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的诗人们后来怎样了
导读
大唐诗人富有朝气,并不想做一个专职诗人,而是希望有一天建功立业。李白如此,杜甫如此,孟浩然也是如此,李贺也不例外,只是他们都在“高考”上碰壁了。
“高考”失利的诗人们后来怎样了
文|绿衣
李白、李贺:拿不到准考入场券
李白向来狂放,下笔就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活脱脱一个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不喜入庙堂只爱浪迹江湖的派头。
谪仙人视金钱如粪土是真,因为他家从来没少过钱,但是不想入庙堂不想当官却假。
可以说李白这辈子最想的就是当官,要不怎么写得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要不怎么会在五十多岁不听老婆宗氏的劝告写下《别内赴征三首》,投奔永王去了呢》?
那么李白才华横溢,又把“铁杵磨成针”苦读科考资料,却没有参加过高考呢?
唐朝也有应试资料,就是《昭明文选》。
唐朝莘莘学子们为了能考上科举,只好埋头苦读这本书,一旦考上了,马上将其丢在一边,连书架都不让摆。
理由是“恶其浮华,不根艺实”。
其实和现代高考完后很多学生把教科书撕掉扔掉是同样的痛恨,恨考试资料毁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而李白呢?居然能够三次模拟练习人见人厌的一本书,《酉阳杂俎》写道:“白前后三拟词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别赋》”。
和高中学生反复地刷高考模拟卷有什么区别?
下了这么多苦功夫,李白一定卯足了劲立下中个状元、榜眼之类的理想。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白根本没拿到”高考“的准考证。
原来大唐士子在参加考试时,必须先向主管考试的相关部门递交个人信息,审核过关才能考试。
资料中包括但不限于族望籍贯、父祖官名,以及父族和母族各自的联姻状况,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唐六典》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
李白公认是商人家的孩子,再加上他年青向往侠士生活,”十步杀一人“疑似犯罪,所以政审不过关,根本就参加不了科考。
纵然才华盖世,李白却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比李白更冤的是与他一样拿不到”准考证“的李贺。
李贺据说是皇室李家一脉相连,出身算高贵,本人七岁已是诗名远扬。
21岁时,李贺信心满满去参加“应进士举”考试,结果和李白一样没拿到准考证。
原因很奇葩,李贺老爸叫李晋肃,这“晋肃”和“进士”谐音,犯了家讳。
就因为这,李贺被取消考试资格,一辈子不能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
李贺傻了,他无法决定父亲的名字,但父亲的名字却决定了他的命运。
李贺为此做过努力,比如韩愈帮他打抱不平,然而终不敌习惯势力,李贺终于未能参加考试。
李贺只好把所有心思寄托在诗词上,写了大堆惊艳凄冷、惊天地泣鬼神的佳作。
然而这无力反抗的命运让李贺在27岁就去世了,天才诗人只留下”诗鬼“的称号。
杜甫:零录取被落榜
以为有了准考证,有了才华就一定能被选拔成人才中个进士?
杜甫告诉你NO!
公元747年,自视甚高的杜甫去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
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当朝宰相,见不得有谁比他有才华,见不得谁受玄宗皇帝宠爱。
张九龄、严挺之、贺知章、李邕、李适之、房绾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受到了李林甫的迫害甚至暗杀。
当他看到包括杜甫在内的大批士子可能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机会时干脆断了士子们进阶的路,他主考下的“制举”考试的人没有一个被录取,也就是说那次考试结果的录取率为零。
对这样零录取的结果,他向玄宗上表祝贺:天下贤士都在为国报效而没有遗漏,这是多么的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啊!连尧舜明君都不能如此的明察秋毫吧!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李隆基竟然默认了这样的考试结果。
参加那次考试被受到愚弄的还有著名诗人高适和元结。
有考试以来,零录取率记录恐怕至今还没谁打破的。
这位”自渭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杜甫,这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杜甫,这位为救房琯批评肃宗措置失宜,而触怒肃宗的心怀穷苦百姓的杜甫终于未能实现“大庇寒士”的杜甫连返回故乡的愿望都没实现,卒于湘江的破船上。
孟浩然、柳永:被牢骚毁掉的人生
盛唐的天空是被诗人照亮的,在我们现在看来最光芒万丈的非李白、杜甫莫属,一仙一圣盛唐占全了。
只是当时杜甫把李白当作大神,李白把杜甫当小弟,偶尔互相点个赞。
李白的最爱是谁呢?
李白写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个“孟夫子”指的就是孟浩然。
孟浩然就是这个才华横溢却偏偏最后又失去了“高考”资格的悲催倒霉孩子。
那时考科举得先投状,试卷也不封考生的名字,里面水分究竟有多大可以自行想象。
孟浩然早有诗名,但是参加科考就是应试能力不行,没考上。
后来在王维家里,孟浩然见到了皇上。
那一天,孟浩然在王维府上饮酒唱和。
两人高兴之时,孟浩然解开衣服,就在此时偏偏皇上来了。
王维赶紧整衣接驾,孟浩然自觉形象不雅,一急躲到了床榻下。
李隆基也是个人精,当然明白不是王维喝寡酒。
王维了趁机把孟浩然夸奖成天上有地上无的济世能臣,想让朋友仕一举成功。
孟浩然从床榻下钻出来,虽然衣衫不整,神情狼狈,好在唐玄宗文艺范儿很足,不怪罪他,反而问孟浩然:爱卿,你有什么新作,吟来听听。
王维为朋友孟浩然高兴啊,赶紧给他使眼色,让他抓住这个机会吟皇上爱听的诗出来。想当年王维可是凭一首“红豆生南国”赢得公主这个粉丝才才有中状元的机会。
然而平常风流潇洒的孟浩然,写了很多流行一时的孟浩然这时成了“怨妇”:
北厥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自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来就说我这个人才,你们不要是你们不识货,是你们的损失,爱要不要吧。
当然惹得龙颜大怒:“明明是你能力不够考不中,怎么怪我将你抛弃?你还是回南山去吧!”
于是孟浩然在高考路上被彻底判了死刑,人生黯淡无光,终身未能当上“公务员”,最后只落了个“高卧山林、洁身自好”的名号。
柳永说我的命运与孟夫子多么类似,只是更惨。
柳永同样自负才学,偏偏应试能力不行,发了个很文艺的牢骚《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发完牢骚,柳永应该考试还是去考试了,终于考中了,可是发榜前宋仁宗看见了柳永的名字,想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御批:“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抹去了柳永的名字,柳永于是自称:“奉旨填词。”
柳永这个名字也断了高考之路,最后换了名字才考中进士却穷困潦倒,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中。
柳永去世时无家室,无财产,满城妓女闻讯前来,半城缟素,一片哀声为他凑钱安葬,留下“群妓合金葬柳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