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乡亲
对于一个长期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初初住到这个城市边上的村子,每家每户都是独门独户的小别墅,顺着山势错落有致,感觉像是住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住宅小区,没觉得有什么异常,渐渐地发现了它的不同。
在这里只住了区区100多天我,除了可亲可敬的邻居汪伯,现在走在路上能打招呼问好的人,比起我在上海时居住过十年的小区还多。问候的方式朴素而亲切:
“妹妹,来来,要不要吃点糖~”
“今天妹妹好漂亮~”
这是我去早市偶遇过几次的老奶奶,今年84岁,她住在我每天上山的必经之路上,门口种着两棵硕大的茶花。每次看到都向我招招手,然后给塞上几个板栗,或是一块糖,一个果,她那一口乡音,总让我想起我的外婆。走过她家门口,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往她门里瞧,希望能见到她一下,哪怕只是跟她点点头,看她一脸的微笑,也是满足的。
“长远没看到你,还怪想念的~”
这是山脚下茶农之家的老大姐,前段时间去做了膝盖手术,的确是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了,平时我上山下山,她总会笑眯眯地隔着窗户跟我搭个话:上山了,下班啦,今天客人多吗?忙不忙啊?其实也就是些琐碎平淡的问候,连续十来天没听到,我也是怪想念的。
“这你还担心啥,你的客人我肯定会照顾好的”
“生意好吧?忙吗?”
山下那家几乎成为我们定点介绍的餐厅——“山喀拉”,老板娘更是热情,每次见面就像咱俩是多年的姐妹,眨眨眼睛,心照不宣:有啥事,私聊哈~
“哎呦,背那么些东西,等我这边淡季的时候让我来帮你背东西~”
“让你背,要给钱吧?”
“随便给点呗~”
这是村上茶农的长期雇工,每天上山下山总能碰到,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
“你这每天山上山下要跑多少次啊?”
住在汪伯边上的老先生,叼着烟在院子里,一边摆弄新做的酱鸭,看到我走过,忍不住吆喝两声,我也就笑盈盈地回:好多好多次~ 下回鸭子酱好了,给我几个鸭腿吃,补补腿力~
“好说、好说~”
汪伯像是我说给他听似的,当天晚上就把一串子鸭脚掌送到小苑来:喏,先用这个补一补,鸭腿还要晒一段时间,这个小,好吃吃的啦~
后院的大姐看到我在露台上晒被子,跟我招招手:
“来,我家的腌菜好吃了,拿点去~”
“怎么炒,要用肉吧,我没肉呢~”
“这里拿点去好了~”
没见过送腌菜还搭上肉的,这里就有。
“大姐,小苑突然来了客人,我这里没准备,借几个鸡蛋吧~”
“我家的也刚吃完,没事,拐角那个小超市有的,我让你大哥开电瓶车去给你买~”
一转眼,一袋子鸡蛋送到了小苑。
就连每天走街串巷的快递员小哥,也都亲切可人:
“你不在啊,那我帮你放在汪伯家了,回来记得拿哦~”
“哦哦,放在汪伯家啊, 我知道了,下午会过去拿的~”
汪伯自是不会等我去,只要看到小苑的门开了,或是灯亮了,他就会闻声过来,手里端着包裹,伴着他的大嗓门:
“吃饭了没有啊?” “今天客人多哇啊?”“客人走啦哇?”“客人来啦哇?”......
过路的大妈、大婶见到你也会哇啦哇啦:
“过几天要下雨了,该洗的衣服赶紧洗洗掉”~
“卖水果的车子最近不会进来,要吃的就多备着点儿”~
到了冬储的季节,他们相互会打听腌菜用的长白菜、酱鸭用的鸭子都是多少钱买的,如果贵了,也会自我安慰觉得自己买的品质不一样,见到我这样的外乡人,还会劝我也酱几只鸭子过年带回去吃——自己酱的鸭子好吃,买的不灵......
日子就在这些细碎的念叨里滑过,平静而温暖,2017年所剩无几,感恩生命里有着这些乡里乡亲,寒冬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