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轻资产打造一个可盈利的农庄?超实用的省钱法则

农庄的特殊性,决定了必然要走轻资产路线。这次满世界乱窜的病毒,更是让我们明白,在形势多变的今天,控制成本是经营的必选项。但轻资产绝对不是众筹招商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极可能伤筋动骨的技术活儿。我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原则,不甚精密,但求实用。

1.去景观化

景区化、景观化,应该算是休闲农业的第一大坑。很多农庄花冤枉钱最多的,就是拼命搞景观。

把农庄搞得漂漂亮亮,老板心情能理解。但是游客会冲着“景观”去农庄吗?很难!毕竟你再努力,也做不过九寨沟、张家界。

农旅的核心是田园,是休闲度假,也是玩。基于田园的户外休闲体验,不仅是农庄的独特优势,也能拉长时间规划。景观化,不是不去造景。而是不去比拼景区,更多在景观小品、文创小品、在地田园景观利用上去展现自然时尚的场景魅力。

2.摘下面子

很多农庄花重金造了很多项目,但是依然吸引不来游客。为何?

很简单,因为造了太多“添彩项目”,而缺乏“引流项目”。

有很多项目看起来很亮眼,但它并不能带来流量,更多是锦上添花的“面子”。比如豪华的大门、比如漂亮的餐厅、比如某些雕塑。

等赚大钱了,“面子”工程可以搞一些。但是在创业初期,还是“里子”更重要。把钱花在能“引流”的项目上,或许更有价值。

3.砍掉瘦狗

明显的面子型项目,我们很好辨认,但是总有一些取舍,我们举旗不定,在中国这叫鸡肋,在美国这叫瘦狗。

在波士顿咨询的矩阵模型里,将业务划分为4个维度:明星型业务,问题型业务,金牛型业务和瘦狗型业务。问题型业务增长率和市场份额都双低,往往会被快刀斩乱麻式的剪除。

4.把控节奏

大部分庄主都是情怀型选手,都想把农庄做得完美,再完美一些。但是我却一再强调:不要做完美的农庄。

传统的工业思维是,赌产品类型。赌对了就赢了,赌错了满盘皆输。但互联网时代变化难测,上半年流行吃鸡,下半年流行王者荣耀。这时候的精益创业方法论就是:单点引爆、快速迭代、不断放大。

5.狠磨刀刃

如何单点引爆?简单地说,就是把资金、资源往一个聚焦点上狠砸。“好钢用在刀刃上”。

轻资产并不是省着花钱。在“核心卖点”的战略性开支上,我们要比对手花得更多,更持续。

顾客为你买单的核心理由,就是你的刀刃,其它的都是刀背。清晰地知道哪些钱不能省,才能开始省钱,正确地花钱比一刀切式的省钱要难得多。

6.优化人员

人员工资是运营支出中最高的一块。很多农庄在抱怨缺人才,人难招,更难留。其实我们更应该思考,淡旺季如此突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优化人员和岗位配置。

7.利益关联搭平台

近些年,众筹、招商、共享等概念不断火爆。大家都在想用这种模式进行轻资产打造。我想说的是,众筹、招商、共享的核心,绝不只是出让利益引资金,而是寻找到几方的利益关联性。

8.模块化运营

模块化运营有四个层面:

一个是利用社会化分工和专业机构大量出现的契机,很多项目可以和社会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二个是标准化单个项目的操作流程,增加大通过量和减少对人的依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三个是减少固定硬件投入,转而大量策划不同主题的“快闪”活动,达到快速迭代转换引爆点的目的。

9.学会借势

风口大了,猪都能飞起来——足见“借势”的重要性。

一方面是学会借政策的势能,主动对接当下政策风向和政府活动需求,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

一方面在经营上要学会借势。巧妙利用不同其他机构的需求点,以最小的投入,达到合作共赢。

除此之外,营销上我们既要造势能,也要借势。谁说找媒体推广必须要花钱?媒体也需要好的内容,他们也需要合作举办活动。

学会借势,深挖“痛点”,有时候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农庄轻资产化还包括对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如农庄食材,可以来自周边农业生产的农户;农产品配送服务可以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商;游乐项目可以直接对外引进,也可以建完后再租出去;乃至景区的日常管理也可以外包。

这样做有几大益处,规避和降低项目前期运营风险;让有限人力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腾出来,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同时有足够缓冲期,培养核心运营团队。让组织架构扁平,人力使用效率更高。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休闲农业投资人和大小“地主”中,不乏坐拥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但苦于资金有限无法开发的。那么,除开融资不论,我们可不可以做一个轻资产的休闲农庄呢?

一、休闲农庄的主要成本

首先,我们要了解休闲农业少不了的几块大成本:拿地成本;规划基建成本;人工成本;项目设计运营成本,包括后续运营维护费用。

一般来讲,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平均成本的预算投入在1万元/亩左右,也就是说按1亩地1万块钱的比例,来设计预算比较稳妥;初次做休闲农庄的话,除非财力雄厚,最好不超过200亩为佳。前期稳扎稳打,等整个现金流可以流动的时候,再加大投资,切忌想一口吃个胖子。

除了以上成本外,做休闲农业的特性,还有一个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冰山下的成本,日常运营中的闲置成本,就是季节性闲置费用。行内有句话说,休闲农业是用200天的营业时间来支付365天营业成本的行业。为什么?大多数的休闲农庄、农业公园是节假日来客,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员工没事做还要开工资,还会东想西想。

提醒:休闲农业的投资人或老板,其实完全可以有很多种省钱的方法,打造一个轻资产的休闲农庄。

从哪些地方省钱?休闲农庄有哪几大成本,就从哪些重头成本环节省钱。只要掌握好方法,从拿地、选址拿项目,到建设、人工、再到项目设计,可以省数百数千万上亿的钱,让你想象不到!

二、怎么从拿地上省成千上万的钱?

现在农地的拿地成本其实不低。休闲农业兴起之初,拿地成本,也就是每年的土地租金基本不过200-300一亩,甚至低到几十元一亩。随着休闲农业和土地流转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全国普遍超过1000元/亩,遇到高的地方,1500元/亩以上的也不奇怪。这样一两千亩的地,不算一二三产种养和建设,光每年的拿地成本就是一两百万。

拿地怎么省钱?对一些国家政策特殊支持的土地进行租赁,最省钱;其次,流转农用地的,尽量不从单个农民手里流转,从政府手里集中拿地。都能节省拿地成本。

国家政策特殊支持的土地,比如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旧矿区的生态恢复、法制基地等等。偏僻的荒地,可能省70-80%的成本都不止。还有,尽量选丘陵荒地,少占良田,选空置率高的空心村,都能节省很大征地费用。

所以,建议拿地前做好项目前期策划和开发方案,赢得当地政府部门与村民认可,会让你受益多多。

三、怎么从选址、拿项目上省成千上万的钱?

(1) 租赁或接收别人赔钱的农庄,进行运营

很多农庄都在赔钱经营,水电路齐全,厕所、停车场、餐厅、住宿一样不少,就想找合作伙伴或者将园子盘出去,这样的园区条件合适时就适合盘过来做,而且省去很多前期投入成本。

(2) 在景区切一块地方经营

做农庄要学会借势,很多景区不仅配套成熟,人流量还多,在这样的地方包一块地,做亲子农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怎么从规划和建设上省成千上万的钱?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那么农庄规划就要将投入产出比的预算做好,尽量从开始就采用轻资产模式;降低公司资本投入、特别是生产领域内的大量固定资产投入。

具体说,如果本身自然条件好,尽量不要多动土,充分利用自然、农业资源和好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和建设。如果自然条件不好,可借助于园林建造和景观设计的理念,用农作物和苗木花卉来造景。

五、怎么从项目的软硬件设计和运营上,省成千上万的钱?

如果有创意,农庄都能不花钱,变废为宝。比如,废矿泉水瓶能变身鲜花,废铁盆能替代昂贵的花盆,废铁碗摇身一变,就成了新鲜的蘑菇,等等。这种做法,既省掉一笔硬件费,农庄还能秒变“高大上”,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IP,大大提升农场逼格。庄园里有这样的“风景”,相信会有不少游客争相拍摄。

做亲子农庄的理念是“轻投资,重运营;浅开发,深研发;轻设施,重内容”,其实,这个思路很大程度上也适合于休闲农业——尤其是财力有限的中小农庄主,更值得好好琢磨。

多用项目运营代替硬件建设,多用创意代替设施。不一定非得是价值数十万数百万的繁华游乐场、光怪陆离的光影设备。一个土沙坑,几件破衣衫,就能设计成一个个可以营收的项目,日常还不需要专门养人来运营维护,省的钱何止成千上万?

六、怎么从人工成本上省成千上万的钱?

园区人员配置,专业运营管理人才、大学毕业生、当地淳朴的农民伯伯3合一。第一种人要精要少,城里的白领也难招,因为休闲农业的项目通常都远在市郊,乡村生活相对辛苦单调,不如大都市生活娱乐便利,相对的待遇也要更高。所以,少从城市派人,尽量招当地人。

雇佣当地的留守老农和妇孺,成本是比较低的。优先招当地人,既可以省成本,也利于获得当地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和居民的认可。

七、怎么从外包和平台化运营中,省成千上万的钱?

许多游乐项目,看似初期成本不大,但是非一次性投入。后期往往要配专人长期维护,那个成本就不少了。做休闲农业(包括家庭农庄、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大忌:越做养的人越多,资产越重!有位过来人曾感叹道:“项目越多,工人越多,工资越多,死得越惨!”

运用外包,和平台化思维,可以尽量少投入,少养人,实行“轻资产”化运营。外包不用说,单说平台化思维。游乐项目可以直接对外合作引进,可以先租后建甚至只租不建,甚至引进过来不但不出钱,相反还收租金。

所谓平台思维是指,核心项目自建,不过其他项目不一定想着什么都是自己来干。可以合作,可以联营,也可以外包收租金。但求所用,不求所有。自己的主营收入在哪里,其他的,统统可以外包或者联营。这样投入更少,资产更轻,收入更稳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