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一则线上考试题有感
考试卷题目:
请你设想一下,五十年以后的今天,当你七十多岁的时候,你和你的孙字辈们在聊天,聊到了五十年前的今天,中国和世界发生的这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事情。此时你的孙字辈们正像你今天这个年龄在读大学,他们问你:“你们当年在那样的疫情下,都还怎么学习怎么上课呢?那个时候您在学什么课程?您还记得学了些什么吗?”你说:“我当年那个冬季学期啊,有几门课呢,其中有一门课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学了些什么呢?让我想想。哦,想起来了,我记得我们学到过……”请从这里接下去,开始你的写作。(100分)
国伦的答题正文:
哦,想起来了,我活到古稀之年,都见过一次这样的大灾啊!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疫情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会夺走我们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宝贵时间!噢!我们当年还是用的纸质教材,事发突然,我都没有把文献学的教材带回家,对它是日日思念,思念教材神圣的触感,思念老师精彩的讲述,可谓坐如针毡。好在当时是现在你们历史书上写的5G元年,网络已经算是很发达了,我们可以通过电子教材学习,幸哉幸哉!【妈妈评论:哦呦,好假吧,为了让老师高兴高兴的“善心”可嘉,哈哈】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王欣夫先生的《文献学讲义》,成书时间距你们已经超过百年啦,也勉强可以算一本古书籍了。这本古书籍研究的是更古老的那些书和文献,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第一本系统的可供大学课堂讲授的文献学教材。当然更早之前也有很多学者研究文献学,比如最早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南宋著《通志·校雠略》的郑樵和元代著《文献通考》的马端临。但是王欣夫先生认为这些著作都属于广义的文献学,广义的文献学是无法在课堂上讲授的。文献学教材不是单纯的古代文献整理,而是要让我们掌握认识、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方法。文献和书籍是智识的宝库,文献学就是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据此,王欣夫将文献学的内容定义为目录、版本和校雠,这三者是三一体的,不论先后。目录是用来揭示文献材料的,版本用于检查材料的可靠性,校雠则是整理材料的方法。【妈妈评论:说抄有点太尖刻,算参考文献吧】
对于目录,我首先学习到目录二字的本义——目为一书的篇目,录为合篇目和叙的总称。这本教材综合前人的四种说法——纲纪群籍的目录家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史家目录,鉴别旧椠、雠校异同之藏书家目录,提要钩玄、治学涉径之读书者目录,以丰富的材料、清晰的历史脉络,分述史家录、补史目录、官家目录、私家目录、地方著述目录、专科分类目录的发展、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可以说是十分全面。对目录的理解离不开古书籍范例,涉及到我国古书籍分类问题,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西汉,创于刘向定于刘歆,《七略》分六类三十八种,为班固《汉书艺文志》延袭。然至晋代荀勖分四部,李充确立四部次序,唐代隋书经籍志采用四部分类,此后,古代的图书分类多将“四部”视为“永制”,并且多为官家分类,清乾隆年间编纂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将四部分类法推到极致。对了,在疫情还没有肆虐,我们还在教室里学习的时候,老师还让我们抄写了《诗经》和《四库全书》的目录。《诗经》的排目顺序和当时的政治统治有关,《国风》是统治者“陈诗以观民风”的正是表现,有美刺作用和教化意义,所以排在《雅》、《颂》之前,《国风》的排序是根据当时小国的政治势力排列;《小雅》比《大雅》更能体现统治者观风省政的需要,故排在前;“三颂”的排目和数量也对应的是当时的国力强弱。关于《四库全书》,不知道你们的老师还有没有让你们涉猎,“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这部书的排目体现的是我国图书四部分类法的极致。【妈妈评论:同上】
关于版本学,我学到的包括它的产生物是源于刻石、镂金、甲骨、竹简、木版、帛素、纸、雕版印刷这些不同文字载体、书书印刷形式的更替变化。教材里按照甲骨、金石、简牍、写本、宋版本、辽金元版本、明版本、清版本的历史发展顺序,介绍不同时代版本的形式、特点代表作品及相关研究资料。如在介绍宋刻本的特点时,就从其版式、行款、宋刻版口的各种专名、宋刻本的避讳、字体、版心高广几方面来说明。在版本鉴别问题上,教材借鉴了前人的经验之谈,如叶盛屠论鉴别宋版的方法及孙庆增论鉴别的方法;指出书贾作伪的常用手段和选择善本的指导。
校雠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校雠者必备的知识及条件要求相当高,必须多阅读古书籍,更好地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才能掌握文字、训诂、音韵这三方面的修养,并不是从校雠本身可以求得的。所以我们当时阅读了《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新五代史·冯道传》。
在《太史公自序》一文中,司马迁不仅介绍了自己的身世,而且还总括了《史记》的主要内容,所以此文大致相当于司马迁的自传和 《史记》 的目录。最重要的是此文阐述了 《史记》 写作的宗旨和过程,可以说这两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正是宗旨的宏大深远,才能在过程中排除了艰难险阻;而过程的蹉跎跌宕,更使得宗旨如斧凿刀铭!
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又增加了“薛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宋人编的《五代会要》、《五代史补》、《五代史阙文》、《唐余录》、《九国志》等等。《新五代史·冯道传序》可以说也是《新五代史》的总目,体现了他抨击没有廉耻之人的写作目的,也提到他曾征引了五代诸种小说,说明了全书征引的文献。
为了发挥当时刚刚兴起的线上教学的特点,老师特意结合了影音材料,让我们观看了纪录片《敦煌》和越剧《藏书之家》,真是太有心了,五十年过去了我还是感叹不已。敦煌的藏经洞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文献宝库,中国、古印度、古希腊、中亚文明四种古老的旋律,在这里汇成千古绝唱。看完之后我感慨我们国家对于古籍的保护还是不够重视,好在有纪录片的形式将那里的风貌流传下来,不知道此片现在还能找到否,建议诸位孙儿去看一看。至于越剧,对于那个年代的我们来说已经是老掉牙的形式了,在看《藏书之家》我并未涉猎过,但是在看完之后我不得不感慨我国的传统戏曲还是很有深度的,通过传统艺术形式提出一个越来越为当代人关注的文化命题,令我重新思考千百年来藏书家们“抱残守缺”的文化态度,重新思考在文明的进程中,对文化的保存与传递这类特殊行为内含的价值。越剧在如今恐怕已经失传了,这种戏曲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缺失保存和传递的文化,哎,可悲可叹呐!
没想到一下子回忆了这么多的学习往事,看来是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那段时光太难忘了,那次疫情让我们的学习方式变得特殊,也让老夫更加珍惜书籍,珍惜学习的时光啊!你们现在各种科技化的学习形式满天飞,切忌乱花迷人眼,不要忘记了古书籍的美丽,也一定要珍惜学习的寸光阴呐!【妈妈评论: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