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圈的鄙视链
我感觉整个投资市场有一个空白地带。长期来看,市场中赚钱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真正懂得价值投资的人,另一种是投资工具用得特别好的人。但这两种人往往互相不理解,甚至相互鄙视。
做价值投资的对“投资工具”的研究和使用根本不屑一顾,觉得那些都是奇技淫巧。而工具用得好的人(比如擅长做可转债、分级基金、各种套利的人),他们又往往觉得价值投资者整天都在意淫,不承认股票是“可估值的”,无视世界各国股票市场都存在的“均值回归”的基本规律。或者更极端一点,他们从根本上鄙视投资股票的人。
但其实这两种投资方式没有任何矛盾之处。擅用投资工具,可以优化股票投资者的风险收益结构,承担更小的风险,赚更多的钱;而懂得基本的估值方法,可以让玩工具、做套利的人大幅拓宽自己的狩猎范围。
我一直在想,这两种人为什么互不兼容,可能根源在于对“确定性”的要求不同,尤其是时间上的确定性。相比之下,价值投资者能够承受更大的波动,等待更长的时间。其实价值投资和套利,本质上都是在追求“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但套利者对精确度的要求更高,他们喜欢“数学上可见的不对称”,这就涉及到对合约的深入了解。现实中,条款越复杂的投资工具,越容易出现“数学上可见的不对称”,比如可转债和分级基金,因为有好多没看懂合同的人也在交易。
下面简略地说一下这两类投资者的优缺点。
相比于玩工具的套利者,价值投资者的视野更高,格局更大(这是指的确懂价值投资的人,多数自以为是价投的人,其实真的只是在意淫,也难怪被套利者鄙视),但缺点是“粗糙”,他们眼中只有大蓝图,他们想的是持有3-5年,资产从1变成2,甚至从1变成3。所以他们不纠缠于细节,不在乎能不能从细微之处再多榨出5%的利润,不在乎“每个细节比别人强1%”这种缓慢却有效的积累。
当年有一只股票,它挂钩的可转债价格只有90多,相对于正股还有1%的折价(懂转债的人都知道,90多元的转债还折价,这是什么级别的机会),我跟持有正股的朋友说:“你把股票换成转债,如果以后股票跌了你不亏钱还能赚利息,如果股票涨了,你持有转债比正股还能多赚1%。”我天真地以为他会如获至宝,结果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就差1%,有什么区别呀?”很多年后的今天,他依然是个赚钱的投资者,也依然陷在价值投资的窠臼中无法自拔。我们是发小,现在还时常见面,但已经很少交流投资的事情了,偶尔听他谈论自己那套正确但有些狭隘的投资观,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说:“兄弟,你已经跟不上我了。”
同一时间,同一只转债,我的另一位朋友也买了它,90多元买入,涨到107就卖掉了。问他原因,理由是:“这个价格已经不保本了”——这就是套利者的界限,他们擅用工具,却只能看到数学上可见的东西,只能看到合同里约定的东西。完全罔顾牛熊周期的客观存在,也全不考虑“转债历史上平均涨到160元”这个有参考价值的事实,更完全忽视“上市公司有极强的动力促使转债转股”这种水面下深层的利益结构。这位朋友几乎每年都是赚钱的,但他始终是在玩一个“把两千万变成两千多万”的游戏,从不曾在市场中攫取过巨大的利益。我曾开玩笑问他:“等你未出生的孩子上了大学,你能不能加个零啊?”
我进入证券市场也有十多年了,真正懂价值投资又擅用工具的投资者,只见过寥寥数人。将丰富的投资工具嵌入到价值投资体系内的书籍更是极少。当初写《投资要义》也是出于这个契机,希望填补一些空白。这本书上市已将近一年,从读者的反馈来看,很遗憾,还是学价投的人学价投,学工具的人学工具。当然,我也毫不羞愧地承认,这本书讲“投资体系”的部分和讲“投资工具”的部分,任何一块单拿出来看,都是可以受益无穷的。但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将“内功”和“招式”融会贯通。这两部分的内容,类似于“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的关系,持经达变,守正出奇。没有领悟到这一层的读者,我诚恳地建议你,再看一遍。
作者:北京木愚投资总经理,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