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和“一炁”的逻辑关系,深刻!

“一”或“一炁”在丹经中一般又被称为“先天炁”、“真铅”、“大药”、“还丹”、“黄芽”、“金华”、“谷神”、“圣胎”、“刀圭”、“真阴阳”、“婴儿”等,异名众多,不胜枚举。虽不免令人眼花缭乱,但究其实质是依道而确立的最具一般性的范畴,并与道保持着最紧密的逻辑联系:

1
正如老子哲学中的“一”之于道一样,内丹学中的“一炁”与道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就体而言,“一炁”具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超越性。

它超出名相,非感官所可迄及:“此气非色非空,无形无象,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因此从主体经验的根源上,“一炁”只能来自虚无,所谓“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当然,这里的“虚无”一方面是对“一炁”本质的规定,而另一方面则是暗示主体经验到“一炁”的心灵状态必须清静无欲。

就相而言,“一炁”具有“道之为物”实在性。

《性命圭旨》云:“一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也。以其流行谓之炁,以其凝聚谓之精,以其妙用谓之神。始因太极一判,分居阴阳二体之中。”又曰:“道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也,曰炁也。”精、炁、神为炼丹的基本“药物”,而三者都是“一”,都可归结为“一炁”作为“道之为物”的实在性。

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是说虽然道本来虚无,但虚无中却有呈现其实在性的信实可靠的契机。内丹家则直接把这一信实可靠的契机诠定为“一炁”:“真一之炁,生于天地之先,得于虚无之中,恍惚杳冥,……”

“恍惚窈冥”,是“道之为物”,即“一炁”的可经验性,是无和有的统一,同时与此相辅相成的,主体也必然在“恍惚窈冥”中直观“道之为物”,即在“虚极”、“静笃”之中静候无中之有,有中之无。

就用而言,“一炁”具有道创生天地万物以及万物归根复命的全部神妙不可思议的功能。

天地、阴阳、五行、万物、乃至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炁”变化而来:“未有天地混沌之前,真铅得一而渐生天地、阴阳、五行、万物,此证金丹先天一炁也。以先天阳丹点己阴汞,化为纯阳,更假阴阳符火进退抽添,十月功足,形化为炁,炁化为神,神与道合,而无形变化不测。故能出乎天地之外,立乎造化之表,提挈天地,陶铸阴阳。陶铸者,先天一炁之使然也,故曰:妙绝无过种子(真种)。

02
“一炁”与道具有必然性的互动关系。

从“一炁”向道的开展过程,正是从实体到根据、现象到本质的深化过程。

在内丹学中,“后天”和“先天”是一对具有实体和根据、现象和本质意义的概念。所谓“先天”是指先于生命现象,作为生命根源而存在的无形无象之物,为道。“一炁”,属阳,在人身则为元神、元气、元精三者;“后天”指现象、万物,尤指有形有象之物,属阴,在人身则为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

“后天”由“先天”变化而来,“先天”为“后天”的逻辑根据。金丹逆返之道,就是于后天众阴之内,“恍惚杳冥”中捉取“一炁”作为“道之为物”的一点萌兆,中经十二支辰位如天地日月般的循环运行,数历诸如冶金般的煅炼、温养、沐浴,化尽后天阴质,呈现“一炁”之通体纯阳光华,进而还原为本来先天之道,这一过程与从实体到根据、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是一致的。

由“一炁”展开为道,无须别求任何手段,“一炁”中包含了展开为道的全部契机和可能,换句话说,由“一炁”展开为道即是道的自我展开过程,道自我展开的各个环节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内丹的经验实证上,都以“种子”的形态潜藏在“一炁”中。因其本身为纯而无杂的道种,故被称之为“真种”。

从个体修正的逆返意义上说,道就是由坎中之纯“一”逻辑地发展而来,所以“一炁”反而成了道之根源,即成道之“祖炁”。

刘一明曰:“太极未分之时,道包阴阳,太极既分以后,阴阳生道。”《丹阳真人语录》云:“道者何物也,祖炁便是根源。”薛道光云:“大道之祖,不出一气而成变化。”另一方面,从“一炁”复归于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对道的实在性的说明和论证。

总之,在内丹学中,没有哪一个范畴比“一炁”同道的联系更为密切和突出,以此为起点构筑内丹学体系,能使整个理论成为稳固而有序的系统。

(0)

相关推荐

  • 深入浅出话内丹之炁论(二)

    2021/10/19 北戴河中医气功 Third  Year 道生一 <道德经>开篇明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

  • 《道德经》精髓是什么?下 道论与德论的逻辑关系

    上前边的文章分别介绍了<道德经>道论和德论的主要内容,我们现在试着分析一下老子道论与德论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什么是自然?自然与道究竟有什么关系? 有学者认为,老子讲道主要是讲自然.可 ...

  • 陈辉:字与画的逻辑关系

           中国文字是从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图画中分流而来的,进而演变成为象形文字,再经过抽象提炼,以线条为主要艺术表达形态,是独立发展成型的一个艺术门类.书法和绘画之间因为很多的共性,始终存在着相 ...

  • “三观”的本质及其逻辑关系

    人们常说"毁三观"."三观不正"."三观不合",其中所谓的"三观"就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三观&quo ...

  • 横向分析设空处之间的逻辑关系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选词填空的题量和难度均不可小觑,题干本身阅读量不大,分析起来不会太费劲,但是往往会设置一些迷惑选项,需要我们辨析词语差异,尤其是近义词的辨析,最终陷入纠结许久却仍旧做不对题目的尴尬 ...

  •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脏腑精气阴阳各自的概念.作用及其逻辑关系,中医理论及临床方面的教科书中虽然提及,但没有详细而明确的论述,致使某些中医专业的学生和青年医生对此模糊不清.本文依据<内经& ...

  • 围棋与天人合一一:围棋为什么最接近道?浅谈围棋与道的逻辑关系

    人类物理学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是目前人类科学的最高成就,这两个理论成就,让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对论尤其是广义相对论表述的是物质和宇宙的宏观世界,量子理论表述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这两种理论 ...

  • 借助流程图来分析多层IF嵌套中的逻辑关系(菜鸟必看!)

    公众号回复2016   下载office2016 IF函数是我们日常使用较多的一个函数,往往用来判断各种逻辑关系并且得到对应的结果,单独使用一个IF函数,或者两个IF进行嵌套使用,通常比较容易,但是当 ...

  • 实证角度看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与死刑适用之间的逻辑关系

    ​    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与死刑适用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初探 作者:曹春风律师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们自己搞的毒品犯罪辩护研修大.小班上,还是被外聘就毒品犯罪的辩护问题进行的讲座,我始终围绕对证据的审 ...

  • 逻辑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逻辑的本质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的联系方式,通常表现为:属性.相互影响.变化趋势.规律,等). 逻辑有N多种. 哲学是人为的学科.哲学思考的逻辑是形式逻辑. 语文也是人为的学科.语文的逻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