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对环境和资源-----碳中和---锂电氢能生物柴油---所需材料
公司通过太阳能生产“绿电”,用绿电电解水生产“绿氢”“绿氧”,并首创将“绿氢”“绿氧”直供化工系统,替代部分原料煤、燃料煤生产高端化工产品,率先实现了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产业化示范。目前,公司绿氢综合成本高于化石能源制氢,但这种替代是一个逐步替代的过程,完全替代计划用20年时间。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新能源制氢的成本会逐步降低,逐步实现与化石能源制氢成本相当,并进一步实现低于化石能源制氢成本。感谢关注。
碳中和政策提出以后,新的煤化工项目审批难度加大,行业门槛进一步提升,未来煤制烯烃的竞争将集中在现有的几家煤制烯烃巨头之间进行。
公司背靠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之一的宁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目前拥有煤制烯烃,焦化以及精细化工三大主营业务,未来公司将延续横向和纵向领域的布局,打造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龙头企业。
技术与成本双驱动,烯烃板块优势明显
在当前70美元/桶附近的油价下,煤制烯烃项目的成本比油制低500-1000元/吨附近。另外,即使对比同类煤化工企业,公司的成本也是笑傲群雄,这主要得益于资源腹地带来的原料优势、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以及折旧及摊销等多方面打造的成本护城河。
聚烯烃产品的中长期价格依旧向好,主要基于以下判断:供需层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聚烯烃需求前景向好;成本方面,国际油价逐步复苏,将为聚烯烃的价格提供更高的成本支撑;产品层面,公司三期以及内蒙古项目中的专用料以及高端料的增加将为公司产品提供更高的溢价等。
行业格局有望重塑,焦炭业绩继续增长
受益于较高的煤炭自给率以及灵活的原料配比带来的成本优势,公司焦炭板块的毛利率与西山煤电、开滦股份等煤炭基本自给的公司相近,但是与金能科技、宝泰隆以及山西焦化这些精煤自给率偏低的公司相比,毛利率要高10%-20%。
焦炭产品中长期价格仍然向好,一方面,焦炭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存量供应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内蒙古能源双控政策也在逐步实施,焦炭新增产能将十分有限,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谋求长远布局,成长空间可期
在已经实现目前规模的情况下,公司的扩张并未止步。其中市场最为关注的是内蒙古400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该项目已经纳入当地总体规划,产能将如期投放,届时公司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放大。
公司积极拥抱国家双碳战略,项目规划具有前瞻性。其中一体化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是对双碳战略的实际部署,项目将于2021年底全部建成,合计年产氢气2亿标方,氧气1亿标方,可以减少企业5%的碳排放总量。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提高转化率,将绿氢成本降低到化石能源制氢平衡点,届时企业将进一步扩大规模,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84亿、79.6亿、107.72亿元,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82元、1.09元、1.47元,对应PE分别为18.88、14.2、10.49。综合相对估值与绝对估值法,公司合理股价为18.04-19.18元,目前的股价有所低估。考虑到公司多个项目有望落地,叠加烯烃和焦化行业盈利长期向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焦炭平均单价为1716.61元/吨,同比上涨61.31%,影响一季度焦炭业务收入增加6.71亿元。公司300万吨/年煤焦化多联产项目预计2021年底投产,届时公司焦化总产能将达到700万吨/年,成为独立焦化企业中产能最大的企业之一。
成立子公司发展光伏发电制氢,碳减排变现将提升公司盈利。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0亿元在宁夏宁东设立全资子公司,通过太阳能发电制取绿氢用于化工生产。2021年初,公司200MWp光伏发电及20000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部分建成并投入试生产,年产氢气1.6亿标方/年,副产氧气0.8亿标方/年。项目综合成本可以控制在1.34元/标方,其中总度电成本为0.121元,与目前火力发电度电成本0.25元左右相比较低;每方氢气的成本可控制在0.7元,与目前化石能源制氢成本每标方0.6元接近。未来公司还将加速技术升级,使新能源制氢的综合成本接近甚至低于化石能源制氢成本。另一方面,央行行长易纲预计,今年6月底中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运营,届时公司可将绿氢所减少的碳排放量进行变现,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体现管理层看好公司前景
甲醇自给率提升带来经营质量改善。受宏观经济复苏影响,公司2021年Q1聚乙烯和聚丙烯售价同比上涨1150和990元/吨,烯烃端营收同比增长30%。焦炭方面,2020年山西严格执行去产能政策叠加钢材需求良好,公司外售焦炭价格上涨650元/吨,焦炭营收同比增长59%。公司220万吨甲醇产能在2020年6月全面投产,240万吨红四煤矿2020年10月试生产,新建产能投产大幅提升公司甲醇和焦煤自给率。在今年一季度原煤采购单价同比上升33%的背景下,营业成本只上升4.7%,主要源于甲醇自产比例提升,根据我们测算,公司2021Q1外购甲醇价格比自产贵450元/吨,按照220万吨甲醇满负荷运转计算,一季度55万吨甲醇可同比增厚2.4亿元净利,公司2021Q1毛利率和净利率较去年同期上涨15和12个百分点。
未来几年每年都有产能投放计划,高壁垒铸就煤化工龙头企业。公司目前300万吨煤焦化多联产项目预计2021年投产,宁东三期100万吨烯烃预计2022年底投产,其中25万吨EVA项目预计2023年上半年投产。内蒙古400万吨烯烃一期260万吨已取得内蒙发改委核准,目前正在进行环评申报等审批工作,公司力争2023年底建成投产。公司凭借优异的工程实力和管理能力将烯烃成本做到曲行业最左侧,预计内蒙项目投产后烯烃成本还可下降400元/吨。全部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拥有700万吨焦炭、620万吨烯烃生产能力,努力打造国内成本与规模领先的煤化工龙头企业。
-------------------------------------------------------------------------------------------- 宝丰能源亮相央视《新闻联播》
公司始终坚持走清洁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路线,打造了集“煤、焦、气、甲醇、烯烃、聚乙烯、聚丙烯、精细化工、新能源”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实现了以煤替代石油、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生产近100种高端化工产品,有效填补了国内高端化工产品进口缺口,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秉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科技创新,立足源头治理,实施了国家级太阳能电解制氢综合示范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共使用30台单台产能1000标方/小时的高效碱性电解槽,配置了完善的检测和控制仪表,并结合DCS、SIS自控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年产2.4亿标方绿氢和1.2标亿方绿氧,是全球单台产能最大、单厂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目前,已有10台碱性电解槽投入运行,2021年底将全部建成投产。
随着新能源制氢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将每年额外减少煤炭资源消耗约38万吨,额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6万吨,消减化工装置碳排放总量的5%,力争用10年完成企业50%碳减排,用20年率先实现企业“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