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行散记
清明假期和表妹一起去天津玩,虽然已经是第二次去,却有了不少出乎意料的新感受。
我是坐城际去的,从北京南站到天津站,全程35分钟。在解决行政条块分割问题上,科技和经济是先导者,也是决定者。落座后掏出手机刷新闻,依旧是铺天盖地的雄安特区。朋友圈里喜气洋洋,我也不禁开始畅想大唐的光明前景——现在言必称京津保,但京津唐的提法也由来已久嘛。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唐离首都不比你保远多少,而且向来是围省财政收入担当......
天津也已被共享单车占领,尤其是假期,满大街黄黄橙橙,也夹杂着点蓝绿。我们老家在东北一座四线城市,还无缘引进共享单车,因此表妹是头一回知道这种玩法。她扫码注册,交了押金,我俩开始骑着自行车穿越大街小巷。去年我到天津时还没有共享单车,出行要么公交要么地铁。这次骑着自行车慢慢看,感觉自己更真实地“在”这座城市。
公交车多走大道,因此所见多为高度相似的新建筑。骑自行车却可以在原来的租界走走停停,仔细看每栋小洋楼和上面的文物标志牌——啊,这个是奥匈帝国使馆。骑累了就找个居民区的长椅坐下,看奶奶带着小孩晒太阳,看一只胖胖的狗缓慢移动。我拉开书包拿出昨天买的草莓,却发现上午排队检票时被挤成了草莓酱。
我们去了静园,它原来是陆宗舆的宅第,溥仪退位后住在居住在此,后来在土肥原贤二的策动下于此离开天津前往长春,成了满洲国的皇帝。去年到天津其实主要就是为了看它,那时正沉迷《我的前半生》无法自拔。今年看了《我的后半生》,再次来到静园,买票的人在门口排起长队,园里熙熙攘攘,名之“闹园”似乎更为恰切。
晚上骑车沿着海河去看天津之眼(注意是“看”不是“坐”,穷),我突然想起老家那条母亲河,也是上面架着桥,一到晚上流光溢彩,风吹过时有点河水的腥味,人们沿着河岸散步。表妹突然在后面喊:“像不像XX河?!”我扶了一下黑框眼镜:“我也在想呢蛤蛤蛤!”
和北京相比,天津没那么“着急忙慌”,加之这次没有具体的行程,我也找到了久违的心静——什么这个那个都去他妈的,两天不琢磨死不了。晚上坐公交车,我们并肩坐一排,车厢没有开灯,人们看不清彼此的脸,只有窗外的建筑光彩夺目。我突然鼻子一酸,几乎滚下泪来,但下一秒立刻提醒自己要理智,假装四处看风景。
4日上午离津,我俩都在天津站出发,两列车差十来分钟。在检票口目送表妹离开,想起去年大概也是这时候,她第一次一个人坐了一夜火车到北京,两天后又一个人回去。我也是这般目送她,情景仍历历在目,唯有暗叹一句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我也检票离开,再见天津。
如果你也是只刺猬
请拥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