国初年,袁先生息影津门(指退隐闲居),对新疆问题有一个感慨之言:'中国西北本无事,惟哈萨克有华哈、俄哈之别,无事则以,有事则百病丛生。'

莫别村夫--杨增新

直到现在为止,主持新疆省政年份最久的,当推杨增新。他自民国初年得势,迄民国十七年(1928)7月7日下台,在边陲史上,也算是一位难得的主角了。从他的《补过斋文牍》我们可以看出,这十七年间新疆的一切内情。(按该书为研究杨增新必备资料)

新疆督军杨增新(1864-1928)

杨增新,字子周,亦字鼎丞,生于清咸丰己未年(1859),云南蒙自县莫别村人,30岁中进士。先在甘肃为知事,后来到宁夏升为河州知州等职。历任甘肃高等学堂、武备学堂、陆军学堂总办,后来主办甘肃赈抚,展现其才能。所以到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于新疆藩司王树楠的推举、新疆巡抚联魁奏调他入新疆阿克苏道员,从此步步高升,坐镇新疆,俨然如'嘉峪关外的一酋王'。

此人颇有傲骨,他在甘肃为宦之初,适逢丁忧,回云南去了一趟。既返家园,却口袋如洗,便再没有远走西北的财力,他竟一鼓作气,由云南蒙自徒步到四川成都。原本是找去一位本家凑点盘缠,重新进入甘肃的,但是到达成都,那位本家已经到重庆任官,他又赶到了重庆,总算见到了本家的面,而那位本家也是官场中人——势力!非但不帮忙,反而把他出臭骂了一顿,他气急了,便咬紧牙根又由重庆徒步回到甘肃。

且不论杨先生统治新疆之得失,他实际上是有一些聪明的。入新后,他看明白了当地的情势,他便用尽心血,拉拢各地的维吾尔族人。也就是为此,后来袁大化才用他来训练维吾尔部队的,杨某因此为自己形成了一个得力的枝栖(鸟栖于树枝,比喻可以安身的处所或职务),便逐渐仗势从事。当革命之初,伊犁有动,袁大化派他去镇压,他竟抗命不从,终于取其位而代之。

杨先生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早晨办公前,一定要读两小时的书,在窗户外都能听到他高声朗诵。他尽管是一位喜欢舞文弄墨的书生,倒实在有其傲慢独断的能力,也富有自知之明。退隐之后,常对人说,'我在新疆唱了整整17年的空城计!'

金树仁长于公文

继杨增新而起者是金树仁,他可算是这一群主政新疆的首脑中最平庸的一个,但言其为人的笃实,却不可一概予以抹杀,而且他的文章写得很好,擅长于公文书牍。

金树仁(1879—1941)

金树仁,字德人,甘肃导河县人,清末举人。杨增新在甘肃时便赏识了他,后来随杨入新,历任县长,尤其在阿克苏县长任内,上下对之交相赞誉,名满边陲,从此一跃而成为省政府的秘书长兼政务厅长,红极一时。金树仁继任新疆省政府主席为近年的事,众所周知,恕不赘述。

他主政新疆,大约有4年之久,1928年7月8日至1933年4月12日。这一个期的新疆是相当的紊乱,由此可见,金氏之才干固然不及杨,即作风亦远不及杨,杨善于小惠于人,而金则动辄树敌,结果一败涂地。

盛世才赴新疆

新疆'四·一二'事变之后,显赫了10年之久的是盛世才。他当年由南京远走西北,是投奔金树仁去的,他们俩相识,由于钱桐与鲁化成的介绍。

钱海岳(1901—1968)师从梁启超、辜鸿铭等大家

提到盛先生由南京入新疆,令人想起一位有趣的人,即盛世才时代新疆省督办公署秘书处副处长钱海岳先生。这一位钱塘才子有一个怪癖:平生只读线装书。即使有非常价值的书籍,如果洋装了,他便一看也不看。他的字写的着实秀丽,著有一部《南明史》,至今犹在修删改正之中,他曾肯定对我表示,他的此一巨著要修正到他死而后已。(按此书耗时35年完成,奠定了钱先生史学家之地位)

当盛先生在南京当军委会作战科上校科长时,钱先生跟她是无话不谈的好同事。钱先生会看相,在盛先生重作东渡之游的前夜,钱先生为之饯别。

'晋庸兄,你这人是绝不会久居人下的,将来你发达时,可别忘了我钱海岳,不论在天涯,抑在海角……'

不到十年,盛先生成了新疆的边防督办,太平洋大战爆发后,钱氏在重庆忽然想起当年聊以解嘲的一句话,便打了个电报到迪化,盛督办兼主席(当时盛先生喜欢别人以'督办兼主席'的尊号称他)立即回电:欢迎他去迪化,协助边政,还汇给他一笔极其丰厚的旅费。

建国后钱海岳夫妇

文弱清癯(qú,清瘦)的钱先生便带了夫人(已经年过五旬,生平一无所缺,只是膝下无子)飞降到迪化,第2天就被任命为秘书处副处长,旅居中的一切,由督办兼主席给予隆重的招待。

这一对夫妇伉俪情深,而且都是有趣的人。钱太太勤于治家,做得一手美味的佳肴,凡是由重庆派到迪化去的官员宾客,谁没有尝过她亲手烹制的浙江菜?忽然有一天,夫人腹痛异常,钱先生起初为之一喜,以为从此可以无虑后嗣。经医生检查,原来是急性盲肠炎,这才下的钱先生立刻摔下线装书本,邀了督办亲信的大夫,为贤内助赶紧开刀割治,幸而无恙。至今钱先生逢人便说这件事。

青年盛世才

盛世才,字晋庸,生于清光绪乙未年(1895),也正是甲午中日战争次年的正月,辽宁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父亲(讳振甲)是一位安分守己的小商人,母亲安氏出身农家。

振甲老先生夫妇在迪化时,住在在今日新疆副主席阿合买提江作为官邸的南花园(在迪化南梁),晋庸夫妇至孝,每星期日必赴南花园叩首一次。可是盛先生是不愿意家人过问公事的,有一次老夫妇为了女婿王守仁(盛氏妹夫)被捕下狱,想在儿子面前讨个人情,不料盛先生竟然毫不客气的叫了起来:'盛世才是你们的儿子,盛督办兼主席却不是!'

我们且不去论其在新疆主政10年的功过,如今,盛先生住在西安,日常生活似乎显得安逸,也好像比在新疆当督办兼主席时健壮了不少,也许是'无官'一身轻吧!

知足常乐的秘书长

至今怀念着在迪化结识的一位故人,他便是刘效蔾(lí),刘老先生乃是新疆政界唯一的美髯公。他是新疆很少数的读书人之一,早年到过北平、天津、南京、上海。这在嘉峪关外的人们心中是一件最了不起的事。

他是一位好先生,清心寡欲,至少他的政治欲望是这样的。固然他也很想做官,可是他也没有过分的野心,似乎深知'知足常乐'之味,而有'让人一步'之量。他曾当过杨增新的秘书长,金树仁的秘书长,盛世才为督办兼主席,省府的秘书长又是他,至今他仍旧是秘书长。自民国以来,包办一省秘书长一席,滔滔宦海,只我刘公一人!

他有一个做官的秘诀:对人只谈过去的掌故,要是提到当今首脑的什么,他便缄口无言。捧当今的首脑,他不干;骂,他也不干。可是等这个下台了,他会把下台的人们许多轶事,当作笑话谈。

整理者:瀚海淘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