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额尔克哈什哈》——一位来自基层的声音

作者:吉日木图
我是于今年一月份经盟委组织部选派到额尔克哈什哈苏木挂职锻炼的,算来也有半年光景了。一直以来想写点什么,以此一方面记录我在这里的一些点滴,更是想通过我的感想感悟,向更多像曾经的我一样对额尔克哈什哈完全陌生的人们掀开它那一层神秘的“面纱”。虽然不可能仅此一文,言尽其之神秘与独美,但仍极愿撰此体会,说一说额尔克哈什哈。
“天公作美”
近日恰逢投身打造查干布拉格旅游驿站,在这片沙海中的“世外桃源”,刚好可静下心,不受外界的纷纷扰扰、喧闹掺杂,趁工作闲余之际,一台电脑、一个人就可置身于此文的撰写,以了我这个心头之“愿”。虽谈不上是什么呕心沥血之作,却也是我最真切的一些感受感悟……
1
天路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
这是著名歌星韩红所演唱歌曲《天路》的一段歌词,溢美的是被称为世界一大奇迹的青藏铁路。于我、于生活工作在额尔克哈什哈的人们,甚至……而言,通额穿沙公路又何尝不是一条“天路”呢?!
记得刚听到自己被选派到额尔克哈什哈工作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沙子--“可怕”的沙子。早就听闻“去哈什哈,早七点、晚七点;不陷不坏,刚好到;前一夜、莫喝酒,喝了酒、吐一天”这样的名言警句。虽然头顶“右旗的娃娃不怕沙子”这样的光环,但是从实际经历来说,我是十分惧怕沙子的。于当今,其实只要有个行家师傅和一辆还算不错的四驱越野就能视沙子如“粪土”。但于我这个菜鸟而言,沙漠路可以说就是一步步颠出来的,艰辛自不待言,付出的身体代价那是相当“可观”的--坐车如同行舟,车在沙峰沙谷中颠簸,忽上忽下,车子在沙坡上斜挂着,好像翻了却硬是没翻,近乎杂耍,时时考验精神底线,等出了沙子,脑子才又回到人间,才属于你自己,就这样漂泊着,无助着,惊险着,刺激着……
但是当我第一次真正的踏足到这片神秘的土地时,却被眼前的一幕着实震惊到了,一条平坦的砂石路犹如沙海中的巨蟒,同朵红的冬日、蔚蓝的天空、金色的瀚海、如星辰般点落的牛羊群交相映衬,一幅美丽、生动的沙画映入眼帘,如诗如画般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海市蜃楼”。就在这样的一幅沙画美卷中,仅仅耗时两个多小时我们就到达了苏木驻地--乔家窝铺。而我如梦游般如痴如醉,何来“难受”、何来“煎熬”?!记得当时,同行的苏木动检站站长乌兰扣透着坏坏的笑,说道;吉苏木达来的还真不是时候,都没体会到额尔克哈什哈最原汁原味的感觉,想当年我来这里的时候,那才叫个有意思呢……
在不断地来来回回、往往返返中,在每一次自己亲眼见证着它的艰辛、它的变化,直到目前这条“天路”的基本竣工,我方才顿悟到这条起于巴彦浩特通古淖尔,自东北向西南布线,经查干布拉格盐场、查干布拉格工作站、终至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与甘肃民勤县交界小青山处,与民勤至南湖公路相连接,全长209公里,路基宽8.5米,路面宽7.0米,工程总投资4.6亿元的三级沥青公路,岂止是我稚幼眼中看到的一道勾勒在额尔克哈什哈这片沙海中的舒适风景线,它更是一道为牧民群众带来生机的造福线、为建设发展带来希望的连接线、为一方水土带来活力的生命线--它就是条天路!
驿站
曾经,有位作家是这样描述苏木驻地乔家窝铺的--这可能也许是世界上最宁静的地方,牛舌头遭遇上腭和牙齿咀嚼的声音,我也能听得到感觉得到……在乔家窝铺,犹如坐卧在诗经的岸边,品吟着风雅经久的韵致,乐而忘返……这是阿拉善的后花园,乔家窝铺的灵气在于天然的静谧和安详。在乔家窝铺清瘦的夜,我却想起久远地消逝……曾几何时,乔家窝铺还是阿民长路上一座灶火不息的驿站,啥时候火盆上都煨着铜茶壶。只要入夜,牧歌和呼麦会从海子畔的蒙古包悠深地传来,天籁之音润泽着这片遥远的荒凉。他们圆润而缠绵的歌声渴盼着风调雨顺,人畜平安……腾格里的沙子,挡不住人们对明天的憧憬和对日月的感恩……
心中怀着这般美丽、韵致的念想,当我第一眼看到乔家窝铺的时候,我的心是失落的、荒凉的!毕竟我不可能达到作家诗人那般境界。我所定义的,往往就是我第一眼看到的--寥寥几幢破旧的土房,一个明显烙有岁月痕迹的苏木办公院,当然还有几棵谈不上枯萎却风采全无的树木,除此之外我没有看到任何,先前美文所应之景就感觉是“梦中楼阁”!就这样,一来一回,反复往返中,直到六月中旬苏木召开第十四届人代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由于额尔克哈什哈苏木时至今日不通宽带网络(包括手机网络信号),苏木政府公文传输系统运作等政务无法在苏木驻地进行,所以一直以来只能是通过一部分人员在苏木驻地办公、其他人员在巴彦浩特办事处办公,以轮流换岗的方式开展工作。所以当几乎所有的机关干部、各嘎查代表等百十来号人一下子聚集到这个荒凉、僻静的“驿站”,乔家窝铺瞬间被喧嚣、热闹掩盖……
闭会晚饭过后,我伴着额尔克哈什哈才有的独特夕阳,踏着刚硬化不久的乡村小径,围着乔家窝铺闲走了一圈。不远处,一群群小黄牛悠然自得的啃食着刚露头不久的嫩绿,一棵棵辛勤栽育的国槐、沙枣、梭梭、刺玫、连翘、丁香、月季等花木迎风摇曳,一列列整齐如新的发电板映着夕阳的余晖,一排排施工机械还在不断的发出阵阵轰鸣,在翻修改造的房前院后工人们一如既往、不知疲倦的弯着腰工作着,而开完会的代表们穿着笔直的西装,三三两两一伙儿互喧着什么,想必各自的谈资定不同,但脸上的表情却是格外的一致,都是嘴角上扬的,微笑着的……看着这幅与先前反差极大的定格景象,我突然意识到这哪里还是我第一眼认定的乔家窝铺?!这种宁静而欣欣向荣、安详而生机勃勃的感觉,不正是那位作家所描述的吗?!所看到的吗?!
记得前些天我们工作组一行到达查干布拉格工作站正式拉开打造旅游驿站工作的序幕时,苏木达岳亮领着施工方负责人指着一块块空旷区域说道;这里以后会是什么、什么,那里以后会建这个那个……(根据“十个全覆盖”环境整治工作实际需求,额尔克哈什哈苏木着重打造两大区域,既乔家窝铺旅游小城镇和查干布拉格旅游驿站)他说了很多很多,但我当时确实没能记住多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挂在他晒黑的脸上那坚毅而又充满期许的目光和额尔克哈什哈才独有的那片蔚蓝天空……
额尔克哈什哈曾经是这片沙漠中无比重要的驿站,它的美是一种自然的美,一种荒凉的悲壮。而今往后,它也终究会扮演驿站本色,所不同的是每个时代给予它不一样的含义和职责!作为阿拉善左旗的西大门--额尔克哈什哈虽不再那样遥远,但神秘依旧……
追梦人
  离苏木驻地不到几公里,正在建设一处旅游基地,名为大漠英雄联盟。基地的创始人叫石培国--中等个头、体型微胖、面庞黝黑、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却也透着一股干练劲儿的青年男子。在额尔克哈什哈说起石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此人,那段鲜为人知却又奋进励志的故事却又不得不说……
石培国出生在额尔克哈什哈乌日图霍勒嘎查一户普通的牧民人家,父母含辛茹苦的将四兄弟养大成人。从小,石培国就受到了勤劳朴实的父母教导,养成了坚毅、果断,不屈不挠的性格。“百善孝为先”,幼年的他深知父母的不易,自觉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除草、放牧、喂牲畜,样样不在话下。但由于当时的额尔克哈什哈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极差,有一个梦想从小就在他的心中筑成了,那就是一定要走出大漠,让家人过得和城里人一样,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过得更好……
梦想成就未来,正因为有了这个梦想,初中毕业后,他不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决然的选择走出沙漠。当时他从自己家整整步行了两天才到民勤,而陪他一同走出沙漠的仅仅是一卷铺盖和兜里的600元钱。为了生存、更为了追求梦想,他吃了很多苦,他做过电工、烧过锅炉、卖过菜、干过接线员,可谓尝尽世间百态!有时候一天要工作10几个小时,只为赚取20块钱。不光想着要自己生活,还要供弟弟们上学。后来他只身一人来到了兰州市闯荡,有好几次生活确实过不下去了,他想回家吃个饱饭,却又因为掏不起30元路费,到不了民勤(因当时交通不便,每次回家都是先到民勤后再步行回家),他只能硬着头皮、咬着牙呆下去,为了省下那点钱,为了心中那最初的梦想……
有一次,他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二手手机的商机,并通过自身不懈的摸索,渐渐的懂得了干这一行的道子。从1台、5台、10台……三年后,他成立了自己第一家个体经营店“兰州诚信”。积少成多,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他后来又注册了兰州众之鑫公司,从刚开始的10个员工到如今的上百人,从刚开始的小公司,到现今的甘宁青地区都设有分公司,与中国移动甘肃、宁夏、青海分公司都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作为,也让他和他的公司先后被评为“甘肃AAAAA级企业”、“诚信名优企业”、“诚信企业家”、“重质量守信用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等等一系列的殊荣……
这样的他,很明显是佼佼者、是成功者。但是石培国本人却未被眼前的拥有而感到满足。什么时候都想着家乡、念着父老乡亲的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当2015年底中共阿拉善盟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包钢书记提出将阿拉善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个战略方针的时候,石培国顿时就意识到他多年所向往、所期盼的梦,真正到实现的时候了--他要在家乡搞旅游,回报家乡,造福一方……
据我了解,大漠英雄联盟基地自开工建设至今已投资近亿元,总投资预计3亿元,发展定位是打造西北乃至全国综合功能性最强大、消费档次最高端的沙漠旅游基地。且不说最终是不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拉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多少当地牧民群众可以依托此平台,以打工就业等形式脱贫致富,对于我来说,一个追寻着自己的梦,一个坚持着初衷的人,一份拼搏着回报的心,一定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学习的!对于额尔克哈什哈来说,一个试图让家乡变得更美、群众过得更好、未来显得更有期待的这么个梦、这么个人、这么个心,是让人感到宽慰的,有奔头的……
4
天赐恩德
  锁阳为何物--当地老乡叫“黄古狼”,也叫“不老药”。据《本草纲目》载:药性甘、温、大补元气,益精血,润躁养精,治痿弱。明《辍耕录》载:一得阳气,勃然怒长,乡人掘取,洗涤去皮,以充药货,功力百倍于苁蓉也。
五月初旬,陪同全盟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查问题、找差距、补短板”第四调研组王海瑛(盟委宣传部部务委员、文联党组书记)一行行至乌尼格图嘎查,调研组就嘎查基本情况、发展前景、牧民的生产生活等事宜与嘎查领导进行详细地了解交谈。而谈到关于锁阳的话题时,引起了同行的两位年轻记者的浓厚兴趣。恰逢我们去的时节,刚好是采挖锁阳的黄金期,“不约而同”,大家决定奔赴“一线”一探究竟。嘎查委员会副主任马树珍说;好,那我就带你们去见识见识!但对于我和满达(当时的宣传部工作人员,土生土长的额尔克哈什哈苏木格丁嘎查人士)而言,这就没有什么惊奇的,毕竟我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满达说他们家一年能挖上几百公斤的锁阳,而我可以不吹牛的说就是挖锁阳长大的)……
一路上随处可见前来采挖的皮卡车和已经装满锁阳的袋子。听马主任说,春末夏初这段30-40天的日子是每年采挖锁阳的最好时节,过了这段儿锁阳就压不了称了,所以最近这些天挖锁阳的人就特别多,可谓是“热火朝天”、“热闹非凡”!在一阵喧谈中,我们就到达了马主任口中那所谓“长见识”的牧户家中。
下车一看,同行的一干人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一根根,不,应该是一撮撮、一堆堆硕长、粗盈的锁阳满满的堆放在院中,细细看去,连棚子、圈中都是此物。通过与主家张忠新交谈我们才得知,他是额尔克哈什哈移民搬迁至巴彦霍德的搬迁户,前些日子就专门挖锁阳而到此的。一伙儿三人也就挖了二十来天,收成估计已经有两三吨了。随后,我们又专门驱车到采挖现场,离张忠新家也就一两公里的一片不大大的沙窝窝里,到处都是已经冒出小红头的锁阳“矿”,按满达的话说简直是“多不胜数”,就像种出来的,生怕不经意地走上两步便会踩到。
据了解,额尔克哈什哈一带盛产品质优良的锁阳,被誉为锁阳之乡,而乌尼格图嘎查是产量最为丰富的嘎查,其中张忠新家又是嘎查上数一数二的“高产户”,年景好的时候光这黄金月,就能收获五六吨的锁阳,净收入能达到六七万元,按马主任的话来说,辛苦上一个月就能赚上够花一年的钱了……当看到、听到这些我和满达才发现自己就是“井底之蛙”,不禁感叹道,都是锁阳,但此锁阳跟彼锁阳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别过乌尼格图,前往下一站乌日图霍勒嘎查的路上,我们聊得都是锁阳的话题,有关于试行人工种植的、有涉及非法采挖的、有谈到生态保护的……是啊,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采挖,在保证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让牧民群众增收,维持一个均衡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不辜负上天赐予额尔克哈什哈的这份恩德!
哈牛牛
额尔克哈什哈原生态的令人唏嘘,这里的沙子、石头、海子仿佛都保持着天地间原本的模样,被誉为世外桃园,固有“哈牛牛”、“哈豆豆”、“金锁阳”三宝而闻名,其中“哈牛牛”更是盛名远扬。
“哈牛牛”--即额尔克哈什哈的小黄牛是典型的阿拉善蒙古黄牛品种,头短宽,角小自上弯曲,颈长适中,胫肉垂发达,腹大而圆,背腰较平直,尻斜,前躯发育较后躯好,四肢粗短,蹄质结实,体重一般在150-200公斤,主要产奶产肉,极少役用。活动于额尔克哈什哈深处的“温性草原荒漠”,主要饲草有珍珠、红砂、蒙古扁桃、霸王、白刺、垫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沙冬青、猪毛草、芨芨、芦苇等。哈什哈的黄牛系泛指,还有黑牛、白牛、花牛等。
“哈牛牛”的肉到底有多好吃?!我在这里就节选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原副主席、作协原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董培勤散文集《巴丹吉林--上帝画下的曲线》中的一段文字,以作说明介绍……
“哈什哈的小黄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品质优异,口感迥异。哈什哈牧民烹制牛肉,似有真传,无论煎炸烹炖或包馅,皆能将此物演绎到极致,令人叹喟。其中最绝是把风干的牛肉捣碎,掺上沙葱,包成饺子(要上笼蒸),出笼后,香气袭人,咬一口,一口汁,满口鲜,美极了。
流溢着腾格里一样的芬芳,黄亮黄亮,近乎完美。而风干牛肉,从肋巴到腱子肉煮在一起,快熟的时候已是满屋香气,一位多年的老哈什哈干部对我说,你每个部位都要尝一尝,味道都不一样,棕红色的肉丝,透出腊牛肉的韵味,不忍下咽。在牧民杨立孔家,我领略了正宗的风干牛肉和牛肉蒸饺的风采,也彻底颠覆了我多年对牛肉的认识以及味觉的自信,让我重新感受自已对牛肉的理解和审美。
而这些人对牛杂碎也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要将牛头用柴火烫成金黄,呈焦香味,然后把牛头肉切碎连原汤一起煮,最后冷却后压瓷实,便成了牛头压花肉,如水晶一般,色泽诱人,下酒吃饭,皆为上品。
不用扮嫩的哈什哈黄牛是真嫩,一岁不到,就已前赴后继进入人类的美食盛宴。早听说法兰西的黄牛喝啤酒,喂的是高蛋白的有机饲料,一日数餐均有专门营养师料理,而牛肉价格也令人咋舌,一公斤高达十几美元,牛排一公斤20多欧元。而被严重低估了的哈什哈黄牛,却是世界上最为纯正、自然、有机的一群;这里的牛,从出生除了主人外,谁也没见过,谁也没喂过,吃着野生的锁阳、芦苇、芨芨,喝的比矿泉水还纯净的海子水,不使唤,没出过汗,过着最悠闲的生活。
那肉,味道就难以描述了。绿色的近乎透明,清澈。”
想必品过这段文字,虽不曾亲口尝到过它的味道,却应该也能闻到“哈牛牛”那独特而鲜美的清香了吧……
前不久,苏木党委书记胡开应陪同国家农业部有关人员就“哈牛牛”绿色品牌认定一事专门到苏木进行实地走访勘察。“哈牛牛”不应只是一个传说,它是这片土地的极品,是赏心悦目的美食资源。如何发展规模,推动品牌的开发、升级,从而形成成型的产业链,进入更为广阔的市场,让其成为西部美食之林的新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更是造福一方百姓的一份重重的责任!
祭敖包
6月27日早上五点不到,我们一行两车人从巴彦浩特出发前往乌日图霍勒嘎查,因为在那里要举办“敖包那达慕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祭敖包”。在行程将近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此次祭拜的查干敖包是额尔克哈什哈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座敖包之一(另有巴彦淖日、沙日呼鲁斯、巴音宝日勒吉敖包),它坐落在沙漠高处,与黄沙、蓝天相互映衬,形成了敖包与自然融为一体,神圣而美丽的景观。
查干敖包有着一个算不上美丽却也令人动容的传说--博克沙里宾在王府中蒙受不白之冤,为避奸人所害,一路落逃,几天下来滴水未沾,实在是饥渴难耐,见前面有一座庙宇,使尽全力到了门口,便因劳累过度昏了过去。醒来后,才发现这是一座建在沙漠中的庙宇,正是庙中的喇嘛救了他的性命。休养了几天,为避免追兵赶来祸及无辜,博克沙里宾向救他的喇嘛鞠躬道谢之后,便扬长而去。博克沙里宾虽然逃过了追兵的追杀,却也因为自己的种种不幸,郁郁寡欢,最终英年早逝,成为了阿拉善大地上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传说。后来在历史的变迁中,那座庙宇也被无情的破坏,现今已很难再找到当初存在过的踪影。为了纪念博克沙里宾,当地牧民便修建了如今的这座敖包,并且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三日,都会相聚在此举行祭祀活动,一方面拜祭受冤的英雄,更是祭拜大自然的恩赐,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驱恶避瘟,祈求风调雨顺,水丰草茂,人畜两旺。
今年的敖包是在原来堆体堆砌的基础上,外围从沙漠外用车拉来石头进行包裹修缮并建造专门的活动用房后的第一次祭奠,显得尤为隆重。当地的牧民群众、周边苏木镇的亲朋好友以及甘肃、宁夏等地的游客共800余人携带着哈达、奶酒等祭品专程赶来,亲身参与这神圣的时刻。祭祀仪式结束后,为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照着蒙古族那达慕举办习俗,进行了“赛马、摔跤、射箭”等三大传统项目。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下午所有的项目进行完毕,前来的人员一同挤挤地围坐在端放羊背子的圆桌前时,嘎查委员会主任布和巴依尔拖着极度疲劳的身躯,笑呵呵地对我说的一句话--“哈呀,累是累坏了,这个事就把我操磨死了,但是能办的这么成功,我开心、我骄傲、我值得……”
在沙漠深处居住分散的蒙汉民众,通过祭祀敖包来增进联系和友谊、交流思想和感情,培养积极而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情趣,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加强同一地域内的思想凝聚力。从牧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上不难看出,他们非常重视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敖包作为幸福和谐的象征,祭敖包的习俗渊源已久,俨然成为了当地牧民群众共同的向往和精神支柱,成为了他们崇尚大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美好家园、建设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通过祭敖包既提高了沙漠牧民群众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特色旅游的开发发展有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就辖区内4座敖包堆体修缮、道路平整、活动用房新建资金申请事宜作为苏木分管领导,我写过相关材料,并向盟旗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申请。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收获寥寥。(此次查干敖包那达慕总花费数十万元,其中大部分由石培国个人赞助)
我想,祭敖包作为游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当加大引导和支持,深入挖掘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保留它传统性的同时要赋予它新时代的内涵,努力打造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相交融、沙漠游牧文化与特色旅游文化相交织的当代敖包文化,让它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发展性!
好多时候,举目青天,展望沙海,我满腔感慨。人类对于好水良田,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处处建设得风景如画;而面对沙漠,却往往束手无策。空旷的沙漠在某种角度上而言就是灾害,但是换个思路、换个定位便是巨大的财富……额尔克哈什哈的人们都梦想着变“海市蜃楼”为现实,变沙漠为绿洲,他们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设着大漠深处的天堂!
  最后要特别感谢为我此文撰写提供帮助的各位友人,尤其感谢现任阿左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莫日根、以及与我在巴彦浩特镇一同工作过的同事李玲姐,正是你们于2011年共同创作的民情日记一文,给予我此次创作的灵感和冲动,我只是“照猫画虎”得了个便宜罢了……
2016年7月7日
(断断续续创作近两个月的时间,伴着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终结笔)

▌作者系额尔克哈什哈苏木党委委员、政府副苏木达(挂职)

(0)

相关推荐

  • 回顾2020 |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蒙古“ 十大行动” 我们这么干

    2020年,自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蒙古"十大行动"实施以来,额仁淖尔苏木紧紧围绕任务清单,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文明之花在边境草原上遍地盛开. 线上活动,助力疫情防控 在疫情 ...

  • 达延汗的基因为何与众不同?抢人妻,霸道大汗范,想不复杂都很难

    达延汗的老祖宗成吉思汗说过人生最快的事情就是抢走失败者的人妻,这句话在黄金家族所向无敌的时代里很有霸道大汗范.但在黄金家族衰落时,这句话就害惨了成吉思汗的后代,弄得达延汗的血统和基因都与众不同. 达延 ...

  • 【原创】汤希斌:绿水青山植树人

    原创作者:汤希斌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绿水青山植树人> 8月27日,我随阿左旗林工站刘宏义站长到家乡哈什哈苏木人工造林区和飞播区采访:8月29日,陪伴国家林业草原局<森林与 ...

  • 【原创】曾林松:难忘牧区行(下)

    原创作者:曾林松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难忘牧区行>(下) 车子向北进发,旷野上不时出现零零星星的大榆树,包总说,过去这里布满了榆树林,后来不知是因为什么缘故,许多树都砍伐殆尽了 ...

  • 记难忘的额尔克哈什哈的一天

    天还没亮,彭大的电话就来了,他和志明子,还有车已在楼下等着了,强忍着要命的难受,洗头刷牙,换了毛衫,赶紧收拾停当下楼上车.前些日子几个人就约好的,趁着回来休息,今天要去额尔克哈什哈弄牛肉去. 图片发自 ...

  • “昌图”名字源于“常突额尔克”

    关注辽宁记忆,了解历史 昌图这一名称始于清代,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据<昌图府志>和其他一些志书记载,在1806年建置之前,这里一直为我国少数民族部落所辖.到了清朝绝大部分属" ...

  • 上港亚冠全家福太诡异!胡尔克C位佩雷拉回避,艾克森竟乱入其中

    日前,上港门将陈威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晒出了全队的大合照.在这张大合照中,眼尖的上港球迷看到了很多诡异的细节.首先恒大球员艾克森出现在这张照片,让球迷觉得非常意外.其实艾克森出现在上港全家福,可能是为了送 ...

  • 额尔齐斯河

    中国一条向西而流的河,全年禁渔.禁止打捞,河底藏天然"宝藏" 口舌生花     2021-05-06 15:15"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

  • 于尔克·舒比格童诗选 | 风过生日

    也许不需要生日 也许不记得生日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世间万物 都围着它旋转 直达衬衫 直达肌肤 直达心田 到了白天 比如那块云 突然变成一缕发卷 在头上飘扬 周围 又笑,又喊 风过生日 世间万物也一同庆 ...

  • 朋友圈诗选读045-里尔克:预 感/严重的时刻

    申    明        朋友圈诗选读,是我每天在我的朋友圈读到的众多诗中比较喜欢的诗选作品,没有征求作者和原推荐平台的同意,若有异议,请后台告知,将及时删除!谢谢! <诗歌阅读> 里尔 ...

  • 7月13日(第七天):上帝捧呈给我们的一一额尔古纳

    芸之翼人文旅行 (行程:满洲里一一黑山头一一额尔古纳一一恩和 509公里) 队长要检车,吩咐我们和老李两辆车先走.没有了队长的约束,老陈和老李玩心上来了,比赛开车上一个陡坡,误打误撞,上了33号旅游驿 ...

  • 【原创】内蒙古|额尔登贺喜格:蓝色宇宙的梦|翻译:胡阿荣

    原创作者:额尔登贺喜格翻译者:胡阿荣[内蒙古·阿拉善盟] <蓝色宇宙的梦> 流星划过像哭醒的小草被星光滋润宇宙奈何自己是一滴蓝色的眼泪?候鸟及早归乡惊吓的羚羊在戈壁深处坚守浩瀚的海洋延伸不 ...

  • 快乐和幸福就是这样简单——第九十七周阅读《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走近于尔克·舒比格

    第97周悦读<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于尔克·舒比格,1936年生于瑞士苏黎世,2014年卒于德国.他当过心理治疗师,做过编辑和出版家,同时也为孩子和成人写书.他获得过许多殊荣:<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