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创新模式:风电后市场不是菜市场

近期,几百台风机的后市场招标频频出现,让从事后市场的广大从业企业兴奋不已。然而,在中国,从来就没有什么蓝海,只要行业出现商机和盈利,从开始就是红海,这也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如果想在这个红海里分得一杯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要简单把后市场当成一个维修,检修和运维的重复性劳动,后市场也是一个专业技术性很强和需要商业创新的领域
最近,各种各样的从事风电后市场的公司先后成立,包括主机厂在内,同时行业机构和媒体也看到了市场商机,开始筹划后市场的商业培训。比如最近的北极星特举办2020风电深度技改及智慧运维3.0高级培训班。而且这是第二期,北极星的这个培训班将聘请风电从业数年以上、具有风电机型研发经验的首席风电专家,围绕风电设备系统化消缺治理和提质增效技改两大主题展开,涉及风电机组典型问题与解决措施、普遍性故障、安全隐患排查、日常运检、巡检维护、定期检修工作规范和技术技能提纲式培训,以及风电机组低效分析、提供专业的改造思路与技改措施,并建立5年“5年计划”模式的沟通长效专家跟踪互动机制等。我要为这样的行业媒体点赞,作为行业媒体,不仅仅为大家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政策形势,还要通过平台整合资源为行业发展出力。
应该说,北极星在行业媒体尤其是风电行业,可以说得上数一数二,受众量大,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大平台。但要通过这个平台从事后市场的相关商业活动,个人认为还需要与行业从业机构进行深入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平台的作用,深入了解后市场的行业游戏规则,整合行业的资源,把培训市场做大。如果只是在这个红海中顺势而为,我觉得已经相当不错。
后市场不是菜市场。大家都简单的认为后市场就是简单的维修,检修和运维,卖卖配件,那是最简单的后市场行为。就后市场而言,个人认为也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配件销售,日常维修与检修,部件替代,系统升级,风电场的能量管理,电力销售,专业大部件的技改等,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不管是工人还是工程师,都必须专业,而且要有成本概念。如果你是从事的工人干的劳动,那就只能挣到工人级别的利润,如果你是从事专家干的工作,那你就会赚到高于行业标准的利润。
任何有专业背景的行业,都必须有专业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硬件投入和研发投入。中国的风机可以说技术水平差异百出,质量参差不齐,运维管理乱象丛生,这不是我故意诋毁我们的行业,而是我们早期的行业利润率高,导致开发商,主机厂为追求利润,在快速的增长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风机从650KW到今天的海上8MW,有早期国外世界级企业的顶级产品,也有早已不在市场生存的品牌,如果我们从事后市场的企业不专业的进行产品分析,不按厂家,按品牌(大部件),按型号进行专业细分的研究,我们可能也和我们早期的主机厂家一样,开始一大批进入,后来一小撮生存。既然大家已经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教训,作为从业企业就在从业之初要给自己定位,定位好自己的服务对象,服务客户,这样才可能做的深入,做的精细。当然,有些大部件的后市场,还得有硬件投入,比如维修,涉及再制造,那就更加需要慎重投入,如果你只是小打小闹,建议就别进入这个领域。
做你最擅长的,才是你该挣的钱。最近我的一个从业风电15年的兄弟,聊到了这个话题,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做自己最擅长的,做自己最熟悉的,做行业的隐形冠军,市场很大,有些不属于你,那就不要去涉猎,否则也对不起你的投入。客户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他会选在最擅长的,不一定选在最大的,也不一定选择最出名的,只有最擅长的合作伙伴才能给他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你也才可能提供超出客户预期的服务,带来超出客户预期的价值。
作为后市场,也不是一个简单提供服务的行业。服务也是需要创新的,通过服务创新,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因为我未涉猎很多,可以肯定的是,如何通过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产业链相关节点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以此进行服务利润的二次分配,降低行业恶性竞争,行业才能理性发展,长期良性发展。记得有经济学家说过,只有大家都挣到了钱,这个行业才能发展下去,否则行业恶性竞争会把企业废掉,客户服务质量也会下降,没有利润的行业是无法生存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