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着做精读,都意识不到娃的词汇量如此贫乏
很多人都困惑为什么娃从两三岁开始就陪着亲子阅读了无数的绘本,上小学了却依然写不好作文?看图写话就是第一关,即使已经教过,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这几个要素要有,很多小孩就只能写得出一句话,比如:今天,小红在公园里玩。结束了。。。
到了二年级,就逐渐开始进入命题作文,比如,描述/观察一样物品或者写一个熟悉的人/宠物,写一件难忘的事,会发现小孩完全无从下笔,或者就是废话一大堆,对想到的东西不会做任何筛选,一股脑都写上来。
我娃就是作文困难户。很长时间,我都觉得很迷茫,学龄前读了上千本绘本、故事书,也给听了很多本长篇小说,怎么就不能内化一下吗?
最近在大力抓英语精读,效果不错,对比中文,那么语文的写作问题,归根结底应该也是阅读的问题,也就是精读做得不够。
明白了问题所在,我现在开始有意识减少绘本等泛读,买了亲近母语的《全阅读》读本和《一本》阅读理解,里面的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有童话、散文、寓言、诗歌、民国老课本等,此外,我还增加了大语文的学习,最近加入了《三十六计》。《全阅读》里的文章后面都会附有思考题,每天再带着做一篇阅读理解,读《三十六计》一个小故事,这里的阅读全部要求朗读,就能发现哪些字不认识,哪些词语不会,朗读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不得不说,不读这些文学作品,都意识不到小孩的词汇量有多贫乏,很多大人觉得很普通的表达,理所当然认为小孩也应该早就会了,但不是的,他们是真的不会。。。比如“听信谗言”“清除异己”“流光溢彩”“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等等,太多了。不学就永远不会,可以说,仅仅泛读,对语文能力的实际提升并没有多少作用,真正的积累还是得靠精读,而且随着年级增长,二年级开始吧,就应该有意识引导小孩阅读名家作品,毕竟只有读这些,才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好词佳句,优秀的表达和写作手法,天天讲,月月讲,总能给小孩留下点印象。
都说阅读写作不分家,读透一篇文章,对写作是大有裨益的。举例《一本》阅读理解里面的一篇写金鱼的文章,就能利用起来给小孩示范怎么写景状物。
先讲文章结构。这篇文章是典型的“总分总”,第一自然段引出要写的主题:金鱼,第二自然段很自然的开始描写金鱼的外貌特征,引导小孩感受里面的几个比喻句,作者对金鱼的观察非常细致,连尾巴上的金线都有看到,第三自然段开始举例了作者最喜欢,或者说金鱼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吃食的时候,具体讲了如何有趣,这里就能引导小孩明白描述型写作,写了外貌,进一步需要举例写一个它最有趣,或者你最喜欢的地方,而且不能全部写,要挑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来写,抓住特点重点描写;第四自然段作者额外介绍了金鱼一个特点,就是会站立一动不动,这些都来源于平时的细心观察,并且他抓住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点来描写,引导小孩理解好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体验,而不是用很多华丽的词藻来堆砌,真情实感最重要。文章结尾是一个小小的总结,作者表达了对金鱼的喜爱以及想要学习更多有关金鱼的知识的愿望,引导小孩明白,在平时自己的作文中,这种写作文的结构和思维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把这些讲透了,再去做文后的练习题,可以说每一篇阅读理解,都是一次学习写作的机会,不练习,不早点引导小孩去思考,单靠学校,恐怕三四年级了,小孩还没能开窍。
这里说说做题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带着读一遍文章,讲讲文章结构、好词佳句、思维方法,其实是不够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买阅读理解练习册,而不是仅仅买一本《全阅读》就够了,因为做题也能训练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归纳总结等能力,这些对于提高小孩理解力,进一步促进写作水平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练习题里有针对中心思想的问题,像“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白兔说什么”,能随便写“你真可爱,你真聪明”之类的吗?不妥当。因为这种问题肯定是针对中心思想提的,需要定位到文章里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进一步针对这个主题写下你对小白兔说的话,比如“你乐于助人的品德值得我学习”等,具体文章具体分析。此外,还有很多题目,是需要小孩学会先定位到文章原文,再进一步结合上下文做出回答的,且回答问题时也不能一股脑抄原文,要有归纳概括能力,把这一大段文字的共同点总结出来,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概括,做出回答。像以上举例的能力,不做题,恐怕是没机会提高的。
从三年级开始,课文加入了散文还有文言文,能力要求上了一个台阶,而且生字也变难、变多了,可以说想要跟上进度,压力不小。小孩底层能力的提升,说实话,家里要花大力气,班上语文小学霸,几乎都是家庭的影响,家长应当在小孩小低年级时引导他们学会思考,主动扬长补短,查缺补漏,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进入初中,如果有幸遇到好的语文老师,稍微点拨一下就能进步很快,但这些和从小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孩子接收的效果完全不同的原因所在。
公众号:
陪小妙妙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