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不再挤牙膏,原因竟是在CPU上粗制滥造?网友:惊呆了
开头不得不感叹一句,现在这年头真的太难混了!社会人深有体会,Intel也亦如此。近年来AMD死死抱住台积电的大腿,在工艺上超过了Intel,而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地增长,直攻Intel的市场。这不,Intel从前跟挤牙膏似的,现如今说变就变了。
这是为什么呢?有消息称,Intel这样的做法主要是因为Ryzen处理器的缘故,为了跟AMD抢市场,Intel不得不放弃工艺复杂的焊料散热,用硅脂导热可以节约几个月时间。关于CPU我们有听说过钎焊U和硅脂U,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下。
CPU长啥样呢?请见下图:
上图这个小方块,你真以为这是CPU的本体?其实真正的芯片是在盖子下面。当我们“暴力”掀开CPU的盖头,当然这是开个玩笑,大家可不能暴力对待CPU这小玩意呢!想要掀起头盖还需用到特殊的工具。掀起后我们就会看到光滑镜面的CPU核心,它的名字叫做die。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虽然die“占地面积”很小,但CPU的所有热量几乎都来源于它。正是因为体积小,为了方便安装,更为了避免损坏,我们给die加了个盖子(集成散热器)。这个盖子不仅可以增大CPU 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还能提高die的散热能力。
那么,为了更好地提升导热性,die和盖子之间是用什么连接起来的呢?要知道,这两者之间是有缝隙的,而填充导热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早期为了导热性,采用焊接的方式,用导热材料将 die 和盖子焊接在一起,这种方式做出来的CPU称为钎焊U。后来工程师还尝试过用硅,而盖子是铜制的,硅和铜焊在一起会损坏die。知道找来有一种名为“铟”的高级材料,它能有效缓解铜与硅之间的矛盾。
但是,Intel觉得铟的价格贵了,每颗 CPU 大约需要 2-5 美元的铟。对此,在2012-2018年期间,Intel逐渐将主流 CPU 中的钎焊工艺,换成了直接涂导热膏的形式,这样的做法直接省下了铟的钱,有人粗略计算,每年千万上亿颗 CPU,每颗省 3 美元都是几个亿。
那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到我们的使用吗?有数据显示这两种方式的工作温度,钎焊 U 满载 60℃,硅脂 U 满载可能有 80℃。虽然80℃在可控范围内,但消费者花同样的钱买了“阉割版”的CPU,心里总会有隔阂吧?
而去年发布的 10 代 i5,出现了更猎奇的抽奖事件,10 代 i5 CPU 存在钎焊和导热膏散热两种版本,买到哪种全凭运气,确实够刺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