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他们没有老去,是你自己太过狂妄

上一周,除了正常的生活工作之外,也间隙的阅读了吴晓波撰写的《大败局》的第一部。总体而言,我有一个感受比较明显,那就是在算是第一代猛人们的眼里,广告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因广告生,走向辉煌,也因广告死,迅速走向败落。应该说,当时的人们有类似的认识而且践行,就已经远远优于时代了。我无意继续论述书中所讲内容,只是将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触记录在此,阅读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着眼现在以及放眼未来。过去已经过去,很多人很多公司都已经灰飞烟灭,但这些公司的过程,从诞生到辉煌到覆灭,也不是没有可供借鉴的地方,关键是,如何看?怎样反思,与最终践行?这是摆在每一个运营人,企业经营者目前的一道课题。当然,生活哪里会有这么严肃,可能也只是我这种了无乐趣的人才会追问一本书的意义与工作的联系。

一、广告从来都不过时,只是换了件外衣而已。在40年前,中国最早一批的成功企业家们深谙此道。从秦池(酒)、巨人、爱多(VCD)、飞龙(保健品)、三株(口服液)、太阳升(保健品)等公司的成功之道上你会发现明显的一点,这些公司在广告上可谓花样百出,有争做央视“标王”的,比如秦池和爱多,也有玩农村包围城市的,比如三株和飞龙。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报纸,广播和电视之中,电视就是媒体之王,而在当时,只需将自己的产品通过最强的媒体传达给更多的观众,无论东西怎么样,你都很快通往舞台的中央,享受万人敬仰。央视的“标王”,便是这样的直通车头条。从后面的经营来看,这些曾经的“标王”都在几年内从几千万的地方小厂一跃而成行业领先,无论是否真实,但块头在哪里,是行业的大块头。回看当时,我还有种感觉就是,在2000年,我们的企业家们,仍然热衷于通过央视这种大平台,完成从“名字”到“商标”到“品牌”的过度。只是随着电商的出现,某些企业开始在经营理念上进行了转变。这里先说广告在当时的影响力。如果说秦池和爱多是当时以“标王”取胜,看起来有硬上弓之感,那么飞龙和三株又另辟跷径,他们不但将广告变成了攻城的利器,同时对广告进行了重新的塑造。包正版广告,印刷各种宣传单,塑造健康榜样,刷墙,做义诊,做赞助,深挖医院,卫生局等各种渠道,今天我们在市面所见到的形式,所能想到的玩法,被他们玩了个遍,客观的讲,这些人还是很有想象力的也很有爆发力与战斗力,我想这是吴晓波之所以将其收录到书中并向其致敬的原因所在。

从事互联网15年来,尽管我的职位不断在变,但有一点没变,那就是对互联网的热爱,而电商只不过是互联网很小的分支。今天我们言必称电商,其实是对互联网的另一种误读,当你的眼睛只盯着电商,你就无法理解运营本身的魅力,也就更难以让你的运营技能得以提升。很多年前,我总结互联网的赚钱方式,无非三种,最大的是广告(其实仔细看阿里巴巴的财报,你就更能清楚,阿里巴巴更像是一家广告公司),其次是售卖(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电商);最后是提供服务(比如腾讯这种游戏服务商)。当然,这是总体而言的,只要你深刻理解这些常识,你就很快的为各种形态的互联网项目归好类。

广告如果说有变化,那也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以“推广”的名义,让花掉的钱看得见。变得比一开始稍微科学和可见。先是媒体,后来是电商,现在则是所谓的自媒体。就是说,人人都可以变成所谓的广告商,你既是营销的发起方也还是营销的接收方,因为有大数据,只要你上网,你便免不了被当做数据。广告在今天,仍然大行其道,与40年前的操作者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今天的人们似乎也进化了,开始有了判断有了意识的觉醒,但今天并不是所有人懂得判断的,只有身处行业的人才会这么看。

一年多前,我为一家公司做顾问,当时的公司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做电商,其实在我看来,电商是必须要做的,只是怎么做,就看你怎么理解。我的理解是,这是时代的问题,如果你小,你做不了先驱,但你可以采用的方式叫“跟随”,这种跟随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请注意。同时,要深刻理解电商的意义,电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平台卖东西,如果这么理解,那就对电商的理解太狭隘了,我当时说,电商对你企业的意义就是,改造企业的管理思维和经营思维,因为不懂所以要去了解,因为了解而知道,因为知道而深刻,进而汲取精华,让企业在未来走得更为顺畅,毕竟传统几千年,电商互联网才十几年,但其爆发力大家也看到了。那家企业后来做了,后来又停了,连基本的自媒体都没做了,我想这里面不是单纯的信心不坚定的问题,而是压根就没有想过通过自媒体这种看似影响甚微却影响深远的方式,将企业更好介绍给潜在客户。很多人和很多企业,是自己病了还不承认,还得反过来讲是别人病了。今天的客户在满世界的找好的产品,而今天的工厂也在满世界的推销自己的产品,这已经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这是一个要学会自我表达的年代。自媒体,碎片化生存,数造未来,都是广告的可视形态。

二、炒作之道,南德公司还真是我们的祖师爷。当然称祖师爷似乎有点高看了,毕竟,合纵连横,买空卖空这种玩法,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那就玩得一个溜,只不过在40年前的中国,牟其中老人家更懂得这一套。

学会自我表达,将没有的说的跟真的似的,我想着也是南德入选其中一个章节的重要原因。一家企业能走多远,能走向多大成功,90%来自于企业的领导人,也就是领导人的见识有多少,企业便能走多远。

同样的今天,说炒制似乎有点Low,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这是一个人人都在想着表达,想着出名的年代,从15秒的抖音,到视频网站的“创造101”一直到各电视台的“选秀”,请注意,“选”是其次,“秀”是重点,如果能制造点争议性的话题,那是节目组求之不得的策划高人,没有话题也要想办法蹭话题,这是这年代的生存方式,你还别说,商业竞争都是“成败论英雄”的。写到此,刚好看到有同行提问,“做企业是产品先行,还是营销先行?”我想,所有的营销都是服务于产品的,产品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非常强悍的营销协助,产品就会呈现“劣币驱逐良币”,因为你根本不懂发言,有些人可能会说,好产品自己会说话,没错,关键是,大部分情况下,你的产品真的好产品吗?具备划时代意义吗?我们大部分的企业大部分人并没有超越时代之外,我们只是被裹挟着向前,那么又凭什么不努力,产品也不例外,何况,学会自我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在中国,企业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领导人的形象,因为成功者嘛,大家都想知道他说了什么,讲了什么,无论对与错,都有赞成,也有人反对,因为立场不同。这是中国的企业生存,所以,企业家的形象往往关乎企业,你还别不服。

三、心态管理,他们并没有老去,是你自己太过狂妄。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总是难免自负,对前辈们的告诫嗤之以鼻,会觉得前辈们只不过是个过气英雄,殊不知,前辈们的告诫是用自己曾经的失败总结出来的处事之策,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不曾玩过的江湖绝杀招!最宝贵的经验却被当破铜烂铁,这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开始走下坡路的开始。 

在这本中,记录过一个小片段,是讲秦池的姬长孔和爱多的胡志标的,作为已经岌岌可危的秦池的老总姬长孔劝胡志标在当标王以后一定要经营,而在胡志标看来,姬长孔已经是个过气的人物,他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姬长孔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从辉煌到落败,姬长孔的失败在于他没有很好的与媒体打交道的手腕,也不懂得怎么处理突发危机。至少胡志标后来还挣扎了一下。

在那样一个年代,“暴发户”可谓给他们的一个最好的名词。人都这样,突然钱多的没处花,怎么花都花不完的时候,自然而然在心态上就会有种“掌控欲”,这是我去年一年来在深刻思考的问题,也在去年的文章当中讲过很多次,管理者,永远是管好自己的内心。人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尤其是钱所带来的膨胀,会让管理者误以为,成功是他个人的因素,进而误解成功。其实,当我们研究过很多案例以后,你就会发现,成功与个人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不是全部,而是时代的结果,你还别不信,翻看历史一看,满篇皆是。

最后,用一段《大败局》中的话来结束本文:“决定一个经营活动成败的要素有很多,如决策、技术、资金、人才等,而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因素常常被忽视。时间会把资产变成债务,把利润变成巨亏,把优势变成劣势!”,希望这一篇阅读笔记,能带来更深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