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熏鸭脯为什么会有焦糖味?

『 大木桶与甘蔗渣成就出的美味。』

前些天重温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其中有一集介绍到了潮汕的熏鸭脯,画面中的街道与我的老家颇有几分相似。那一个个被烟熏得乌黑的大木桶和冒着热气的鸭脯,令我在恍惚间闻到了一阵熟悉的甜甜熏肉味。

熏鸭脯多出现在汕头潮南区和潮阳区人民的餐桌上,至今仍是拜神祭祖的重要供品。《舌尖上的中国》中拍摄的是峡山镇的熏鸭脯,这一美食其实在潮南区许多乡镇都有制作,只是各家的腌料配方不同,味道上呈现细微的差别。但无论相隔多远,熏鸭脯的制作手艺都无太大变化,尤其是在进行最后的熏制时,必须使用甘蔗渣来完成。

据流传较广的说法,当年的烟熏工艺是随潮汕商人从江南地区来到潮汕大地的。人们在学习这项工艺的同时又做了新的探索,用甘蔗渣将原先的熏材取而代之,从而造就了熏鸭脯独特的制作手艺和香甜味道。

在家乡,老一辈的人也称熏鸭脯为鸭示。熏鸭脯的店家门口,常摆放着两样标志性的物品,一个是早已被烟火熏得乌黑的大木桶,一个是成袋装起来的甘蔗渣。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因为熏鸭脯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所以其制作场地通常选在通风的室外。每逢时节和过年,都能瞧见熏鸭师傅忙进忙出的身影,有时脸上沾上了烟灰都来不及察觉。

传统熏鸭脯的制作过程较为繁杂。新鲜的鸭子从胸膛处被剖开,洗净残留的内脏和杂质。处理干净的鸭子需过上一遍白醋水,去除异味的同时也便于腌渍时更快入味。

再将红糖、白糖、盐和香料粉末按比例调配成腌料。糖决定着熏鸭脯成品的外观和味道,其用量是绝不能吝惜的。将这些腌料仔细地涂抹在鸭身各处,静置腌渍入味。完成腌渍的鸭子用细竹条撑开,再挂起风干,使其表皮脱水。

完成以上步骤后,便可准备熏制。将鸭子整齐地挂在大木桶的内壁,木桶底部放有一个炭炉。先用炭火慢慢地烘烤,待到鸭身进一步脱水完毕,就可以开始往炭火上放置甘蔗渣。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潮汕话一般将渣念作粕,所以甘蔗渣多读作甘蔗粕。甘蔗粕由于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大量烟气。在烟雾的包围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与烟气中的成分结合反应,鸭子的外皮逐渐呈现鲜亮的红棕色,各路风味物质摩拳擦掌,准备登场。

在接下来三至四个小时的熏制时间里,熏鸭师傅要时刻观察烟气的变化,不断地添加甘蔗粕,以及给鸭子翻面。升腾的烟雾中,忙碌的人无暇顾及别处,汗水流淌又蒸发,烟雾缭绕间,一股甜香味儿脱颖而出。

待到烟火熄灭,一只只冒着热气的熏鸭脯被挂起来冷却,油润红亮的外皮十分惹眼。熏肉味、焦糖味、香料味趁着热气,拥挤地弥漫在店家附近,在这种多重风味的攻势下,人总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熏鸭脯不一定需要趁热吃,尤其在天气炎热的夏季,放凉了吃更具一番风味。放凉的熏鸭脯,其外皮更加紧致弹牙,细细地咀嚼,让味蕾感受各种味道的变换。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回荡在口腔中香甜的焦糖味,厚实而颇有余味的烟熏味,点缀其中的香料味,每种味道好似分明却又融为一体。与鸭皮一样值得细细品尝的,还有鸭头和鸭脖。

这两处的肉少,加上长时间的熏制,其水分和油脂早已蒸发殆尽,变得与肉干无异。但正是这种在夹缝找肉的过程,更加挑逗味觉。人们在感知味道的时候变得更为灵敏和贪婪,即便是意外烤焦的地方,初尝虽觉得苦,但接着再品尝,会发现苦中带甜,甜中透着香。

在鸭皮的包裹下,加上熏制时熏鸭师傅不厌其烦地翻面,鸭肉中的汤汁油脂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即便是瘦肉部分也能干而不柴。

我最喜欢挑鸭油多的部位吃,比如鸭腿周围的肉。这个位置瘦肉少脂肪多,在高温的熏制下,油水逐渐蒸发,外层慢慢被烤焦,仅存薄薄的一层鸭油被包裹在中间,这一口焦香令人着迷。彷佛熏鸭的一切味道都浓缩在这里,满是惊喜。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将这种惊喜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是用相同工艺制作的熏猪头肉,经过更为细致的处理和腌渍,猪头肉无丝毫异味。长时间的熏制逼出多余的油脂,熏猪头肉的口感变得像瓜果那般爽脆,而爽脆中带着悠长的甜香和浓郁的烟熏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在气温较低的季节,热气腾腾的食物更得民心,冰冰凉的食物难免缺少了些烟火气,即便是经过烟熏火燎的鸭脯也难逃这个规律。

老家那边有一家面汤店,经营到现在已经是第二代了,自我记事起,他家就只卖一种面汤,就叫“鸭脯面”。

“鸭脯面”的做法十分简单,将面条烫熟,然后加入切好的熏鸭脯,稍微再烫上几秒,将二者放入碗中,撒上蒜蓉酥和葱花香菜,淋上清汤,眨眼的功夫,一碗冒着热气的面汤就端上桌前。随着熏鸭脯在面汤中浸泡时间变长,面汤的味道也愈加浓郁。彼时,一口面条,一口肉,最后一口汤增添回味,一碗面条很快就见了底。

电影《人间小团圆》

把熏鸭脯直接隔水蒸热也是办法,但是我不建议这么做,那样不仅容易带走鸭身中的油脂和水分,更白白浪费了熏鸭脯的风味。

我习惯在煮米饭的时候将熏鸭脯加热,将熏鸭脯切好,等电饭煲中的米饭煮至保温时,把熏鸭脯摆放在米饭上面,依靠米饭的蒸汽和电饭煲的保温功能,将熏鸭脯慢慢“捂热”。

等到开饭时,热乎乎的肉配上一碗吸收了熏肉气味的白米饭,一举两得,不仅保留了那份朴实厚重的烟熏风味,还为平淡的白米饭增添了一丝甜香。若是把熏鸭脯换作熏猪头肉,那或许也将成就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另一段佳话。

美食节目《寻味四川》

唯一相同的是,不管是吃熏鸭脯还是猪头肉,我都会感慨这熏制工艺为食物带来的别致口感与香气。唇齿之间,味道也仿佛也在演绎一段段别出心裁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