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3)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21)
幼学琼林
卷二
祖孙父子
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五伦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说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之间的关系。儒家把忠、孝、悌、忍、善作为“五伦”的关系准则。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所以应该“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所以应该“孝”,兄弟手足之间是骨肉至亲,所以应该“悌”(敬爱哥哥);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所以应该“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所以应该“善”。
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已身、子、孙、曾、玄。
九族:泛指亲戚关系。是以自己为中心,向上推四代,向下推四代。分别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古代对一些犯了严重罪行的人,有诛九族的说法。
考:原指父亲,后来多指死去的父亲。死去的父亲叫先考,死去的母亲叫做先妣。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有篇文章叫《先妣事略》。
【译文】
什么叫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什么叫九族?就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
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比如徐姓的始祖是夏朝的徐若木。后来始祖也可以用来指某一学派或行业的创始人。比如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可以叫始祖。
鼻祖:远祖的父亲(在咱们中国文化里,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鼻祖是祖宗十八代的起始。
耳孙:远代的子孙,关系已经非常疏远,只能耳闻而已了。耳孙是祖宗十八代的末代。
【译文】
始祖又叫鼻祖,远代的孙子叫耳孙。
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
肯构肯堂:《尚书》里记载,父亲要建造房子,已经设计好了,但是儿子却不肯打地基,也不肯建造房子。指父子不能同心协力。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形容父子能够同心协力,共同开创事业。
是父是子:汉代的扬雄在他的著作《法言》里说:无是父,无是子。意思是没有这样的父亲,就没有这样的儿子。是父是子的意思就是有这样的父亲就有这样的儿子,后来形容父子都很贤能。类似于现在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
【译文】
父子同心协力,开创事业,叫做肯构肯堂;父子都是贤良的人,可以称为是父是子。
祖称王父,父曰严君。
严君:指父亲。 清代的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曾说:“严君怒犹未息,兄宜仍往扬州。称自己的父亲可以叫家严。
【译文】
祖父又称作王父,父亲也可以叫严君。
《幼学琼林》详解(第二卷)祖孙父子(2)
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拓展】
椿:多年生落叶乔木。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说明椿树很长寿。因此古人就把它拿来比喻父亲,盼望父亲像椿一样长生不老。后来为一切男性长辈祝寿,都尊称对方为“椿寿”。
萱: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妇女经常佩戴萱草来祈求生男孩,后来就用它来称母亲,是母爱的象征。萱草又叫忘忧草,也就是咱们平时吃的黄花菜。据《本草纲目》记载,忘忧草可"安五脏、利心志、明目",其花和根均可入药,能“祛温利水,除湿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开膈;令人心平气和,无忧郁。”
兰桂腾芳:比喻子孙兴旺发达,享受荣华富贵。兰和桂本来都有奇香。古代诗文里就常用它们来比喻美才盛德或者君子贤人。东晋时期有个著名的人叫谢玄,很聪明,从小就受到叔父谢安的器重。有一天,谢安把家族中的晚辈召集起来谈话,先告诫他们要努力学习,修身自爱,而后又提问:“按说你们都还没成人,品学如何,也不会影响父辈,为什么我这样期望你们有出息呢?”年轻人门斗大眼瞪小眼,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谢玄道:“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是人人喜见的瑞草佳木,但谁都更希望看见它们生在自家的庭前阶下”。从此,后人就以“芝兰玉树”比喻子弟有出息。五代时期还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五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别人叫他们窦氏五龙或者窦氏五桂。后来指对他人耳孙的美称。
【译文】
父母都建在,称之为椿萱并茂,子孙都发达,称之为兰桂腾芳。
桥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
桥木:就是咱们常说的乔木,指树身高大的树木,有一个直立骨干,通常高达六米到十米,需要仰视才能看到树冠。后来用它比喻父亲的权威不可侵犯。
梓木:一种落叶乔木。枝叶低垂,所以用来比喻儿子应该谦恭,尊敬父亲。这种树木可以用来建筑房屋或制造器物,古代经常和桑树一起种在房前屋后。所以,后来桑梓就用来指家乡、故乡了。
【译文】
乔木长得很高大,需要仰视才能看到树冠,好像父亲的威严;梓木枝叶低垂,如同做儿子的要对父亲恭敬谦卑。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不痴不聋:唐代著名将领郭子仪因为有功,儿子娶了公主为妻。儿子和儿媳吵架的时候,有时两人之间就会有不尊敬的话语,于是郭子仪就到皇上面前请罪。皇上说:“民间有句老话,不痴呆不耳聋的话,是不能做好一家之主的。孩子们吵架时说的话,不用当真。”意思是要学会装聋作哑。
阿家:家通姑,就是丈夫的母亲,也叫婆婆。阿翁:丈夫的父亲,也叫公公。
得亲顺亲: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就是说儿子和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就不能作为儿子。
【译文】
不痴呆不聋哑,就不能当好公公婆婆;和父母关系融洽,顺从父母的心意,这样才可以称为合格的儿子。
盖父愆,名为干蛊;育义子,乃曰螟蛉。
愆:过失,过错。以后咱们读《窦娥冤》这部名剧时,会看到里面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的唱词。
蛊:迷惑,引申为过错。词语“蛊惑”的“蛊”就是这个意思。
盖父愆:《易经》中有“干父之蛊”一词,意思是儿子能干好父亲不能干好的事(父亲干错的事情)。
螟蛉之子:蜾蠃guǒ luǒ是一种细腰蜂,经常把螟蛉抓去当食物。古人认为它自己没有生育能力,就把蜾蠃抓来收养为自己的孩子。后来,人们把被收养的义子(干儿子,干女儿)称为螟蛉之子。《三国演义》里的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关羽就说他是螟蛉之子。
【译文】
掩盖父亲的过错叫作干蛊;养育义子叫作螟蛉。
《幼学琼林》详解(第二卷)祖孙父子(3)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须如李亚子,朱温叹存勖之词。
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里面记载:魏国和吴国交战,曹操看到东吴军队阵容整齐,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子若犬豚耳”。意思是生个儿子应该像孙权那样,刘表的儿子就像是猪、狗一样。后来,辛弃疾在词里也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须如李亚子:五代时期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他骁勇善战,梁太祖朱温看到他的队伍曾经说:“生的儿子就要像李亚子那样,李家不会灭亡。我自己的那些儿子真是猪狗不如啊。”只可惜他当了皇帝之后,沉缅于声色,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没过几年就被杀亡国了,时年四十二岁。欧阳修后来在《伶官传序》这篇文章里针对他的事情,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警示。
【译文】
生的儿子要像孙仲谋(孙权)那样,这是曹操赞赏孙权的话;生的儿子必须像李亚子那样,这是梁太祖朱温赞赏李存勖的话。
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是训,父亲教子之严。
菽:豆类的总称。古代的五谷之一。五谷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菽水:豆和水,指的是普通的饮食。
承欢:侍奉孝顺父母让他们高兴。
义方:做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后来指做人的正道,多指家教。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崇教》中说:“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于邪伪。”《三字经》里面说:“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
【译文】
用豆子和水这种普通的饮食博取父母的欢喜,这是贫穷人家奉养父母的快乐;用家规来教育孩子,这是父亲教育儿子的严格。
绍箕裘,子承父业;恢先绪,子振家声。
绍箕裘:成语“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克:能够;绍:继承;箕:扬米去糠的竹器,或者畚箕之类的东西;裘:冶铁用来鼓气的风裘。
恢先绪:恢复光大先人的产业。
【译文】
绍箕裘指儿子继承父辈的事业。恢先绪是说儿子振兴家族的声望。
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俱在。
具庆:父母都还健在,值得欢庆。
重庆:指父母、祖父母都还健在,更值得欢庆。
【译文】
具庆下指的是父母都健在,重庆下,指的是祖父母和父母都健在。这都是值得欢庆的事。
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克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
燕翼贻谋:燕:安;翼:敬;贻:遗留。出自《诗经·大雅》:“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本来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就像燕子用自己的羽翼来保护幼鸟一样。后来泛指为后嗣子孙来作好打算。
克绳祖武:指继承祖先的事业。克:能够。绳:继承。武:足迹,引申为祖先的事业。
象贤:能效法先人的贤德。
【译文】
燕翼贻谋,是指为子孙后代谋划好事业的祖辈人;克绳祖武,是指能够效法先人贤德的子孙。
称人有令子,曰麟趾呈祥;称宦有贤郎,曰凤毛济美。
令:美好。
麟趾:麒麟的脚趾(脚)。《诗经》里有“麟之趾,振振公子。”的句子,赞扬周文王的子孙昌盛,后来也用来比喻有仁德,有才能的贤人。
凤毛:凤凰的毛。南朝时期,大诗人谢灵运的孙子写了一篇文章送给皇上看,皇上对他大加赞赏,说他很有凤毛,估计是爷爷谢灵运转世了。后来用凤毛来比喻珍贵稀少的东西,也用来比喻子孙像祖辈一样很有才华。
济美: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译文】
称赞别人有个好儿子,可以说是麟趾呈祥;赞扬官员家里有好儿子,可以说凤毛济美。
弑父自立,隋杨广之天性何存;杀子媚君,齐易牙之人心何在。
杨广:隋炀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古人认为他弑父淫母,荒淫奢侈,穷步黩武,劳民伤财,是个非常坏的人。但是,对于他这样的评价,未必全是事实,比如他修建京杭大运河,其实对中国的经济还是有促进作用的。关于他弑父,有记载说他趁着父亲病重的时候,用毒药毒死了父亲,自己当了皇帝。
易牙: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中国厨师的祖师爷。他本来是一名厨师,厨艺精湛,做的东西非常美味。有一次,齐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没有吃过人肉,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其实齐桓公这句话本来是无心的戏言,可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厨艺,来博得桓公的欢心。他想国君是何等尊贵的人啊,绝不能吃死囚或者平民的肉。那吃什么好呢?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不禁喜上心头,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用儿子的肉做成了美食。桓公从没有尝过这样的肉汤,便询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了祈求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了儿子做成美食献给主公。当齐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齐桓公更加宠信易牙。后来管仲要死的时候,齐桓公问管仲易牙能不能做丞相,管仲说不可以,因为这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儿子杀了做成美食献给国君,没有人情味。
【译文】
杀了自己的父亲而登上皇位,隋朝的杨广的天性在哪里呢?杀了自己的儿子做成美食来取悦君主,齐国的易牙的人心在哪里?
分甘以娱目,王羲之弄孙自乐;问安惟点颔,郭子仪厥孙最多。
分甘一句:王羲之当年种植了很多的果树,果子成熟时就带着自己的子孙在果园里游玩,还把最甜的果子分给子孙们,看着高兴的孩子们,他自己也很高兴。
问安一句:唐朝名将郭子仪有几十个孙子,因为工作繁忙,跟孩子们接触少,他甚至不能辨认出哪个是哪个。当孩子们向他问安时,为了不尴尬,他只是点点头而已。
颔:下巴。
厥:其,可做第三人称代词。苏洵在《六国论》里有“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的句子。
【译文】
把甜美的水果分给孙子们来让自己快乐,是说王羲之和子孙们一起自己也快乐;问安的时候只是点点头,是说郭子仪的孙子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