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太行之——邯郸画家村游记
我这个人吧!干什么都是看心情,那么喜欢爬山,突然就不想去了,突然就想找个村儿里去转转。我在本子上写下几个古村落,扔硬币,硬币落哪儿就去哪儿。硬币转呀!转呀!转呀!最后落在沙柳寨和画家村之间,画家村占去硬币的三分之二,就这么定了,走着。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画家村,村里一定是绘画世家,也一定有出名的画家吧?我会不会有幸遇见呢?他们是画国画?西洋画?山水?花鸟?或者说是人物?心里的疑问越多,就越是迫切的想早点儿到,好让我一探究竟,解开心里的谜团。距离南和60公里,陌生的地方,车又限号,找路线花了些时间,还算顺利,一个多小时,到了。
这是大门口,怎么样,有没有点儿艺术的感觉?我就是有个疑问,不是画家村吗,怎么又成王边溪谷了?走,跟我进去找答案。也许是冬季吧!一片安静,静的让我也放轻了脚步,初来乍到,生怕惊扰了这里的祥和。青砖,瓦房,古藤老树,小巷人家。时光就那么突然慢下来了。
像无声岁月中的隐者,与世无争。土坯墙上斑驳的痕迹,素朴实无华。我置身其中,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我从一个小城而来,哪里是钢筋混凝土筑建的森林,永远是节奏感超快。在这里,心不由得被渲染,变得空灵,不惹尘埃。
每一个古老的村落,必定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这个地方叫王边村,属于丘陵地区,村子里保留着很多老物件儿。其中,土窑洞居多,有明清,民国时期传统的石墙。传统民居依沟近水而建。如今都推崇这种返璞归真的景色,这里清幽静美,适合写生,自然吸引了不少书法家,画家。一个远离尘嚣的环境,是最能激发创作灵感的。故而,王边村又被称之为画家村。
这是醉人井,据说这是王边村最早迁居的人在此挖的第一口井。这里的水质特别好,近年来,还专门经过中科院矿泉水研究所化验过。水中不仅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最特别之处在于,水中含有3°酒花。最早的居民用井里的水酿酒售卖,曾富甲一方。醉人井被称之为王边村四大怪之一,说喝碗井水也醉人。
这里的古窑洞特别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形成了早期居民修建的这种具有黄土高坡风情的窑洞文化。他们掘土为穴,在此生息繁衍。大家都知道,像这种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现在是冬季,外面凉风飕飕刮,走进窑洞,立马感觉暖和许多。
这里有座桥,很平常的那种,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桥的名字吸引了我的好奇,叫“来回清楚糊涂桥”,感觉很奇怪吧?一个桥的名字叫这么老长,还这么绕口。村里的老人说:这桥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桥紧挨着古酒作坊,因此,桥上经常是酒香萦绕。人在桥上经过的时候,发现进村去酒坊之前,东西南北清楚明白,过桥之后再去酒坊就会迷失方向。因此留下传说,王边酒坊的酒香让人醉失了方向,故而得名“来回清楚糊涂桥”。我好奇啊!在桥上跑了好几个来回,东西南北分的很清楚啊!为什么没糊涂呢?因为现在没了酒坊,没了酒香,自然不会糊涂了呀?
芝兰室,是王边村五大院之一,是王姓最早期读书人的住所。单听名字就能想象到,这家主人定是位优雅知性的女人。对里面很好奇,很想进去看看,怎奈大门落锁,无缘对面不相逢啊!只能叹一声可惜呀!
芝兰室建于清朝中期,名字取自于《孔子家语》中的“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王室家族曾出过一位进士,两位举人,数十位秀才,开创了王家一代良好的家风。
王家大院是早期居民发家致富之后,在这里建的最大院落。4000多平米的王家大院,最多住进300多人,这个大院体现了明清时期,北方丘陵地区的特点,居住集中防止匪患,储存粮食多防灾年断粮,楼阁相连物尽其用。现在的王家大院还有人居住,几家都是老年人,说年轻人都不喜欢这种居住环境了,都出去买楼房了。多余的房间用来做农家院,这里的大锅菜,蒸碗儿,味道还不错哦!
平时见的猫多是白的,黑的,或者花纹的。在这儿我见了一只黑色的猫,全身黑毛油亮油亮的,没有一根杂毛。给人一种距离感,有点儿瘆人,可是,我又好想摸摸它,又怕它挠我。小心翼翼的伸过去手,意料之外,它很温顺,给它半根火腿肠,还冲我喵喵叫了两声。不知道是不是再用它的猫语说谢谢呢?
这两棵古槐树,根脉相连,被称呼为夫妻槐。高大的那棵代表丈夫,直面风雨,艰苦创业。另一棵代表妻子,贤惠孝敬,相夫教子。想来,曾经的这对夫妻也是一对善良的人,因为在树的旁边还建有一座庙,逢初一十五还有乡民虔诚祈福呢!
这里有几句顺口溜特有意思。说在丈夫树下,摸摸老树皮和美不生气,摸摸老树枝儿孙保平安,摸摸老树根不忘父母恩。在妻子树下,弯腰过龙门,平安迎财神,低头龙门走,想啥就有啥。从古至今,这种美好的祈愿一直在人的心里。朝阳殿,院落建于清朝初期。结构严谨,气势恢宏。主人曾在朝为官,当地俗称“九檀八搭朝阳屋”,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官宦大院。主人也是位有心人,那个年代,建房修院可是有规矩的,不是你想怎样看心情的年代。为了避建筑规制之嫌,把建筑中本应是方形的窗户都设计成圆形,既不违纪又独特匠心。嗯,用现在的话说,也是为多才多艺之人啊!
在画家村还有一个怪象之一,树根长在土壤外。特殊的土壤结构,当地人称之为“立土”。年轻时候去广西,曾听过一位老者讲过“立土”,那时候光顾玩儿,就听那么一耳朵,也没仔细琢磨。现在倒是好奇这个特性,找当地村民问问,说是王边树木特殊的生长方式。由于这些树都是长在沟边,根部的土经过长期风化后脱落,在脱落过程中,树根已经顽强地延伸到更深的土壤里。所以,形成了树根虽然裸露在外面,但是,树木依然茂盛挺拔。
走着走着,感觉不对呀!明明是王边村,怎么又变成张边村了呢?我穿越了?原来这是两个村儿,之间就隔着一条街,称之为两边村。一边是王边村,一边叫张边村儿。就像我的老家宁营村和兰营村一样紧挨着,外人不知道,就会误认为是一个村儿。
我在张边村转了一圈,这里都是什么豆腐坊啊!砂锅坊之类的。嗯,怎么说呢?比较平民化吧!我的感觉就是,王边村那儿都是大门大户,官宦之家,张边村则是老百姓的生活圈。空中打谷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亘古不变的。这里地势高且平整,既利用了风势,又节省了土地,是最理想的脱粒,扬场的风水宝地。
张边最早的居民把古窑洞上的这块平地,建成打谷场。地处最高,有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空中打谷场。一直延续了几百年,现在这里还保留了当时的那些农家工具。我也是农村长大的70后,像什么石碾呀!鼓风机之类的,我小时候也玩儿过。
豆腐坊,可能又有人要笑我了,宁儿就是个怪人,一个豆腐坊有什么好看的?告诉你们哦!这个地方可不一般,夫妻二人是地下党,以卖豆腐为名,走街串巷是收集情报的。还负责接应处理党组织的工作,这一带当时属于敌占区,夫妻二人还开设了茶馆。日军伪军倭寇常来这边消闲开会,成了地下党收集重要情报的中枢纽站。
这是最重要的情报墙,这堵土坯墙紧邻大街,夫妻二人将情报藏在土坯墙缝里传递出去。墙的土坯是用当地黏土加糯米汤充分掺和后,用青石模具制成。历经百年风雨侵蚀而不散,看看墙上历史的痕迹,诉说着当年那个风雨岁月。由于当地土层深厚,土质特殊,这里自古就有制作砂锅的传统。经过柴窑烧制的砂锅,具有透气性,吸附性,传热均匀的特点。看来,养生不单单是现代人的生活追求,自古就有了呀!
这里还有很多什么宗祠呀!什么祭祖呀!神庙之类的。这些地方我向来不喜欢,怕自己不懂,有什么不敬之处。所以都是绕道而行,就不多做介绍了。冬来,叶落。落叶看多了,在这个古朴的小小村子里,看见一树落叶,竟有别一番心意。澄净的阳光下,我安静着,微笑着,时光是如此柔软。在想,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其实就是一段距离。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出去走一走,在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看一看,激发一下麻木的热情。
诗人韩愈有诗写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儿时只懂个意思,现在体会其中的意味深长。走近一个地方,它不问我从哪里来,我也不说为何而来,感觉,遇见就是最好,不是吗?
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殊的方式让我爱上它。然后,我会心甘情愿的挥霍掉一整天的时间,闲散的在巷子里,寻找古老的影子,寻找故事里的故事,也寻找丢失的自己。这个季节,没有太多人打扰,哪怕是坐下来发呆,也是有滋有味儿的。
老街,古树,旧屋,聆听它们讲述远古的历史。来这里,我只管放慢脚步,放空心情,物语尘世之外的遗落。
一个小村庄,给予我一份淡雅的心境。一直喜欢淡的味道,更喜欢这古村的意境,此刻独我一个,在这里将心灵搁浅。
由于冬季不是旺季,像一些民俗馆,画室,陶艺馆,还有我之前提到的芝兰室都不开门。未能亲眼所见,实属可惜。画家村,我要回去喽!来个约定吧!待明年春暖花开,我还会再来,弥补今日心中所留的遗憾。
作者简介: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