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大赢家》: 喜剧背后3个严肃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
《大赢家》是一部由大鹏、柳岩主演的喜剧片。影片主要讲的是,在一次“抢银行”的演习活动中,众人以为糊弄一下就完事,结果银行职员严谨扮演的“劫匪”却“从中作梗”,硬生生地让抢劫“弄假成真”的故事。
客观来讲,这部影片的喜剧效果不错,每个包袱也都处理的恰到好处,比如比卡丘面具、香蕉炸弹、“让领导先死”、“有困难解决亏困难,没有困难就给警察制造困难”等,不断让人笑出腹肌。
然而,在这些看似荒诞不羁的桥段背后,却隐藏着更为硬核的,与我们息息相关, 却容易被忽略,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问题:
为什么在和小人物的PK中,身经百战的警方却屡次失手?
警员和银行员工的敷衍,到底敷衍了谁?
看似劫匪毫无胜算的演习,究竟意义何在?
。。。
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曾在公开课《大道喜剧院:陈佩斯喜剧表演培训》中,反复提到一个理念。 他认为:
“一切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笑是果,悲是因。'
影片开头,主人公严谨因为认真,不懂变通,工作上被训,也不受人欢迎。演习过程中他多次被警员和同事泼冷水,”差不多就得了“;以及在末尾,他被迫放弃行动,因为他不想用全体同事失去工作为代价实现自我内心的价值,这一连串的不被认可和末尾那一刻他内心秩序崩塌,其实都是悲壮的。
但,严谨错了吗?认真错了吗? 应该反思的恐怕是我们。
今天我就从这三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入手,来深度剖析这部电影《大赢家》。
01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总按套路出牌,你就离出局不远了
在这部影片中,警匪双方一直处境错位:警方处处被动,而劫匪则掌控了局面。固然劫匪的周密筹划有影响,但一方强势往往伴随着另一方弱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警方跌入了经验教条主义的思维陷阱。
什么是经验教条主义呢?
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固有理论出发,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轻视实践,轻视感性认识,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等著作中明确指出,
经验主义的要害在于,满足于个人狭隘经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到处生搬硬套,也否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影片中, 警方原本占尽优势, 却被以往经验麻痹,认为抓住劫匪手到擒来, 以至于掉以轻心, 屡次挨打。这里的思维陷阱主要体现在2方面:
陷阱一: 劫匪会束手就擒
片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分分钟就能抓住劫匪。报警后,总指挥宣称“半小时结束战斗”,到现场时说“5分钟把人揪出来”,结果从白天熬到夜深。
姚警官不屑一顾,说演习没你想得那么复杂,到时你就乖乖地让我们抓起来就好了。结果演习当天,严谨凭借一把玩具枪就让他”光荣牺牲 “,提前出局。同样的, 乔装为医生的女警官,以及后续上场的特战队员, 几乎无一都是交手后很快被“制服”。
银行员工同样如此。严谨抢劫后逃回银行时,同事问怎么又回来了?严谨说,出去就被抓住了。同事说,劫匪不是应该被抓住吗?话音未落,这次被抓住的却是他们。
试想一个犯下滔天大罪的亡命之徒,又怎会轻易地坐以待毙呢?
陷阱二:父母会劝儿子住手
很多影视作品喜欢打出亲情牌,进行感召。片中,警方找来了严谨的父母,试图让他们劝降,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严父喊话,负隅顽抗,坚持到底。严母更是不找边际----居然给儿子现场征婚。他们的做法让人不禁错愕,这哪里是劝降,不是明摆着给警方添堵吗?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又怎么会有想法一致的父母呢?
任何经验,都有其相对应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不考虑具体情况,一味的生搬硬套,显然会与期望相去甚远。
《得到》专栏作者万维钢说,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哲学上也常说,真实的世界,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既然每个人的利益和诉求各不相同,现实就是现实,不是想当然。
所以你看,经验教条主义会误导人,时代在发展,人在前进,经验却留在原地。我们曾经认为固若金汤的东西,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生活中,这样类似的被经验误导的,还有不少:
勤奋努力就能实现财富增长,现实却告诉我们选对了行业,踩对了风口,才有可能实现财富的跃迁。
之前我们曾被告知,进入体制内就相当于拿上了铁饭碗;现实却是,铁饭碗不是你在一个地方有饭吃,而是你到哪里都有饭吃。
。。。
牌桌上有个定律:当你不知道谁要输掉的时候,输掉的人就是你。
现实,远比你想象的更为残酷。世界瞬息万变,人心难以捉摸,没有一套经验,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既然生活不能被安排,我们为何总要按“套路”出牌?
全副武装的严谨 VS 手无寸铁的姚警官
02
当敷衍和圆滑成了常态,认真看似成了罪过,实际却是一种严重缺失
影片本身是喜剧片,但却暗含了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劫匪凭一己之力,只有三天的准备就几乎全权控制了局面,并让警方“伤亡惨重”。
如果狼真的来了,结果会如何?如果劫匪早有预谋,团伙作案呢?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警方为何会麻痹大意,敷衍了事?
孟非客串的主持人,无意中几句话道破了原因。演习开始前,他也是毫不在意,“这种演习,一年能播八百回。随便拍点就行了。”后面劫匪不按常理出牌,警方出镜被动时,他疑惑,怎么和通稿上不一样?
你看,之前千篇一律的报道都是讲警察英明神武,劫匪如何愚笨。久而久之,媒体也就习惯了这样的“套路“,又怎会引起重视?
同样在敷衍的,还有银行职员。大堂经理抱怨,”你怎么才来?赶紧(抢劫)的吧”。吴行长甚至谈笑风生,“弄个专访,再上个热搜。只要不是抢到自己头上,人们还是喜闻乐见的。”作秀的成分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表露无遗。
影片末尾,吴行长告知局长,劫匪已被击毙时,众人缄默,只有男孩说明真相:吴行长用炒掉全体职员,来威胁严谨结束演习。而他自己换上劫匪的服装,故意走到门口被击毙。
如果没有男孩站出来,真相会不会埋没?很有可能。当大众都在敷衍,盘算着各自的利益,对严谨各种嘲讽和不配合,最终被欺骗和愚弄的又是谁呢?
当警方敷衍演习,下属敷衍上级,媒体敷衍大众,以及彼此相互敷衍,一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时,真正的问题反而被隐藏了。
然而就像纸包不住火,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问题会何时爆发!
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指出,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影片中,警方和银行职员对演习不重视,嘲讽严谨,很快让自己吃了亏。众人身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严谨身上找到了答案。
严谨,人如其名,做事一根筋,不懂变通。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中庸之道和灵活变通被视为优点,而恪守规则却往往成了一句空谈。我们甚至会对“认真”嗤之以鼻。但这部电影恰恰告诉我们,“认真才会赢”。
严谨以寡敌众还占了上风;从演习一开始他被同事架空,被孤立,再到同事们的转变----从旁观者逐渐成为 “参与者”,从抗拒到敷衍再到主动配合。
人质们态度的一点点转变,何尝不是因为严谨的认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呢?
正如片中所说,一百个人里面,总得有(严谨)这么一个人。
往小了说,严谨这样的人会感染身边的人,让他们羞愧自己的敷衍了事,游戏人生。
往大了说,是严谨这样的人在传承着一些很朴素,但很重要,同时却又被人们逐渐淡忘的宝贵品质。
正如严谨所言,认真一点,总没有错。
大堂经理抱怨严谨太认真,以至于他们受累
03
居安需思危:生活没有彩排,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居安思危。这是因为,生活永远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开始。
影片中有一个对话耐人寻味。演习开始前,有媒体问,既然抢银行没有机会得逞,演习还有何意义?
局长答,山里没有兔子,猎人就不擦枪了吗?
是啊,看似没有问题就真的没有问题吗?不到最后一刻恐怕谁也不敢保证。
得到的罗振宇曾说,你现在的人生,是你过去所有选择的总和。
影片中,警方处境被动,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此前不重视演习,甚至视其为儿戏。实际上,演习也是他们工作中的一块重要部分,不应该被轻视。
正如局长所说,在演习中发现问题,总比在实战中发现问题要好很多。
在得到听书专栏讲解《机长的一万天》中,专门请来了国内一位资深飞行员H先生。
据H先生讲,在国内,绝大多数飞行员的日常训练量远远超过了国际规定,他和同事的每年训练量是国际标准的10-20倍。
在模拟飞机上训练什么呢?可不是日常的驾驶操作,八成以上的,都是面对极端的危险处境:各种突发状况和机械故障。模拟机甚至被飞行员戏称为“空难制造机”,坐上了它,只有想不到,没有它造不出的空难了。
有人会问,这些技巧能用到的概率有多大?或许这些一个飞行员一辈子也用不到,但还要训练。因为概率不大并不表示不会出现。而一旦出现,再小的概率也会是百分百的事故。
此外,模拟机还给了飞行员的心理建设提供了刻意练习的机会。
如果把实战看作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模拟练习才是水面之下的冰山的支撑。没有支撑,也就不会有冰面上的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不应该被人为地割裂。
不论是发现的问题,掌握的技能,得到的感悟等等,都会为下一次思考或行动打下基础,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阿甘正传》中说,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没有彩排,只有直播。
- 不少优秀人士在业余时间也会工作或安排学习,对他们而言,工作不分场合,休息时间不能纯粹地用来娱乐。
- 那些常年考试名列前茅的,不会是那些考前才临时抱佛脚的人,而是日常拼命,把每一次练习当考试的人。
- 。。。
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侥幸心理,用万全的准备去应对每一件事,高标准,严要求。
在这个马拉松里,一个点的结束往往是下一个点的开始。
一直在路上,就需要一直居安思危,厉兵秣马。
每一件事,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仅影响当下,也影响未来。
结语:
《大赢家》是一部饱含笑梗的喜剧电影,然而它的价值却不尽于此。小人物严谨的惊艳表现,不仅征服了演习中的警方和同事, 对荧幕前的我们也有启发意义,令人醍醐灌顶:固守已有经验,看似敷衍了别人,实际也敷衍了自己。要不得。
同时,影片也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向我们发出召唤:认真是一种刚需素质,不论何时何地,人人必备。
知乎上曾有提问,如何反驳“认真你就输了”?
一个高分回答是,请给一个不认真就能赢的例子。
输了什么呢?是丰富了见识?还是提高了能力?
试问,你多久没有认真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