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打不干净!原来烟粉虱比白粉虱更难打!

白粉虱和烟粉虱形态比较相似,一般成虫都被称为小白蛾,但是白粉虱和烟粉虱还真的不一样烟粉虱的发生和危害比白粉虱更加严重!

一、

白粉虱和烟粉虱

区别

1、成虫区别:白粉虱体长0.99-1.06毫米,而烟粉虱体形偏瘦小,体长0.85-0.91毫米,比白粉虱略小;白粉虱静止双翅合拢较平坦,前翅翅脉不分叉;而烟粉虱静止时翅合拢呈屋脊状,前翅翅脉分叉。

2、虫蛹区别:白粉虱的蛹为白色至淡绿色,烟粉虱的蛹为淡绿色或黄色。

3、寄主范围:白粉虱的寄主范围主要是茄科、葫芦科、瓜类蔬菜,而烟粉虱寄主比白粉虱要广,包括74科420多种植物,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瓜类蔬菜、棉花、花卉、豆科作物、玉米,甚至某些果树,都可危害!

4、危害能力:白粉虱能分泌少量蜜露,只能传播几种病毒病,而烟粉虱能够传播70多种病毒,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毒媒介,并且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并且西葫芦、南瓜等蔬菜银叶病也是是烟粉虱为害所致!

5、适应能力:两者都是高温时发生危害较重,但是白粉虱一般只忍耐33~35℃高温,而烟粉虱可忍耐40℃高温,这是烟粉虱在夏季依然猖獗的主要原因!

二、白粉虱、烟粉虱共同点

白粉虱、烟粉虱都属于刺吸式口器害虫,温棚或室外均易发生此害虫,在植株上各种虫态均有分布。

白粉虱、烟粉虱成虫都可以短距离飞翔,体表覆盖蜡质层,耐药性很强,在光强时活跃,在阳光充足条件下身体不易沾药,虫子会很快逃脱。

白粉虱、烟粉虱大多成虫都聚集生活在叶背面,特别喜欢集中在嫩叶取食,以刺吸式口器允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黄化、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白粉虱、烟粉虱均有趋嫩、趋光性,成虫都对黄色、绿色具有趋性。

白粉虱、烟粉虱发生关键时期都有两个,一是在春季,发生于温室茬口,时间在4月中—5月下;二是在秋季,发生于温室、冷棚、露地等所有设施,时间在7月底—9月下,温室会一直发生到11月底。

三、白粉虱、烟粉虱

难防治的原因

1、繁殖能力超强

一年可发生10多代,1头雌虫一次可产100 多粒卵,多者400~500 粒。一生可产卵3000~4000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并且世代重叠,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

2、繁殖场所多,危害范围广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增,使白粉虱、烟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并且侵害寄主植物都很广泛,可侵害寄主植物有200多种,几乎大部分瓜类作物、茄果类作物、十字花科作物以及部分豆科作物都可侵害。

3、可飞、卵多、打游击

白(烟)粉虱具有很强的迁飞性,可以短距离自主飞行,一打药就飞走,不容易沾染到药液,就算这一块地的打死了,又会从另一块地迁飞几只进行危害,几天又繁殖一代,过几天又是一大群出现。

并且产卵很多,随着植株生长,下部幼虫及卵密集,部分药液沾染不到或者不杀卵,所以过两天又重新繁殖大量的成虫。

4、抗药性增强

据全国农技中心进行的抗药性监测点表明,粉虱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对吡丙醚、螺虫乙酯等药剂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吡虫啉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200倍以上),对噻虫嗪也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0-500倍),对噻嗪酮抗性倍数在1000倍以上。

5、用药不对路,防治不得法

农药重复滥用,随意加大剂量等造成防虫效果极差、残效期很短,甚至出现越防越多的现象;用药不对路,防治不得法,惜水不惜药,治虫效果差,习惯了正面喷,叶子的背面老是忘记喷药!这些也导致了打不干净,3~5天就能繁殖一代,所以看起来虫子就像打不死。

6、杀虫不杀卵,成虫杀不净

一般药只能杀死成虫,很难杀死卵和幼虫,导致虫卵孵化后成虫不断,从而使用药次数赶不上繁殖速度,就算打完药之后死一大片成虫,但对于卵、蛹来说没有作用,“斩草不除根,治虫不杀卵”这往往导致虫害几天就起来的原因。

而有的一般用药后有一部分害虫不能完全杀绝,用药后又回来继续为害,几天以后又泛滥成灾。如果能间隔1-3天紧接着再用药一遍,两遍药后杀虫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四、如何防治效果更好

1、诱杀趋避及生物防治

根据虫害的驱性,可以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或采用生物防治,可以用丽蚜小蜂、草蛉,蚜虫可以用瓢虫、食蚜蝇、草蛉。

2、改变用药误区

坚持群防群治,连续用药,保证用药量充足,以湿润叶面滴水为准,叶片正反两面都喷到

最好杀虫杀卵一块复配使用,白粉虱、烟粉虱可选用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苦参碱、吡蚜酮等或者配比吡丙醚、噻嗪酮,或者使用龙仕达白龙刺®之白,合理配比杀虫杀卵。

推荐使用艾克莎1+1套餐,杀虫+杀卵,速效+长效,专治抗性白(烟)粉虱!

当然,打白粉虱、烟粉虱时加入橙皮精油助剂,可以溶解白(烟)粉虱翅膀,单打就有杀虫效果,配药时加上更好,可以速效快,持效长,协助杀虫杀卵。

·end·

(部分内容来源于植保家、农业信息资讯以及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创作者:植保家!如需转载请注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