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汉三星堆说到武汉盘龙城:盘龙城不是...
盘龙城不是殷商人的“南土”,而最可能是传世文献中的祝融文化】
了解笔者观点的朋友知道,根据笔者研究,传世文献中的夏、商实为曾经并立的两大政权,三星堆文化即“颛顼和大禹之夏”,也是先秦人观念中的夏王朝。这个“夏”与《史记》经过“整齐世传”后出现的“夏”有很大区别。按照这一种理解,与三星堆文化大致同期的青铜文化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武汉盘龙城、阜南台家寺、新干大洋洲等一批重要文化必然也存在如何判定身份的问题。这里,我们就说下武汉盘龙城。
武汉盘龙城青铜文化的发达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意见是把武汉盘龙城作为一个殷商的方国,称为商的“南土”。但是,武汉盘龙城文化亡于殷墟一期,而当时的殷墟尚不甚发达;和郑州商城相比,武汉盘龙城的青铜器物类型和等级也并不弱于郑州商城,甚至明显超过郑州商城,因此,盘龙城为商之“南土”的观点显然存在着较多的困难。根据清华简《楚居》的记载,楚人先祖季连曾娶盘庚的孙女为妻,因此,李学勤教授指出,季连大致生活在武丁时期,这个说法与楚祖鬻熊为周文王之师的记载在年代上是匹配的。而大量的先秦文献中均记载,季连即陆终之子。出土的青铜材料表明,陆终就即祝融,这也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意见。因此,从年代上来说,如果我们暂不考虑《史记》的年代体系问题而从先秦文献和出土文献来理解,则武汉盘龙城很可能就是祝融文化。
在《楚辞》中,楚人视先祖为“高阳”,且高阳与颛顼区别明显。这说明后来《帝系》所说的颛顼为高阳的说法应当是一种“整合”的结果,反映的是“颛顼文化”和“高阳文化”曾经存在结盟关系。从考古文化上看,江汉文化和成都平原的考古文化确实相当密切,比如三星堆有大量人像,同样在石家河文化中也可以看到。同时,盘龙城也出现过三星堆文化类似的面具,以及相似的牛首形图案;同时,石家河出土有玉虎,三星堆出土有金虎,二者的造型也极其相近。
阳的本字为“昜”。按照郭静云教授等学者的研究,江汉文化曾经北上进入今河南地区,对二里头等中原文化的形成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考古材料也表明,郑州商城和盘龙城许多器物类型相似,关系甚深。因此,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比较来看,我们可以推测,代表着江汉文化北上的“昜”正是商人所说的“唐”,故传世文献把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成唐”写作“成汤”。同时,石家河出土的类似玉凤也出现在殷墟妇好墓中,也说明江汉文化确实对殷商文化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山海经》记载,祝融生于江水,而《左传》视郑为祝融之虚,这同样也可以用江汉文化的北上来解释。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由清华简《楚居》而推出的夏商并行说,不能有利于解释三星堆文化的身份,对于明确武汉盘龙城的身份以及解释武汉盘龙城和郑州商城的关系同样是有益的。
《山海经》以及后世文献说祝融为颛顼之后,反映的很可能是与颛顼文化和高阳文化的结盟关系。但由于年代荒远,古人大量把颛顼和高阳进行嫁接,导致了《楚世家》以颛顼为祖的说法出现。今幸得大量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献的面世,使得我们有机会重新理解《山海经》这些文献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