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贴,与古人心灵的意会

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

是书法艺术领域审美现象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

中国书法,虽然是写出来的,但内功却在“读”。

得闲,找来一部字帖,

尽管字迹洇蚀,黑白交映、星星点点,

有如老者寿斑,难以辨认,但读起来仍然让人感到一种浸润着文化色调的温煦。

常人都不好理解:为何有人捧一本帖子能出神入化地看半天,手指还半空中划拉半天,一页帖子能目不转睛盯上一两小时,并且乐此不疲。确实,读帖能使人沉浸在一种艺术陶醉的快感和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迷进帖子的人,常常是“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眼前一本帖子,便被引入另一个境界,政治上升迁沉浮,官场仕途上顺逆进退,绵亘不绝的个人憧憬,伴着如影随形的兴奋、躁动、起伏和凄惶,都会被拒之脑外,心灵淡然如一泓安恬宁静、波澜不惊的秋水,任凭日出月落……因此,读帖养心。

读帖似在读史。先不说帖子的许多内容本身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原始记录和真实写照,光就帖子本身——那仍然散溢着那个时代陈年墨香和书写习惯的各类手札,那斑驳不清、风格迥异的各种字迹,便让我们仿佛徜徉于历史长廊—经历了篆隶纷呈的先秦,再经历牍简双星的两汉,经历了二王雄起的魏晋,接下来是人诗双旺的盛唐、词藻瑰丽的两宋,以至色彩斑斓、倾覆多变的元明清,林林总总,历代更迭,都在帖子中能找到某种踪迹…

赵孟頫行书《跋怀素论书帖》

读帖,很有讲究。

|1|读帖不仅是用眼读,更要用心读。

读帖,是历史的法眼和现实的肉眼的两目相视,能撞出许多光芒穿越历史隧道却又逼射现实星空。帖子中有许多细微之处需要细心、尽心、专心揣摩和观察体味。比如《圣教序》中“大”字的一撇末端有个回锋,是裹笔回钩,像个“小月牙”,这个月牙像是隐匿在云层深处若隐若现,时出时没,如不仔细观摩,只见云层难见“月牙”。

王羲之《圣教序》

那个月牙究竟有多大?“牙”向上挑是低于90度还是高于90度?你都要仔细观摩才能“读”懂。细心,是书法家最纯真的天分,是书家眼之“瞳孔”,是艺术家能走远的标志。有人也读帖,但读得不细,不细等于白读,没读。

|2|读帖要有哲学眼光。

书法是体现中国哲学思想最为形象的艺术形式,以对大小、长短、松紧、宽窄、正斜、枯湿、断连、方圆、粗细、偏旁、正倚等辩证关系的运用,构成了字与字、组与组、块与块、行与行,经纬出一片片神奇变幻的哲学天地,只有用哲学的慧眼,你才更能领悟到书法中蕴藏着的哲学意境和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王羲之《二谢帖》

比如,书法尤其是草书要有正斜变化、阴阳向背、枯湿断连,才能摇曳生姿、错落有致,但又不能偏离中轴线,好像放出的风筝,可以随风左摆右动,千姿百态,但始终离不开牵动它的那根线。从这种“中轴”说,你可以领会了解中国哲学的中庸说的要妙,感悟静动的哲学、虚实的辩证、禅宗的机锋、佛教的思辨。

书法自身有哲学,帖子之外驰骋着哲学大天地,正可谓片纸尺牍、方寸之地、点画之间驰骋着更广阔的哲学空间。儒之中和、庄之玄妙、道之博大、佛之空灵,无不在书法的线条和笔画之间体现。

王羲之《忧悬帖》

|3|读帖要“反串”。

一个字,一篇书法,不外乎两个功能:一方面直指造型,另一方面隐喻神韵。读帖第一要善于浮想联翩,要看形,也要读韵,精于形韵。把平时记忆中的碎片加以连接整合,去粗取精,汰劣选优,日积月累,才能渐成气候。书法家像一个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掘出一片片散玉,经过悉心整理,才能把这些散落的碎片连缀起来,变成一件完整的价值连城的金缕衣;

王羲之《兰亭序》

读帖第二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同一个字的写法,要善于比较各个朝代书法大家不同的运笔、结体、纵横取势,你涉猎的越繁,掌握的就越多、越好。不仅是在书法创作中货比三家、择优录取,同时在一篇作品中遇有相同的字时,你能信手拈来,加以区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书家学养的深浅和素质的高低,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积累和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如同吃饭要细嚼慢咽,读帖也不易快。

读帖提倡背帖。背帖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脑子里,急不得。这就要求读帖要像背外语单词那样背书法字,否则光读不“背”,字还在帖子上,没在你脑子里,永远是古人的东西,变不成你自己的。“文选烂,秀才半”,过去是说把《昭明文选》翻烂了、背熟了,你不会写文章也是半个秀才。

《昭明文选》

书法也是这个道理。中国洋洋几千年的书法大观,就像秋天大地里五谷丰登的庄稼,楷书如挺直的高粱,草书如风中撩动的稻谷,篆隶如埋在泥土中盘根错节的马铃薯根系,而行书如翻滚麦浪。背会一个字,就收获了一捆稻谷;记在心里一个字,又如同挖出一个马铃薯,都会成为你的书法粮仓里的粮食。

反之,如果背不进脑子里,那些五谷永远搁置在大地上,而你的书法粮仓仍然空空如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的功夫,是考验记忆力,是背功、苦差事,是积小苦得大甜。

《昭明文选》

读帖,是多么快乐,多么怡情,多么有价值。

读着,读着,你在这些字中,隐见几个青衫长发的身影在黄灯宣纸前飘然而至,

穿过千年时空隧道,和你漫步、交谈。

图文改编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

  • 如何才能科学的学习书法?很多人第一步就走错了

    书法的兴起,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也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书法学习风潮. 许多书法爱好者,或是一时兴起,或是苦练痴迷,走上了学习书法这条看似勤能补拙,却蜿蜒崎岖之路. 书法就像一个身披纱巾的少 ...

  • 书法只学一个字帖,能不能弄懂书法?

    亦有所思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03-16 22:01 互相关注 我只学着做麻辣鸭,你说我能不能弄懂厨艺? 杜甫有一首绝句,全诗如下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

  • 学习书法到底要学什么?

    作者:灿烂的阳光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之精华,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书法就是临帖,学习间架结构,把字写好.临帖当然很重要,但这种看法是非常偏颇的.这有点类似盲人摸象,只摸到了书法的线条结构, ...

  • 读帖,与古人心灵的意会!

    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书法艺术领域审美现象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中国书法,虽然是写出来的,但内功却在"读". 得闲,找来一部字帖,尽管字迹洇蚀,黑白 ...

  • 读帖,与古人心灵的意会

    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书法艺术领域审美现象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中国书法,虽然是写出来的,但内功却在"读". 得闲,找来一部字帖,尽管字迹洇蚀,黑白 ...

  • 读帖,如何与古人心灵交会?

    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书法艺术领域审美现象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中国书法,虽然是写出来的,但内功却在"读". 得闲,找来一部字帖,尽管字迹洇蚀,黑白 ...

  • 文房:古人心灵之所,仕途之始……

    治幽轩邃室 赏案上云烟 焚香,品茗,插花 虽处闹市 而有山林之致 -- 古人文房为仕途之始,更是心灵寄居之所,于清净书斋中陈置所好,怡情格物,始有"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

  •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碑帖,当然也属于书的范畴.像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赤壁赋>等法帖,这些不但是书 ...

  • UC头条:读帖, 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碑帖,当然也属于书的范畴.像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赤壁赋>等法帖,这些不但是书 ...

  •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碑帖,当然也属于书的范畴.像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赤壁赋>等法帖,这些不但是书 ...

  • 古人留下的50句劝世良言,句句触动心灵,受益匪浅!

    古人留下的50句劝世良言,句句触动心灵,受益终身! 1. 相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2.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 ...

  • #古诗词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背诵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全文,还是花了点时间,这场与古人的心灵对话,...

    #古诗词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背诵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全文,还是花了点时间,这场与古人的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