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法喉头位置的不同说法(3)京剧高喉演唱说
◆ ◆ ◆ ◆
京剧唱法喉头位置的不同说法
张再峰
◆ ◆ ◆ ◆
京剧高喉演唱说
笔者认为,京剧演唱的喉位与美声唱法的喉位相比较,美声唱法的喉位低前深,像平常大“打哈欠”时的低喉位(“哈欠”时的口越张得大,喉头就越低、越深,其歌唱声道也就会越长)。而京剧演唱的喉位,则是平常静止时的喉头位置,与美声唱法相比,也就是半“打哈欠”的状态。京剧演唱的喉位可说是“高喉位”即“高喉歌唱”。因京剧演唱的高音多、密集,且时间长,这种喉头位置的演唱,声道变得短浅,汉语的高元音多,发音位置偏高,在保持整体高位置(面罩)歌唱时,头部会有自然、轻微地向前上方倾向,但在保持喉头的静态低位置时,喉头也就不会像美声唱法那么低深,因此,这种唱法适合在这种短浅声道中歌唱,演唱时元音的各次共振峰方便向高频方向推移,可提高汉语咬字的清晰度。所以共鸣腔体的高频特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用“丹田气息”和这种“静态低喉位”的声道演唱,是气息与喉头相对运动平衡的结果,声音不挤不压,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声的潜力。京剧演唱并不是那种歪脖仰头、下前伸、力竭声嘶地、像喉头在吞咽时的高喉位置演唱(用手抚摸在吞咽时可感觉喉斗的高位置)。
京剧演唱讲究“提拎劲”、“提拎着唱”,其实质内容就是要提拎着气息唱、提拎着气息使声带紧闭着歌唱,提拎着声音位置在“静态低喉位”的状态中演唱。在演唱时,只要张嘴,就要保持这种状态演唱,在歇气、换气或较小的“垫头”和短暂停顿处,这种状态都不能塌下来,不能让声带、腔体(尤其是胸腔和上腭)松懈,始终都要这样“提拎着唱”。即保持这种位置、状态唱一切音。直至到有大一点的“过门”或唱腔的结束时,才能松弛、缓冲。
所以说,京剧演唱喉头位置与美声唱法的喉头位置深浅的不同,是两种不同风格歌唱的主要原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