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良心,是谁的错?

冤家母女

上周,一对母女前来咨询。

女儿嘴角开了一个血红的口子,还没有结疤。

妈妈戴着帽子,帽檐下能够看到雪白的纱布,显然头上也受了伤。

原来,就在前一天,母女俩在家里打了一架。

后来了解到,这已经不是她们第一次打架了。

只是,这一次“战况”比较激烈,两个人都挂了彩。

据女儿描述,当时整个客厅到处溅的都是血,除了小部分是她妈妈额头流的血之外,大部分都是她的鼻血。

最后,女儿打电话报了警。

在警察的指导之下,她们才想到通过求助心理咨询,来解决她们当下的矛盾。

“白眼狼”是自己养出来的

咨询中,母亲不停的埋怨孩子是一个“白眼狼”,倾诉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了全部,但是,这孩子不但不知道感恩,而且平素对她吆五喝六,稍不如意就撒泼耍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以前,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她都选择了隐忍。

但是,从去年疫情开始,孩子开始不认真学习,想着法子要手机玩。然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到了今年开学,连学校都不愿意去了。

为此,母女俩经常发生冲突,由刚开始的互相争吵,发展到最近频繁的发生肢体冲突。

这次打架,就是因为手机使用的问题母女俩再次发生了争执,女儿动手抢手机时,她稍加阻止,女儿就拿起手机砸狠狠的到了她的头上。

活该与应该

对于妈妈,孩子内心里充满了怨恨。

在她的记忆里,都是各种妈妈对她的不好:从幼儿园用充电线抽她,到小学三年级拆散她和她闺蜜的友谊,再到近年来对她的各种唠叨以及殴打。

但是,当有几次她妈妈因为和她发生了冲突而离开家,准备到朋友家暂住时,她又会不停的给妈妈打电话,催她回家。

为了报复妈妈“抛弃她”的行为,她会把妈妈的衣服全部扔到楼道,把家里面能砸的东西全部都砸了。

甚至,有一次她警告妈妈,如果妈妈再不回来,她就要把家给烧了。

对于妈妈在咨询中抱怨的内容,她的回答是:都是她活该。

而对于妈妈为她所做的一切,她的回答也很干脆:那是她应该的。

事无巨细的为孩子服务,其实是在“控制”孩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到孩子这样的表现,很容易就会给孩子一个“白眼狼”的标签,并给予孩子妈妈以深深的同情。

事实上,她们身边的所有人基本上都是持这种态度。包括那个一直以来,和孩子妈妈关系很僵的孩子爸爸。

心灵的入侵者

如果一个躯体里住着两个灵魂,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有可能是两个灵魂和谐相处,共同支配他们的躯体。

也有可能是经过一番争斗之后,由一个灵魂作为主导,另外一个灵魂只能成为依附。

但是,如果两个躯体只拥有一个灵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很有可能就是这两位母女的表现。即使在一起很痛苦,也不能有片刻的分开。

也就是说,这一对母女的心灵是融为一体的,互相之间没有边界,就像是两个人只拥有一个灵魂一样。

而这种情况,一般只会发生在孩子还没满三岁的母子关系中。而当下这种不正常状态的形成,始作俑者肯定是孩子的妈妈。

所以,真正值得同情的是孩子,而不是她的妈妈。

因为,在孩子出生之前,作为一个成年人,她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心灵世界。

但是,在孩子成长到需要独立起来,要对自己的心灵世界负责时,她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完成这一历程,反而是粗暴的破坏了孩子的这种努力。

妈妈认为自己是在为孩子好,往往却是在侵入孩子的“心灵”

也就是说,孩子的妈妈是孩子心灵的入侵者。

自作自受

所以,这个妈妈今天的遭遇,完全可以说是自作自受。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她生活中最大的成就就是生了一个女儿,并且在她的陪伴、管教之下,成绩一直很优异。

这种成就感让她上瘾,是她生活中唯一快乐的来源,为了让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她几乎包办了孩子除了学习之外,所有的生活事务,孩子只要学习就行了。

她所做的一切,似乎是在为孩子无条件的付出。

事实上,却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控制孩子,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成为为自己创造“快乐”的机器。

这和一个农夫为了喝牛奶,而饲养奶牛没什么区别。

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给奶牛自由。而这位母亲,显然也不会心甘情愿的给孩子任何自由。

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识已经接近成熟。

孩子有了强烈的自我独立的愿望。但是,由于在她的现实生活以及情绪、情感,长期与妈妈深度捆绑。

所以,她不得不在现实以及情绪、情感方面依附于妈妈。

而为了让妈妈能够持续的为自己在现实和情绪、情感方面服务,她先是用“成绩”,后来是用恐吓、情感虐待,来逼妈妈就范。

也就是说,在自我意识上,孩子已经到了该独立的年龄。但是,在现实层面,以及情绪情感方面,她还远远无法断奶。

解决方案

1、妈妈要拓宽自我价值的领域

熊猫因为只能以竹子为生,所以活成了濒危动物。妈妈如果过度依赖孩子给自己提供的自我价值感,那么最终必然走上控制孩子、侵犯孩子心灵世界的道路。

如果孩子能够像本文中的女孩那样懂的反抗,那么这个孩子还有的救。

但是,很多的“乖孩子”一生都没有走出妈妈的控制,要么早早的陷入抑郁,要么浑浑噩噩的就过了一辈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世界他们根本就未曾来过。他们一直只活在自己心灵的一个角落,这个身体只是他们妈妈的提线木偶而已。

母女之间一定要有明确的边界

所以,妈妈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不要忘记自我的成长。让自己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2、妈妈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情感边界

孩子在刚出生时,是没有情感边界的。他们的心灵和母亲的心灵是融为一体的。

而随着年龄的成长和自我的发展,孩子才有发展出自己的情感边界的可能。而这个过程,最需要的就是母亲的支持。

而良好的情感边界一旦建立起来,妈妈和孩子之间就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而不是陷入情感纠葛中互相伤害。

3、培养孩子,要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

很多妈妈并不是故意的要侵犯孩子的心灵,只是由于她们教育理念的扭曲,导致她们不自觉的就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当下,大部分父母在培养孩子时,过度的重视孩子的外在表现,因为急于取得一个好结果,而忽视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今日测试:

给孩子心理“断奶”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会持续很多年。

每个家庭是要根据孩子的现状来操作,不可操之过急。但总的来说目标是明确的,让孩子独立行动,做决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给孩子能够自己驾驭的足够空间,给予情感支持而不是代替孩子做他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强硬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你的照料会让孩子无法“断奶”么?快来做个小测试测一测吧。

指导语:请按照你过去的实际经验或你对自己的了解来回答以下问题。

每道题目选择A记1分,选择B记0分,最后把分数加起来计算自己的总分

1、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更容易

A、教会孩子独立的生活技能,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B、一手包办,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2、当你孩子自发的做一些事情,通常你会

A、观察一下,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B、及时打断,孩子有他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3、以下两种观念,你更倾向于哪一个

A、孩子应该逐渐养成独立的能力,要有自己的担当,学习和特长尽力就好

B、孩子应该有足够好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特长,其他的不是特别重要,长大后自然就好了

4、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你

A、给孩子的不少不多,他需要独立成长

B、会付出太多的辛苦,所以孩子应该给你足够的回报

5、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A、孩子的事情,有他自己想着,我只要提供物质并偶尔提供帮助就好

B、总是需要我帮忙想着孩子的事情

6、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情景时

A、我的孩子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快速行动

B、我的孩子总需要大人的指导,才能行动

7、孩子的业余时间,通常会怎么安排

A、给孩子一个选择范围,跟孩子协商选出一个最重要的,留下相当的自由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

B、选择对孩子好的活动,说服孩子,然后把时间排满

8、当孩子遭遇了挫折,你会怎么办

A、询问孩子的感受,等孩子说话,如果孩子愿意,就一起分析原因

B、鼓励孩子,给孩子打气,告诉他失败没什么,别灰心,加油继续前行

分数与结果:

本测验的得分在0-8分之间,分数越高,孩子越容易心理“断奶”,但过早心理“断奶”不一定总是好事,也会有风险,对父母的照料质量和给孩子的心理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分以下:您需要更多的“放手”才更容易让孩子断奶,想让孩子“断奶”,最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对自己负责,这么做的好处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虽然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小的错误,但是在成人之后因为拥有太多的经验,长大之后反而更加容易独当一面,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懂得感恩的人。

反之,如果过度保护,虽然孩子成长中会少走弯路,但接受了太多的保护,反而难以一个人承担起自己的生活,成人后更容易在大事情上栽跟头。

孩子的好成绩和好习惯,在长期的时间上看,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共存共生的。

4-5分间:通常来看,您给孩子的空间是合适的,您不用太担心,您的孩子不容易出现无法“心理断奶”的情况,您只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适时的提供必要的支持,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逐步放开控制即可;

例如小时候给孩子有限的选项,让孩子选择,青春期的时候对不痛不痒的事情不太在意,让孩子独立的思考,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参与讨论,讲事实,不讲结论。

这样您的孩子在青春期后会自然的成长为一个独立优秀的人。

6分以上:您的孩子很容易心理“断奶”,但如果照料不周的话,也容易出现“奶水不足”的情况,相比较而言;

您的孩子需要更多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孩子情感脆弱的时候,过早的独立并不总是好事,同时过早的独立也很容易造成与父母的感情链接不深,同时孩子也容易遭遇自己处理不了的挫折,就像小狮子过早的面对狼群一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能应对过去自然成为一代王者,如果不能则容易留下心理阴影。

所以这对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够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孩子及时而必要的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