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6)通货紧缩蔓延到生活必需品的后果

当通货紧缩蔓延到生活必需品,形成物价普遍下跌趋势时,就会开始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最后是生产萎缩,囤积居奇(政府限售),物价奇高,民不聊生。

其原理是这样的:

消费萎缩后,引起生产萎缩;生产消费萎缩,带来GDP下降;GDP下降,导致人们收入减少;通货紧缩又使人们不敢借钱消费,无人借钱,银行无法创造信用货币,M2就无法提高,继而货币进一步紧缩,又导致物价再下跌,,,

这就是过去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历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当通货紧缩进入到这种恶性阶段,即使印钞票,财政扩张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因为纸币已经变成了废纸。

最后的结果:无限的债务将大部分被消灭,中产以上家庭回归赤贫,贫富分化将大幅缩小。到这个时候,经济才会触底回升,市场经济又将逐步走向通货膨胀,进入繁荣时期。

实际上,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需要自我调整,需要自我修复的过程。

那么,如何来判断通货膨胀周期和通货紧缩周期?

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周期,货币增长和债务增长总是一波高过一波的往上行。具体来说就是,总体债务不断走高,伴随M2总量不断走高,一浪高过一浪。

在通货紧缩周期,情况则相反,货币增长和债务增长将一波低过一波的往下行,M2总量不断走低,一浪低过一浪。

根据以上规律,我们大体上可以自行判断一下目前中国经济是在通货膨胀周期,还是已进入通货紧缩周期了。

相关资料,从1980年到2013年,中国M2货币总量年平均增速高达17%。但2013年后M2增速明显减缓,低于14%,2016年只有11.3%。同期债务增速也在减慢。

如果给M2做个历史曲线图,可以看到,M2增长在2013年、2014年偏离指数增长,进入一个拐点。在2016年进入一个加速下行的拐点。2017年前3个月,M2增速分别为11.3%、11.1%、10.6%,明显的一波低于一波。

那么,2017年末中国货币总量M2达到167.68万亿元。是不是超发货币?请留意下文。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