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 及病虫害防治手册

水产养殖技术

及病虫害防治手册

蔡旺根博士2021更新版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水产养殖用药产品基本目录......................................................................... 5

第二章 鱼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7

第一节、鱼虾病发生的原因....................................................................................... 7

一、引起鱼虾类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9

1、自然因素....................................................................................................... 9

2、人为因素..................................................................................................... 10

3、生物原因..................................................................................................... 10

二、引起鱼虾类疾病的病原体因素.................................................................... 11

1、病原体的来源.............................................................................................. 11

2、病原体的传染.............................................................................................. 11

3、病原体的致病力.......................................................................................... 12

三、鱼虾群的易感性和抗病力........................................................................... 12

第二节、鱼虾类病害的诊断.............................................................................. 13

一、现场调查................................................................................................... 13

1.调查鱼虾类饲料管理情况............................................................................... 13

2.调查有关环境因素......................................................................................... 14

二、鱼虾体检查................................................................................................ 14

1.目检.............................................................................................................. 14

2.镜检.............................................................................................................. 15

第三节、鱼虾病的预防措施..................................................................................... 16

一.清整鱼虾池................................................................................................ 16

二.加强养殖管理............................................................................................ 16

三.药物治疗................................................................................................... 17

1.鱼体消毒....................................................................................................... 17

2.食场消毒....................................................................................................... 17

3.水体消毒....................................................................................................... 18

四.定期投喂药饵............................................................................................ 18

第三章 水质管理技术..................................................................................................... 19

第一节、水质管理的意义......................................................................................... 19

第二节、怎样判断水质的好坏.................................................................................. 21

第三节、水质变坏的标志......................................................................................... 22

第四节、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 23

1、提高水中溶解氧.......................................................................................... 23

2、调节水体PH值............................................................................................ 23

3、降低氨氮..................................................................................................... 24

4、降低亚硝酸盐.............................................................................................. 24

5、降解硫化氢................................................................................................. 24

6、调节水色透明度.......................................................................................... 24

第四章  水产养殖常见鱼病的防治.................................................................................. 25

第一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25

第二节、烂鳃病(又称“乌头瘟”)........................................................................... 26

第三节、肠炎病....................................................................................................... 26

第四节、赤皮病....................................................................................................... 27

第五节、细菌性败血症(又称暴发性出血病)......................................................... 28

第六节、白头白嘴病................................................................................................ 28

第七节、打印病....................................................................................................... 29

第八节、鳃霉病....................................................................................................... 29

第九节、竖鳞病....................................................................................................... 30

第十节、疥疮病....................................................................................................... 31

第十一节、水霉病................................................................................................... 31

第十二节、斜管虫病................................................................................................ 32

第十三节、三代虫病................................................................................................ 32

第十四节、鳃隐鞭虫病............................................................................................ 33

第十五节、车轮虫病................................................................................................ 33

第十六节、小瓜虫病................................................................................................ 34

第十七节、指环虫病................................................................................................ 34

第十八节、锚头蚤病................................................................................................ 35

第十九节、中华蚤病................................................................................................ 35

第二十节、碘孢虫病................................................................................................ 36

第五章  虾、蟹、鳝及名优养殖鱼类病害知识................................................................ 36

第一节  虾类的病害防治......................................................................................... 36

一、虾病的诊断................................................................................................ 36

二、虾病的预防措施......................................................................................... 39

1、彻底清塘..................................................................................................... 39

2、放苗前先肥好池水....................................................................................... 40

3、科学放养虾苗.............................................................................................. 41

4、加强养殖管理.............................................................................................. 42

5、饲料的投喂................................................................................................. 48

6、药物防治..................................................................................................... 48

三、对虾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49

1、对虾桃拉病毒病(红体病)......................................................................... 49

2、对虾肌肉白浊病.......................................................................................... 50

3、对虾烂鳃病................................................................................................. 50

四、青虾及罗氏沼虾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50

1、青虾及罗氏沼虾黑斑病................................................................................ 50

2、青虾及罗氏沼虾红体病................................................................................ 51

3、青虾及罗氏沼虾累枝虫病............................................................................ 51

4、青虾及罗氏沼虾烂鳃病................................................................................ 52

第二节  蟹类病害防治............................................................................................ 52

一、河蟹发生病害的原因.................................................................................. 52

1.环境因素....................................................................................................... 52

2、病原体因素................................................................................................. 55

3、机体的因素................................................................................................. 55

4、人为因素..................................................................................................... 55

二、河蟹病害的诊断......................................................................................... 56

1、病症检查..................................................................................................... 56

2、病原体检查................................................................................................. 57

3、综合检查..................................................................................................... 57

三、河蟹病害的预防措施.................................................................................. 58

1、改善生态环境.............................................................................................. 58

2、合理用药,控制与杀灭病原体..................................................................... 59

3、选择优质种苗,提高机体抗病力.................................................................. 60

4、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蟹的体质..................................................................... 61

四、河蟹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63

1.河蟹上岸不下水症......................................................................................... 63

2.河蟹烂鳃病.................................................................................................... 64

3.河蟹肠炎病.................................................................................................... 64

4.河蟹肝坏死病................................................................................................ 65

5.河蟹颤抖病(环腿病、环爪病、抖抖病、抖脚病)........................................ 65

第三节 黄鳝养殖篇................................................................................................. 66

一、水是养殖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66

二、黄鳝苗种的来源及其品质:....................................................................... 66

三、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 67

四、黄鳝是食活性的肉食鱼类........................................................................... 67

五、网箱养鳝的病害防治:.............................................................................. 67

六、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 68

七、网箱养鳝病防治技术.................................................................................. 68

1、发狂病:..................................................................................................... 68

2、出血病:(俗称上草病)............................................................................ 69

3、肠炎病........................................................................................................ 69

4、打印、腐皮、烂头烂尾病............................................................................ 69

5、大头病........................................................................................................ 70

6、肠道寄生虫病.............................................................................................. 70

第四节、名优养殖鱼类常见病害.............................................................................. 70

1、鳜鱼(桂花)暴发性传染病......................................................................... 70

2、 鳜鱼(桂花)出血病.................................................................................. 71

3、 鳜鱼(桂花)烂鳃病.................................................................................. 71

4、 乌鳢(生鱼)烂身病.................................................................................. 72

5、 斑点叉尾鮰溃疡病..................................................................................... 72

6、 斑点叉尾鮰烂鳃病..................................................................................... 73

7、 鳗鱼指环虫病............................................................................................ 73

8、鳗鱼车轮虫病.............................................................................................. 74

第五节、养殖蛙类常见病害................................................................................... 75

1、蝌蚪气泡病........................................................................................... 75

2、腹水病.................................................................................................. 75

3、出血性败血症....................................................................................... 76

4、烂尾、腐皮病....................................................................................... 77

5、肠胃炎.................................................................................................. 77

6、白内障歪头病....................................................................................... 78

7、链球菌综合症....................................................................................... 79

8、红腿病.................................................................................................. 79

9、脱肛病.................................................................................................. 80

10、其他疾病............................................................................................ 81

第六章 常见鱼病的发病季节及肉眼鉴别......................................................................... 81

第七章 渔业水质标准..................................................................................................... 87

第八章 禁用渔药列表..................................................................................................... 90

第九章 渔药药物使用原则及用药禁忌............................................................................ 94

第一节、渔用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94

第二节、部分水产养殖用药的配伍禁忌.................................................................... 95

第十章、作者蔡旺根简介................................................................................................ 97

第一章  中国水产养殖用药产品基本目录

通 用 名

包装规格

含 量 规 格

泼洒

乳剂

氯氰菊酯溶液

100ml/瓶

4.5%

精制马拉硫磷溶液

100ml/瓶

20%

甲苯咪唑溶液

100ml/瓶

10%

阿维菌素溶液

100ml/瓶

0.5%

200ml/瓶

0.5%

伊维菌素溶液

100ml/瓶

0.5%

溴氰菊酯溶液

100ml/瓶

1%

氰戊菊酯溶液

100ml/瓶

8%

苦参碱

500ml/瓶

45%

200ml/瓶

复配剂

100ml/瓶

硫酸锌溶液

200ml/瓶

敌百虫溶液

200ml/瓶

复配剂

100ml/瓶

复方甲苯咪唑

200ml/瓶

内服

粉剂

阿苯达唑粉

200g/包

盐酸左旋咪唑粉

200g/包

地克珠利粉

200g/包

0.5%

多虫杀

200g/包

苯扎溴铵溶液

100ml/瓶

倍腈松溶液

100ml/瓶

40%

辛硫磷溶液

100ml/瓶

40%

戊二醛溶液

500ml/瓶

10%

聚维酮碘溶液

500ml/瓶

10%

次氯酸钠溶液

2500ml/瓶

有效氯≥5%

季铵盐络合碘溶液

500 ml/瓶

季铵盐络合碘20%

倍腈松乳剂

100ml/瓶

泼洒粉剂

菌毒净

500g/袋

菌毒绝杀

500g/袋

三氯异腈脲酸

500g/瓶

氟苯尼考粉

100g/包

10%

200g/包

10%

恩诺沙星粉

200g/包

5%

恩诺沙星

200g/瓶

5%

诺氟沙星粉

200g/包

5%

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

200g/包

5%

大蒜素粉

200g/包

营养类

葡醛内酯粉

200g/包

维生素

200g/包

维生素K3粉

200g/包

酵母、三桂、橙皮

200g/包

100g/包

200g/包

中药类

扑草净粉

200g/包

露水草、龙胆、泽泻、沸石、夏枯草、酵母

200g/包

茵陈、大黄、连翘、柴胡

200g/包

龙胆、肉桂、干酵母、碳酸氢钠

200g/包

百部、绵马贯众、樟脑、苦参、食盐

200g/包

槟榔、雷丸、木香、贯众

200g/包

大黄、黄芩、黄柏

300g/包

硫代硫酸钠粉

500g/包

90%

硫酸铝粉

500g/包

10%

过碳酸钠

500g/包

10%

活性炭螯合剂

500g/包

聚合氯化铝

500g/包

腐植酸钠

500g/包

臭氧片

500g/包

粉剂

氯硝柳胺粉

500g/包

25%

酮毒精溶液

100ml/瓶

6%

酮毒精溶液

100ml/瓶

5%

鱼肥

粉剂

40kg/包

20kg/包

40kg/包

水剂

EM菌

增氧剂+沸石粉+冰片

1000g/包

第二章 鱼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鱼虾病发生的原因

水产养殖中鱼虾类病原性疾病的发生是由水体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因素、病原体的侵袭及鱼虾类内在生理因素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了解了这些原理,我们才能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鱼虾类疾病的发生。在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鱼虾类疾病通常被简单认为只是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对鱼虾类侵害的结果。但是水体中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的存在并不都会造成鱼虾类疾病的发生,可见造成鱼虾类疾病发生的原因不仅仅是病原体的侵害,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鱼虾病的类型主要有非病原性疾病及病原性疾病两种。

非病原性疾病在目前的养殖鱼虾类中呈上升趋势,其大体上是营养性疾病和环境性疾病两大类。前者是因为一般渔民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知识,纯靠经验及天气保佑,养殖过程中所选择的饲料配比的不对,甚至是垃圾饲料或黑心饲料,营养成分根本不够,还有微量元素的缺少或各养殖阶段中对食性转换欠考虑等原因,造成鱼虾类生理疾病,如脂肪肝病、僵瘪病等;后者是由于养殖水体中理化因子急剧改变或因高密度等胁迫因子,使鱼类产生应激性生理反应所致,如窒息、中毒、弯体病等。

现今大多数养殖鱼虾类大都是野生种类直接进入人工养殖,并未经过科学的驯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强制其适应人为养殖环境的营养。当养殖对象不能适应人为环境时,就会产生生理反应,甚至死亡。通常非病原性疾病是不传染的,只要改善养殖环境和营养,疾病就可缓解,鱼虾类可逐渐康复,所以选择优良有信誉的种苗厂与饲料供应商,至关重要。

病原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引起的,目前养殖鱼虾类的疾病大多数属于此类疾病。由于该类疾病时可以传染的,如果不及时防治,发病率就会上升,因此危害较大。养殖鱼虾类中的寄生生物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每种寄生生物都可使养殖鱼虾类致病,只有那些能使养殖鱼虾类发病的寄生生物才被称作病原体。但是寄生生物与病原体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一些平时并不致病的寄生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病的病原体。即使是常见的病原体,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水体中所造成的病情也有轻重不同甚至完全不发病。如果水体环境良好,鱼虾类机体健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病原体就难以繁衍、侵袭、发育和传播,鱼虾类也不会发生疾病。

一、引起鱼虾类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1、自然因素

水质的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为生物的活动、水源、底质及气候的变化等,鱼虾类对池水的PH值虽有较大的适应范围,但以6.5-8.5为好,如低于5或超过9.5,就有可能会引起鱼虾类的疾病甚至死亡。另外,底质污泥中含大量的营养物质,污泥的产生是死亡的水生动物、排泄物、没吃完甚至不能消化的饲料,还有大自然界残枝落叶等等造成,通过细菌分解,不断向水中释放,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养殖业者必须重视水质和底质的改良。

‚水温的变化:水生动物很多都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突然升降,鱼虾体会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鱼虾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温变化的要求也不同。一般鱼虾苗阶段水温突然变化不超过3℃,鱼虾种阶段不超过5℃,成鱼虾阶段不超过7℃,温差过大,有可能会导致鱼虾类的死亡。

2、人为因素

放养密度:养殖密度越高,环境的不稳定性越大。随着放养密度的加大,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地投饵和施肥使水体环境越来越差,易发生流行疾病。

‚管理不当:不按照科学化管理投喂饵料,使鱼虾没有均衡进食,鱼虾类也易发病。在非培育天然饵料的过程中,如施肥不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引起水质的恶化,导致鱼虾类疾病的发生。

ƒ机械性损伤:在工人网捕、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如果损伤鱼虾。受伤的鱼虾若未经消毒,下塘后极易被细菌和霉菌感染。

④因文化水平及教育科普不到位,农民过度相信动保产品,而导致滥用,甚至超过国家标准。

3、生物原因

一般的鱼虾病,多为水体环境差,鱼虾体抗病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各种致病生物侵袭鱼虾体而致。此外,有些生物能直接吞食或危害鱼虾类,如水生昆虫、老鼠、水鸟、水蛇、凶猛鱼类、泥苔等等,通通可以称为鱼虾类的敌害生物。

二、引起鱼虾类疾病的病原体因素

侵袭鱼虾类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及藻类等。

1、病原体的来源

池塘养鱼虾过程中鱼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来水源。通常在每一次进水之后,很多的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病原体进入池塘,病原体在池塘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就有可能会侵袭个体引发疾病。

2、病原体的传染

传染力是病原体可在一个宿主体内定居、适当繁殖后引起疾病的感染能力。病原体只有在一个宿主体内繁殖后及时排出宿主体外,并转移到另外的宿主体内才能继续存活,这种能力的大小即为病原体的传染力,传染力越强,危害性也就越大。

3、病原体的致病力

致病力是指病原体入侵鱼体后能够引发鱼虾类疾病的能力。控制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的途径对病原体的传染力与致病力的特点进行防治,是控制鱼虾病发生,减少鱼虾病所造成重大损失的最主要手段。

三、鱼虾群的易感性和抗病力

养殖水体本身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但也很难避免病原体的进入。若养殖对象不是易感鱼虾群,则不会发生疾病,水体中易感鱼虾群或体质差的鱼虾体的存在时是疾病发生的首要条件。

影响鱼体抗病力的因素主要是鱼虾体的生理和身体结构。因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因敌害进攻后,病原体会从伤口侵入。池塘中某些化学物质促使鱼体分泌粘液,一旦粘液耗尽,病原菌也会乘机而入。

因此造成鱼虾类病原性疾病的原因分为环境、病原体、鱼虾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养殖水体环境,定期补充有益微生物,是预防鱼虾病发生的最主要关键。

第二节、鱼虾类病害的诊断

一、现场调查

全面了解鱼虾池中病鱼虾的各种现象

鱼虾病的发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虾病,病鱼虾在外表与正常鱼虾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虾病,病鱼虾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鱼虾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蹿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若是前者原因,鱼虾会慢慢死亡,损失不太大;若后者原因,则往往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各种家鱼及野杂鱼都不例外。

1.调查鱼虾类饲料管理情况

养殖鱼虾类发病,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如:放苗种前不清塘,放养品种规格大小相差过大,放养密度不当,投喂饲料不当,施肥不当等因素都会引发疾病。

2.调查有关环境因素

鱼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大有关系的。如水源中有无污染源,水体本身理化因子有无变化,水温变化及周围有无施放农药情况,池底质情况的好坏,鱼虾池大小及水深情况等。

鱼虾池往年的发病史,每年何时开始发病;在同一鱼虾池中是某一种鱼虾发病,还是几种鱼虾同时发病;每天死鱼虾的数量等,对于准确诊断鱼虾病也十分重要。

二、鱼虾体检查

鱼虾体的检查是鱼病诊断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检查方法是由表及里,先检查鱼虾体体表,再检查鱼虾体的内脏。检查鱼虾体的某一部位,先用肉眼检查,再用显微镜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才回更全面完整。

1.目检

一般来讲,病毒性鱼虾病是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虾病则表现为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鱼虾病常见症状是体表黏液过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浓囊等症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用肉眼可以识别出来。

目检鱼虾体包括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顺序和方法如下:

◎体表:将病鱼置于白色解剖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条等部位仔细观察。

◎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鳃盖表皮有没有腐烂或变成透明,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黏液,鳃丝末端是否肿胀或腐烂变白。

◎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剪掉一侧的腹壁,观察有无腹水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其次观察内脏的外观是否正常。然后剪断靠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取出内脏,把肝、胆等器官逐步分开。把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去掉肠道中粪便和实物,用剪刀剖开观察。

2.镜检

镜检一般是根据目检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从病灶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置于载玻片上,若是体表组织和鳃组织或体表粘液,用滴管加一滴清水;若是内脏组织,需滴加0.7%的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稍用力压平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对每个病灶部位,至少取三个不同点进行观察。

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各种鱼病的流行季节,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第三节、 鱼虾病的预防措施

一.  清整鱼虾池

修整鱼池:鱼池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要清除池底淤泥,清整后的鱼池要经日光曝晒池底,一次杀灭部分病原。

‚清塘:在鱼塘中有些生物本身就是病原体,有的则是病原的携带者。因此必须清塘,常用有:水产养殖专用EM菌种,生石灰,茶籽饼等。

二.加强养殖管理

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是提高单产较好的措施。放养  密度越高的池塘,发生鱼虾病的机率越大,根据不同的鱼虾类之间有着不同的食性和栖息特点,合理混养,对预防鱼虾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合理的投饵施肥:施肥应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常用肥水剂有

ƒ严格管理制度:定时巡塘,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尤以早晨巡塘最为重要。要经常性的改善鱼塘卫生环境,勤除杂草、残饵和死鱼,定期消毒,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三.  药物治疗

1.鱼体消毒

即使是健壮的鱼种,也难免有病原体寄生,所以在鱼种放养前,最好进行鱼体消毒。通常采用洗浴法,将鱼放在浓度较高的药液里,经短时间药浴,杀死鱼体上的病原体。药物有食盐、“CLO2”、“纳米银”……等。

2.食场消毒

食场是鱼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寄生虫和病原菌密集之处,故经常性地食场消毒,是有效地防病措施之一。常用的方法有悬挂法和泼洒法两种。常用药物有:“CLO2”、“纳米银”……等。

3.水体消毒

在鱼病流行季节,应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以杀死水体中或鱼体上的病原体。常用的水体消毒药是:食盐、“CLO2”、“纳米银”……等。

四.定期投喂药饵

一些内脏器官的疾病,需要应用内服法来防治,将药物拌入饲料中投喂。目前常用的内服药物有:“菌必治”、“暴血停”、“武四止血宁”、“整肠舒”、“鱼虾康泰”、“阿苯达唑粉”、“三黄散”、等。在日常的饲料投喂中,定期内服“消食保肝宁”、“肝胆康”等保肝护肝药物,再结合每天投喂一餐“水产多维”,可以显著增强鱼类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做好药物预防工作,实际上是鱼病防治常规管理工作之一。经验表明,坚持药物预防所花的药物预防经费要比发病后的治疗药物费用节省,而且鱼产量远比未防病的高。

在养殖鱼类过程中,应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预防措施既要注意切断传染病的来源途径,又要尽可能地阻止病原体的传染和侵袭,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为养殖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章 水质管理技术

第一节、水质管理的意义

水产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每种水产动物都有自己适合的水质条件,满足了才会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如果水质的某些指标超出其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可使水产动物生长缓慢,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下降;重则能造成水产动物应激、过敏,甚至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养鱼先养水,养好水石养鱼成功的一半。

影响水质好坏的化学指标主要有::PH值、溶解氧、总碱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有机物耗氧量等指标。这些指标都必须满足水产动物的要求。重金属、农药、化工污染物等,如超过《渔业水质标准》,则不利于养殖生产,应加以改良。因此,水质的化学指标应定期检查,分析。如果存在问题应科学处理。若单凭生产经验判断,往往出现错误,可能会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影响水质好坏的生物因素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指标。这些指标要求水中不含有毒的甲藻、蓝藻、金藻等,若有应控制其发展;浮游动物的数量也要合适,如果过多则水质易变瘦,甚至出现严重浮头;底栖生物应以满足鱼类饵料生物的要求为主,幷防止底泥厌氧分解而过多产生有毒物质。总之,水体生物因素应有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必须符合以促进鱼类快速生长为目标,并且保持长时间的平衡,否则会造成养殖水体多次水变,严重时会造成泛塘。

海洋生物的海水养殖本来就是非常复杂的综合学科,除了简单的PH、海水密度、温度,日照、溶氧外牵扯到地心引力,海水洋流,所造成的生物应急反应,以及自然界所需要的食物链来做支撑,就算所有化学成分都具备,还有生物生理特性.......等,所以,它的技术门槛特别高,要达到产业化,还要很多专家共同努力,很长的过程的。

综上所述,科学检测水质,准确记录分析,可以告知养殖人员水质的状况,为正确改良水质、鱼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因施肥、投饵、用药等日常管理失误而造成的鱼类死亡损失。

第二节、怎样判断水质的好坏

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渔民把好水概括为:肥、活、嫩、爽。肥就是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大,且鱼类容易消化;活就是水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常有变化,这时浮游植物属于繁殖盛期且鞭毛藻类占优势的标志;嫩就是指水鲜嫩不老的意思,这是浮游植物种类好且不衰老的反应;爽是指水质清爽,无浮膜,浑浊度小,是水质无污染,水中溶解氧充足,水体达到正常生态平衡的反映。

水产养殖中水质的好坏还可以通过水色水华得到正确的观察。水色指水体所特有的颜色,通常认为混养塘一褐色水较好;主养吃食鱼的池塘,水色以淡绿色较好;特种养殖的水色以绿黄色或黄绿色较好。水华是浮游生物繁殖到一定程度时,水体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花纹,一半认为较好的水华有:绿色带状水华、三级云彩装水华、黄色溶液状水华等。

第三节、水质变坏的标志

水质变坏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投料、投草、施肥量过大,水中的腐植质过多,进而分解等原因引起。其主要标志是:

水色呈黑色且带臭味,是池水中腐植质严重超标,进而分解过快引起。这种水质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和生长,对鱼类生长有害,若不及时增氧,有可能造成泛塘。

水中出现绿色沙粒状浮层,这是水中蓝藻大量繁殖的标志,蓝藻不能被鱼类充分消化利用,而且当其老化死亡后,会放出生物毒素,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溶氧,往往容易造成毒鱼性浮头,在生产商应加以注意。

水面出现大面积油状浮膜,是池水中生物失望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上水中污物后形成。颜色多以灰黑色常见,鱼吞食后,易引起肠炎;同时浮膜长期大面积覆盖,易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和作用而降低水中溶氧。

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浮,池水发白带腥臭味,这是因为底泥种有机质含量过高,底层水长期缺氧,有机质厌氧分解后产生大量碳酸气、硫化氢、氨氮、沼气等造成,这些气体毒性较大,对鱼有相当大的危害。

水生动物活动反常,如:鱼类每天浮头提前,且日出后迟迟不下,或鱼类长时间在进水口集结,吃食量逐日降,也是水质变坏的具体反映,应及时化验幷采取措施。

如果发生以下现象,又检查部出鱼病,则是池水转坏的征兆,应加强管理、科学实治,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四节、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

1、提高水中溶解氧

A、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

B、经常定期加注新水

C、适时开动增氧机

D、选用食盐、“CLO2”、“纳米银”……等,消毒,同时可提高水中溶氧

2、调节水体PH值

A、水质偏酸:全池泼洒生石灰

B、水质片碱:全池泼洒食盐、“CLO2”、“纳米银”……等消毒,或采用过氧乙酸消毒,或使用醋酸降碱

3、降低氨氮

A、降低水的PH值,减少氨氮浓度

B、适量换水,稀释氨氮浓度

C、使用”有益微生物”、塘中保肥水,可逐渐降低氨氮的浓度

D、泼洒”有益微生物”降低氨氮的毒性

4、降低亚硝酸盐

A、尽可能多换新水

B、保持水中高溶氧

C、使用”有益微生物”泼洒,每天一次,连用两次,可有效氧化水中亚硝酸盐

5、降解硫化氢

A、使用塘毒净化全池泼洒

B、定期换水

C、清除塘底的有机底泥

D、合理泼洒”有益微生物”及适量氯化亚铁

6、调节水色透明度

透明度最好保持在20-40厘米为宜。水质偏瘦可用”有益微生物”肥水;水质过肥可用食草鱼类瘦水,同时也可加注新水。

第四章  水产养殖常见鱼病的防治

第一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1.【病原】呼肠弧病毒。

2.【流行】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危害草鱼鱼种要比成鱼大,青鱼也有发病。该病是鱼种培育阶段广泛流行、危害极大地病毒性鱼病,从2.5-15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往往造成大批草鱼死亡。每年6-9月,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降至25℃以下病情随之消失。

3.【症状】在草鱼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以下症状:剥去鱼体表皮,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或全身肌肉充血呈鲜红色,对着太阳光看时尤为明显。与此同时,鳃瓣失血变白,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小(体长7-10厘米)的草鱼种中常见。‚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明显充血,但体表充血不明显,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大(13厘米以上)的草鱼鱼种中常见。ƒ鱼的肠道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但体表和肌肉症状不明显。这三种症状分别为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出血病。三种类型症状有时也混杂出现。

第二节、    烂鳃病(“乌头瘟”)

1.【病原】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

2.【流行】此病在草鱼、青鱼、鳙、鲤等鱼都可发生,但主要危害草鱼。此病在全国各养鱼地区终年出现,在水温15℃一般少见,20℃以上开始流行,28-35℃是最适宜流行。尤以夏季多常与肠炎病同时并发。

3.【症状】病鱼常离群独游水面,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肉眼检查,病鱼鳃丝腐烂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面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第三节、    肠炎病

1.【病原】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孢菌。

2.【流行】此病在草鱼、青鱼中非常普遍,鲤、鳙中也有发现,尤其对当年草鱼和一龄青鱼最易得病,死亡率高,一般在50%左右,有的鱼池可达90%以上。此病中有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5-6月主要是1-2龄青鱼的发病季节,8-9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往往和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

3.【症状】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似火山口,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坏。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呈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成紫红色,场内一般无食物,含淡黄色的粘液或血脓。病鱼失去食欲,行动缓慢,离群不久即死亡。

第四节、    赤皮病

1.【病原】病原体为荧光假单孢菌。

2.【流行】此病广泛流行,遍及全国各养鱼区,每年放养及捕后最易发生此病;因为鱼的皮肤在捕时及搬运过程中受伤,病菌乘机侵入鱼体。严寒冬季,水温很低,鱼的皮肤也会冻伤而感染此病。此外,鱼在水中与固体物摩擦以后,伤口而发生此病,此病从早春至严冬终年可见,常与肠炎并发,无明显的流行季节。

3.【症状】鱼体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基部充血,鳍的稍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也被破坏(亦称蛀鳍)。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坏状斑,鳃盖中部有时色素消退或烂去一块,有时鱼的肠道亦充血发炎。

第五节、    细菌性败血症(又称暴发性出血病)

1.【病原】病原体为嗜水气单孢菌和温和气单孢菌。

2.【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鲫、鲢、鲤、鳙、鳊,鲮等也感染此病。该病可使鱼类在三四天内出现大批死亡。2月底至11月均有发病,以5月下旬至9月为甚。

3.【症状】病鱼离群狂游、暴躁不安,鱼腹部或体侧有点状或块状充血,腹部肌肉充血,鳃盖、鳍基、下颌、眼眶充血,鳃丝发白,肛门红肿外突,腹腔有腹水,肠道内有少量食物或无食物,肠壁薄而透明,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红。

第六节、    白头白嘴病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

2.【流行】该病通过接触感染,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鲢、鳙、鲤等鱼苗和夏花鱼种。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一日之间能造成数千上万的夏花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发病原因与水质不良、病原体大量滋生、密度过大、缺乏足够的适口饲料以及鱼体抗病力降低等因素有关。

3.【症状】病鱼从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口周围皮肤糜烂,有絮状物粘附,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飘游在下风近岸水面,不久即死。

第七节、    打印病

1.【病原】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胞菌。

2.【流行】主要危害鲢、鳙,在各种年龄的鱼中都有发病,夏秋两季最易发生

3.【症状】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患病部位先是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似有在鱼体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内周缘部位的腐烂在表皮内,外周缘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在整个病程中长期出现皮肤腐烂,以后随病势扩大其直径和深度,形成锅底2形小谭,严重时肌肉腐烂,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鱼随即死亡。

第八节、    鳃霉病

1.【病原】病原体为鳃霉菌。

2.【流行】此病是急性型的,从发病起,如环境适宜,在1-2天吃鱼即可出现爆发性的急剧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每年4-10月流行,尤以5-7月期间最甚,一般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水质脏又发臭的池塘,容易发生此病。

3.【症状】对病鱼进行鳃部检查时,可发现这样的症状: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鳃小片肿大粘连,鳃小片充血、出血。

第九节、    竖鳞病

1.【病原】病原体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

2.【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鲤、鲫、草鱼,鲢和金鱼有时也会发生,此病在我国东北、华中、华东等养鱼地区常有出现。有两个流行期:一为鲤产卵期,二是鲤越冬期,一般以11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主要流行季节,此病流行与鱼体受伤,池水污浊及鱼体抗病力降低有关。

3.【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多数在鱼体后部)向外张开象松球,故有松球病之称。鳞囊内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故又称鳞立病。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着脱落。有时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出血发炎,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表现游动迟钝,呼吸困难,继而腹部向上,持续2-3天后,终于死亡。

第十节、    疥疮病

1.【病原】病原体为疥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

2.【流行】此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现,但发现数量比较少,主要发生在青鱼、草鱼、鲤中偶有发现,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

3.【症状】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部位出现脓疮,用手摸之,有浮肿的感觉,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浓汁和大量细菌。鱼鳍基部往往充血,鳍条间组织破坏裂开,病情严重的鱼,肠道也充血发炎。

第十一节、水霉病

1.【病原】病原体为水霉菌和绵霉菌。

2.【流行】早春和晚冬(水温10-22℃)是发病高峰期。

3.【症状】水霉营腐生生活,它在鱼体上以“伤口寄生者”的规律出现,通常未受伤的健康鱼不易感染。寄生时期,肉眼看不见症状,当肉眼可见时,其菌丝已深入计入,蔓延扩散;外菌丝向外生长成棉毛状物附着在鱼体上,菌丝短的象附着小块旧棉絮,菌丝长的象沾着一个小棉球,此种现象俗称“长毛”,并称其为“白毛病”。鱼卵孵化时,极易感染水霉,整个鱼卵象个绒毛球,漂浮于水体,严重时造成鱼卵大批死亡。

第十二节、斜管虫病

1.【病原】病原体为鲤斜管虫。

2.【流行】全国各地常有发病,此病对鱼苗和草鱼、青鱼、鲢、鳙、鲤等鱼种危害特别严重,初冬和春季流行,适宜水温在12-18℃,20℃以上一般不会发生此病。

3.【症状】斜管虫寄生于鱼鳃、体表,刺激寄生分泌大量黏液,使鱼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鱼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鱼体发黑消瘦,飘游水面或作侧卧状,贴近塘边,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

第十三节、三代虫病

1.【病原】病原体为三代虫。

2.【流行】每年春季和夏初危害饲养鱼的鱼苗、鱼种,金鱼也常受其害。

3.【症状】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黏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呼吸困难。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低倍显微镜检查每个视野5-10个虫体时,可确诊。

第十四节、鳃隐鞭虫病

1.【病原】病原体为鳃隐鞭虫。

2.【流行】该病在我国的危害较大,主要危害苗种,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苗种大批死亡,主要流行于5-10月。

3.【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吃食减少,直至不吃食,鱼体发黑,鳃丝肿胀,黏液增多,病鱼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死。此病可以通过显微镜确诊。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鳃隐鞭虫大小与红细胞差不多

第十五节、车轮虫病

1.【病原】病原体为车轮虫和小车轮虫。

2.【流行】此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一年四季都有此病,4-7月较流行。

3.【症状】病鱼患病严重时,体表或鳃上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尤为明显,危害下塘10天左右的鱼苗时,发现成群沿塘边游,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第十六节、小瓜虫病

1.【病原】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

2.【流行】此病全国各地都有流行,是一种危害极大地原虫病。从鱼苗到成鱼都有发病,引起大批死亡。但以夏花阶段和鱼种受害最大。水温15-25℃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3.【症状】病鱼皮肤、鳍条和鳃瓣上,肉眼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泡,体表黏液增多,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动迟钝,漂浮水面,反应迟钝,有时集群绕池,鱼体不断和其他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第十七节、指环虫病

1.【病原】病原体为指环虫。

2.【流行】此病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左右,大量寄生可使鱼种大批死亡。主要危害鲢、鳙及草鱼。

3.【症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显著浮肿(特别是鳙鱼更为明显),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贫血。

第十八节、锚头蚤病

1.【病原】病原体为锚头蚤。

2.【流行】此虫可侵入鲤鱼、鲢鱼、鳙鱼、草鱼等鱼的体表,对幼鱼危害特别严重,可引起死亡(对大鱼主要是影响生长)。此病流行地区广,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现,终年可见,夏、秋季能引起严重流行病。

3.【症状】病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虫体寄生四周组织常红肿发炎,同时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蚤的分泌物溶解,腐蚀成缺口。鱼体初被虫体侵入时,表现不安,食欲不好,继而身体瘦弱,游动缓慢。

第十九节、中华蚤病

1.【病原】病原体为中华蚤。

2.【流行】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长江流域每年6~7月最为流行,常与鱼鲺病并发。鲢中华蚤对寄主有严格的选择性,仅寄生在鲢、鳙鱼鳃部,严重危害1龄以上大鱼,同一水域的其他鱼则不感染。

3.【症状】鲢中华蚤大量寄生时,病鱼消瘦;极度不安,整天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往往露出水面,故俗称“翘尾巴病”。掀开鳃盖可见,病鱼鳃丝肿胀,鳃丝末端内侧附着大量乳白色鲢中华蚤。

第二十节、碘孢虫病

1.【病原】病原体为碘孢虫。

2.【流行】一般淡水鱼类均会感染

3.【症状】病鱼极度消瘦,尾上翘,打圈子或钻入水中复又跳出水面,病鱼最终失去正常活动和捕食能力而死。

第五章 虾、蟹、鳝及名优养殖鱼类病害知识

第一节  虾类的病害防治

一、虾病的诊断

虾类是底栖性的水生动物,平时大部分时间均栖息于水层的底部,除了幼体期或为了觅食,以及不正常现象发生时,才会有浮游的现象。因此,养殖工作人员每天首先要留意的就是虾类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下列现象:清晨虾靠岸边静伏,虾齐聚于下风处无力的漂浮;虾行动迟缓、反应不灵敏等等,那虾就有患病的可能了。其次在喂虾时除了留意进食情况外,也要观察体色的变化,体色发红、变蓝或转淡、变深都不是良好的现象。当虾患病时,其身体的各种器官,尤其是鳃部及肝胰脏会有很明显的色泽改变、肿大或萎缩,由上述现象很容易可以判别虾体是否患病。虾病预防比治疗重要,平时注意水中浮游生物之变化(水色)及水、底质科学调控非常重要。

虾病的诊断除了外观及症状的判别外,较正确的方法是利用组织病理变化的镜检,或进行病原体的分离,才能使虾病诊断工作更为落实。因此,一般的养殖户,如何训练自己判断虾病的原因,或进行快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快速正确的诊断呢?建议可将怀疑患病的虾取一小片段的器官,如鳃或肝胰脏,加上一小滴蒸馏水或洁净的海水,并用盖玻片轻轻的压下,然后放在200-4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则可看出是寄生虫(如钟形虫)还是细菌的感染症状,根据此观察结果则可迅速进行各项必要的处理步骤。虾的排泄物也是一种很好诊断患病与否的依据,养殖中可由观察网内粪便的有无或颜色而加以判断;例如拿起观察网时可见虾粪便者,比无粪便残留者养殖状况为佳;若粪便呈红色,则可能因吞食死虾或病虾而引起的,应特别注意。虾以排出粗而长的粪便者健康状况较佳。

养殖业者往往在虾病发生时,随意投药,期望投进去的多种药物中,能有一两种可发挥效果,以挽回虾的健康,但是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甚至会加速病虾的死亡。虾既然已生病并显现出症状,药物的使用当然不可避免,但如何将药物的效能充分发挥而又不浪费,同时又没有副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欲达此效果,对虾病要有清楚的认识。任何一种外来的物质,包括抗菌素或消毒药物,泼洒到养虾池中或被虾类摄食,对虾体都是一份额外入侵的紧迫因子,对虾体健康以及虾体对病原的免疫能力,都会有所影响。不过有些养殖业者却认为所有药物都无用处,因而排斥和拒绝使用,以致延误虾病治疗的最好时机,都不是正确的观念。药物使用应注意各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使用方法,不频繁更换药物,才能使其发挥效果,以防虾病的发生。

虾病的治疗,应该有一个不变的准则,就是早日发现,早作处理。当全池的虾已达到可用肉眼看到数十尾患病,并已显现症状时,粗略地估计全池的虾已有数百或数千尾(十至百倍)以上的虾患病时。对于已显现病症的虾要使其恢复正常将十分困难。因此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对象,应该是受到感染而未显现出病症的虾。因此,虾病的处理策略,应在一旦发现有几尾(或非常少)虾呈现不正常时,就要毫不迟疑的进行各项防治工作,否则经过一两天后病情会更加严重,导致大量死亡情况的发生。

二、  虾病的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

清塘的目的是杀灭塘内敌害生物(包括野杂鱼类、虾、蟹、螺以及病原微生物等),改良塘底,保证虾苗入池后正常生长。具体做法是:每年收虾后,立即排尽塘内积水,封闸并曝晒塘底,直至底土龟裂。根据塘底淤泥的分布情况,用人力或机械将淤泥彻底清走。再经过一冬的曝晒和寒冬后,用生石灰(100-150kg/亩)均匀撒布在池内各处,用牛或拖拉机翻耕(拌和石灰和底土),这样,绝大部分穴居性害鱼和较大形的敌害生物可基本消失。 为进一步减轻病原菌和病毒日后可能出现的威胁,以及杀灭塘中野杂鱼、虾、蟹、螺、水草等,还需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塘消毒(特别是去年发生过病害的虾池)。方法是:放苗前半个月放闸进水30-40cm,使用“生石灰”、清塘,这些药物能把污黑发臭的底泥氧化还原成新鲜的黄白色底泥。如果螺较多,可在清塘时间同时使用“茶籽粕”杀螺,用水稀释后泼洒,使用7-10天可洗塘、肥水(注意:放苗之前一定要先试水)。

2、放苗前先肥好池水

肥水即繁殖虾塘内基础饵料(基础饵料是指虾池内自然生长的、及人工移植后繁殖的各类对虾饵料生物的总称)。肥水工作做得好,可降低养低成本,促使对虾快速生长和减轻底质污染压力,减少养殖过程中疾病发生的机会。基础饵料培养得好与差,将直接影响到放养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故肥水是虾类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肥水的基本步骤为:清塘——洗塘——进水——施肥。清塘必须十分彻底,进水要防止敌害生物的混入。进水时,进水闸的网目不能过大或过小,以40目最为常见。一般进水水位不能太深(40cm)以内,以保证有足够的光线透射到底部。

上述工作完成后,逐渐把水加至50-70cm,即可试水放苗了。如果水色不太理想,排去塘中旧水15-20cm,可再加入新鲜海水15-20cm,同时追肥施料一次。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水色的浓淡酌情追加,应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太大,以免藻类暴长无法控制,甚至发生藻类的大量死亡而导致水色的大起大落。

3、科学放养虾苗

放养健康、不带病原菌(SBF)的虾苗,放养密度一定要合理。养虾池放苗密度的确定,常常与养殖水体的生物负载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虾苗放养密度决定着虾类养殖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关系到养虾的成败。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根据虾池的条件、增氧设施、水源水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考虑。如虾池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有配套的提水设备和完善的中央排水系统,每亩养殖水面设置一台增氧机,放养密度通常为6-8万尾/亩,最高不超过10万尾/亩。密度过大,虾苗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延长到150天。在养殖的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水质调控难度大,超常规加大换水量、全程使用各种药物和添加剂,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即使是获得较高的产量,养殖效益也不是很好。

虾苗入池前,首先要检查池水的温度,其次是盐度和PH值。要尽可能地使虾苗的原生活环境条件与养殖池相一致,必要时采用运苗桶内逐级换水法调温,室外水温低于16℃时也不要放苗。放苗应选择风和日暖的日子,放苗位置应该在下风方向(切忌在迎风浪的浅滩处放苗)。池内虾苗要一次放足,苗种入池不能采用撒泼法,必须连桶浸入水中,然后逐渐倾泻。塑料袋运输虾苗时,为了防止温差过分悬殊,常常采用漂浮法,即将密封的运苗袋放置在虾池内漂浮一段时间,使袋内水温逐渐相近,然后开袋逸苗(注意袋内氧气是否充足)。

4、加强养殖管理

①定时巡塘

巡塘是了解虾情动态最直接有效地管理手段。养殖过程中没太难巡塘最少要四次,即分别在黎明、白天、傍晚和午夜各一次,巡塘时主要注意以下情况:水色的变化、摄食饵料情况、虾体的肉眼观察(如健康的南美白对虾体色晶亮、腹部肌肉透明度大、外观青灰色、胃部饱满、体表无粘附污物、甲壳有弹性、活力好),观察池底颜色和检查臭味等。

②虾池内各种环境因子的监测

养虾池水环境监测的范围涉及池水和地质两大项,其中又分别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个方面。精养池环境的变化较快,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为了杜绝严重事故的发生,养成期内必须随时注意环境监测,内容包括:海水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浓度、氨氮含量、有毒重金属离子浓度、水色、海水透明度、赤潮生物数量、底质变化、海水内总异养细菌数、弧菌数、池内较大形敌害生物、竞争生物和基础饵料生物、池底氧化还原电位势和池底硫化氢浓度等。对于池内残饵的出现、分布、数量和腐败程度等也都要了如指掌。

③合理换水

养虾池内经常更换新鲜海水可以增加池水内溶解氧含量,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改善池底氧化还原状态,还可以调整池内生物组成,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对虾的正常生长。池内换水要因地、因时制宜。例如虾体长在5cm以内时,为了利于池底基础饵料生物的快速繁殖生长,池水不宜太深。这一阶段内,主要是定期向池内添加新鲜海水和施肥。水深应该控制在阳光能透射到池底为宜。以后随着虾体形的逐渐增大,才开始转为换水。通常,养殖虾体长达到7cm左右时(北方一般在7月中旬),日换水量应占池水总量的10%。7月下旬后,由于海区水温升高很快,加上池底残饵分解和池内绝对生物量迅速增高等原因,水质容易变劣,这时候的日换水量必须增大,原则上不能少于池水总量的20%。总的要求是通过换水,使池内水变鲜、变活,还要注意保证池内藻类有一定的密度。

值得提出的是,近几年来由于工农业污染等原因,海区水质的变化经常起伏不定,沿岸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赤潮发生频繁。加上虾病(特别是病毒性虾病)流行,盲目换水有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启用封闭式循环净化水池就显得十分重要,病害流行高峰期要停止直接从外海提水。正常情况下,养虾池换水总的原则是勤快、多换。

④保持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良好

在虾类高密度养殖生产中,由于虾类代谢的排泄物、残饵、饵料溶出物以及其他生物尸体的影响,使池塘水质和底质条件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化,增大了环境的压力。轻者影响虾的生理功能,降低摄食量与生长速度;重者造成虾的中毒死亡。此外,由于环境压力增大,虾体质虚弱、抗病能力降低,水中病原生物增多,使虾极易发病,降低虾放养的成活率,甚至导致养殖的失败。因此,加强虾池水质、底质的调控是虾类高产养殖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水质、底质的调控和改善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⑤放苗前要肥好水

养殖前期(40天前)只进水不排水,每天可添进水5cm左右,池水透明度控制在40-50cm。养殖中后期(40天后),根据池水透明度和水色的变化,如确需换水可采用少换、慢换的方式,透明度控制在30cm以内,日换水量控制在5%以内,有条件添加淡水的,尽量添加淡水。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每天定时开动增氧机,而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的变化,结合对虾的放养密度和不同的个体规格,灵活开机使用。一些虾农可能会认为,在晴天的天气,池水中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大量的氧气释放到水中,白天的溶氧量含量较高,不开增氧机虾亦不会缺氧浮头。但我们应该知道,池水的透明度一般较小,光照不能达到池水的中、下层,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季节,由于热阻力的作用,溶解氧和水温的分层,表层水丰富的溶解氧不能扩散到底层水中,但底层的虾以及池底有机物的耗氧却不断进行,溶氧水平会越来越低,影响虾的正常摄食生长。所以,在藻类光合作用较强的中午前后开动增氧机是十分必要的,除了直接增加溶解氧外,更重要是通过增氧机强烈搅动池水,形成水流,促进池水上下混合对流,将溶解氧丰富的表层水带到池底,提高底层水的溶氧水平,同时又将无机盐类含量较丰富的底层水带到表层,可促进藻类的稳定生长,起到互补作用。我们通常认为在晴天中午前后开动增氧机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增氧措施。在阴雨天气和池水透明度突然变大的情况下,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造氧减少,池水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在无风炎热的天气,池水分层现象较明显,池底也会较易发生缺氧。若遇上述情况,应尽量多开增氧机,结合换水或采取其它处理措施,防止缺氧现象的发生。

⑥养成池内每半个月使用一次”有益微生物”等改善虾池的底质,减少氨氮及硫化氢等影响,底质严重恶化时应加倍使用。

⑦若水色成呈现深蓝色或虾池中青苔过多时,可使用“络合铜”除藻(但在阴雨天及清晨溶氧低时不要使用),最好在下午5点半至6点使用,使用后要注意增氧和换水,一个月以内的虾苗禁用。

⑧虾体达到5cm以后,可每半个月使用一次杀菌消毒药,以杀灭水体中各种病原微生物,常用的药物有:食盐、“CLO2”、“纳米银”……等全池泼洒。在高温季节及病害发生高峰时,应每7-10天使用一次。

⑨定期泼洒食盐、“CLO2”、“纳米银”……等,能有效降低虾池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改善虾池生态环境,减少发病率,提高产量。使用方法为放苗前使用一次,以后每15天追施一次,用量减半。该产品无需活化,可直接溶于水后全池泼洒,但注意虾塘在使用这些药物的前后3天不要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以防影响使用效果。

⑩在养殖过程中要求池塘水色保持清爽亮泽,若水色发暗浑浊,悬浮有机物增多,开动增氧机时,在水面上出现堆积不散的泡沫时,就说明藻类有老化的迹象,很可能发生“倒水”现象。先用”有益微生物”净化水体,这样处理的水色肥活嫩爽,可保持长时间不变。

⑪在养殖中后期的池塘,因水质老化而出现“老绿水”、“黑臭水”、“白浊水”、“铁锈水”时,先施用食盐、“CLO2”、“纳米银”……等。第二天再全池泼洒“有益藻类”,可以使池塘水体恢复良好的水色。

⑫保持池水PH值的相对稳定。当虾池水质的PH值低于8.0时,使用熟石灰和白云石粉。当虾池水质的PH值高于9.0时,施用醋酸。

5、饲料的投喂

早虾类养殖生产中应做到科学严格地管理投饲,在增加日投喂量时,应遵循逐日少量增加的原则,有利于虾类保持旺盛的食欲。投饵管理要尽可能地做到相对合理化,既要保证虾吃饱、吃好,又要兼顾养殖环境和节约成本。虾类的投饲量应根据虾的个体大小、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和底质条件、虾健康情况、生理状况、虾类实际摄食量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做好合理投喂。投喂过量不但造成浪费,而且污染水质;投喂不足又会影响虾类的正常生长发育,轻者导致虾池个体规格差异较大,重者会降低虾类的体质和加剧虾类的相互残食。

6、药物防治

①水体消毒

在虾病流行季节,应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以杀灭水体中或虾体上的病原体。常用的水体消毒药是:食盐、“CLO2”、“纳米银”……等。。

②定期投喂药饵

预防虾类细菌性的疾病,结合使用药物内服效果更好。在虾类养殖过程中每7-10天使用一次内服药,拌入饲料内投喂。这些药物可调节虾类的肠胃功能,增强食欲,增强虾体的抗病能力,保护肝胰脏不受损害,将虾类体内的毒性物质排出体外,促进虾类快速生长。

在虾类养殖过程中,要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措施既要注意切断传染病的来源途径,又要尽可能地阻止病原体的传染和侵袭,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为养殖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虾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1、        对虾桃拉病毒病(红体病)

A.【病原】病原体为桃拉病毒

B.【流行】此病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在放苗一个月后开始发病,水质突变,底质恶化的虾塘更容易发生此病,死亡率高。

C.【症状】病虾有急性和慢性症状的表现。急性期:病虾体表呈淡红色,空胃、活力低下、甲壳变软、大多会在蜕壳时死亡,死亡率高达80—95%;慢性期:多是急性期发作后的幸存者,虾壳表面出现多重损伤性黑斑,能正常摄食。

2、        对虾肌肉白浊病

A.【病原】病原体为弧菌

B.【流行】此病在水温较高时流行,水质较差、水中 溶氧偏低的虾池最易发生此病。

C.【症状】病虾腹部有白色斑点,或整个腹部皆为白色,腹部至尾部肌肉为白色,行动反常,表现不安,常在水面活动及跳出水面。

3、        对虾烂鳃病

A.【病原】病原体为弧菌或其他杆菌。

B.【流行】此病流行甚广,发病率较高,危害大,虾池水质和底质恶化时更易暴发此病。

C.【症状】病虾鳃丝呈灰色,肿胀变脆,然后从尖端基部溃烂,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病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厌食,最后死亡。

四、青虾及罗氏沼虾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1、        青虾及罗氏沼虾黑斑病

A.【病原】病原体为细菌

B.【流行】此病流行广,发病率高,虾池水质和底质恶化时易暴发此病。

C.【症状】发病初期,病虾病灶处有较小的黑斑,逐渐溃烂,最后由于细菌腐蚀、破坏甲壳几丁质而变成黑色。通常在鳃部和腹部(包括步足和游泳足)均带有黑色斑。病虾体力大减,或卧于池边,处于濒死状态。

2、        青虾及罗氏沼虾红体病

A.【病原】病原体为细菌。

B.【流行】此病流行广,危害大,多发生在投苗、除野、选捕后1-3天、操作不善引起。

C.【症状】发病初期,病虾尾柄色泽变红,随后红色范围逐渐扩大到整个腹部,最后影响头胸部而死亡。

3、        青虾及罗氏沼虾累枝虫病

A.【病原】病原体为累枝虫

B.【流行】此病在水温较高、水质和底质较差、水质偏瘦的虾塘中易发生。

C.【症状】患病严重的虾,体表附有白色棉絮状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大量带柄的累枝虫,累枝虫的蔓延还与水体中存在较多的有机质和细菌有关。

4、        青虾及罗氏沼虾烂鳃病

A.【病原】病原体为弧菌或其它细菌。

B.【流行】此病在水温较高时流行,发病率较高,危害大,虾池水质和底质恶化时更易暴发此病。

C.【症状】病虾鳃丝呈灰色,从尖端基部溃烂,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病虾活力差,反应迟钝,浮于水面,最后死亡。

第二节  蟹类病害防治

一、河蟹发生病害的原因

河蟹是我国的一种名贵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大,其病害也愈来愈严重,成为制约其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河蟹的疾病与鱼病及其它水产动物疾病一样,它的发生也与环境因素、病原体因素、机体自身因素及人为因素等有关。

1.环境因素

环境与河蟹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各种环境条件均处在比较理想的状态时,河蟹处在健康状态较少发病;而当环境条件恶化时,则各种疾病也会应运而生,环境恶化通常是河蟹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导致河蟹得病的环境因素有水质因素(水温,溶氧,PH值,盐度、透明度)、池塘的空间和底质因素以及机械损伤等。

(1)水温。河蟹属变温动物,其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通常水温18-28℃时生长较好,超过这个范围或短时间水温剧变,往往会影响到其生长,从而导致抗病力降低,甚至会造成大量死亡。

(2)溶氧。河蟹耐低氧能力较差,一般要求溶氧在4-5毫克/升以上。低于3毫克/升时,就会严重影响摄食与生长,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

(3)PH值。河蟹的生长对池水的PH值也有一定要求,通常PH值在7-8的中性或弱碱性水体较适宜河蟹的生长,当PH值低于6或高于9时,会使病原体大量繁殖或使河蟹幼体活动受到抑制,影响蟹的正常生长。

(4)盐度。河蟹属咸淡水洄游性水生动物,盐度对其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它正常产卵受精需要在8-33‰的清水中进行;胚胎发育与盐度密切相关,在新月透明期前盐度的剧变会引起胚胎的大量死亡;在育苗期,蟹苗的最适盐度为5-8‰,低于2‰时,因蟹苗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调节渗透压,导致体质下降而不能顺利蜕皮变态,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幼蟹则要求在淡水中生活,盐度过高,也会抑制生长,造成疾病或死亡。

(5)透明度。河蟹生长期要求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较高。当水质严重恶化、透明度降低时,表明水质过肥,有机质含量升高,氨氮、亚硝酸氮含量超过正常指标,水质恶化往往极易引起蟹的疾病而导致死亡。

(6)空间。空间因素包括水体面积的大小及水的深度。河蟹有“占地盘”穴居及互相残杀的习性,水体大,相对密度小,互相残杀机会就小;另外,饵料相对丰富,水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好,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生长快,其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也就小;相反,水体小,养殖密度高时,则生长速度缓慢,疾病也相对较多。幼蟹的蜕壳与水位深浅相关。太深会影响蜕壳及生长,甚至引起死亡;太浅时,水温水质易变,也影响到生存。

(7)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能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也可为其提供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不可降低水中的氨氮,增加溶氧,改善水质。水草是否丰盛,对提高河蟹的成活率极为重要。

(8)底质。池塘底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河蟹的健康,池底淤泥太多,水质易恶化,细菌及其它病原体大量孽生,池底太硬则蟹活动时腹部易受伤。

(9)机械损伤。由于苗种长途运输或平时的扦捕操作易使机体受到机械损伤,为细菌、真菌及其它病原体的入侵感染提供了条件。

2、病原体因素

病原体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目前发现的河蟹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

3、机体的因素

河蟹自身体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抗病力的强弱,而体质的好坏与种苗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健康的蟹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免疫机能,群体易感水平低。

4、人为因素

管理措施不当也是引起河蟹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投喂不洁或变质的饲料,易导致细菌性疾病发生。投饵不科学,投饲量过多,剩余残饵不及时捞除等不仅会使蟹体体质减弱。此外,是否合理放养也很重要,密度过大,蟹相互争空间,生长速度不匀,大小悬殊,残杀机率增加,成活率降低。

二、河蟹病害的诊断

只有正确地诊断蟹病,才能有效地防治蟹病。常用的蟹病诊断方法有:

1、病症检查

蟹生病后,往往呈现各种症状,有时病蟹还常表现出各种异常情况,这些症状和异常情况是蟹病诊断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比如,若发现病蟹聚焦在浅滩处,四肢麻痹,且甲壳有红色斑点病灶者,可初步诊断为呼肠孤病毒病;若病蟹表现为胸足僵硬、且不停颤抖者,可初步诊断为颤抖病;病蟹胃肠鼓气,肛门有桔黄色粘液流出,可初步诊断为胃肠鼓气病;病蟹幼体腹部出现褐色斑斑块,尾部向背弯曲至头部,可初步诊断为曲弓反背病;病蟹鳃呈黑色,呈现“叹气”状,可初步诊断为黑鳃病;病蟹腹甲发现有黑褐色斑点,并有溃疡病灶,可初步诊断为腐壳病等。

2、病原体检查

有些病蟹,外观症状很相似,但却属不同的病原引起,凭肉眼很准作出判断;还有些蟹病,光凭外观症状,也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对于这类蟹病,往往要借助病原体检查手段进行确诊。病原体检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蠕虫,甲壳动物等,比如,水霉病、链壶菌病、固着类纤毛虫病和着毛病、病蟹病灶处均长有绒毛状物或棉花状物,凭肉眼难以区分,必须做成水封片镜检,通过显微镜下的这些毛状物或棉花状物的特征予以判断。又如弧菌病、烂肢病、水肿病、丝状细菌病等,往往要进行病原分离,对病原体进行鉴定才能做出确诊。

3、综合检查

除了病原体致病外,还有许多机械、物理、化学、营养不良、非寄生性生物等也可起

蟹生病死亡。因此,单纯检查外观症状和病原体,有时也不能作出正确诊断,必须对饲养管理、有关环境因子以及发病情况等进行综合调查。如蟹蜕壳不遂病与蟹中毒症,除了据外观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外,确诊必须对投喂的饲料、池塘环境及水源水质状况作出全面综合分析。

三、河蟹病害的预防措施

根据河蟹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病原体因素、机体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1、改善生态环境

提供河蟹健康生长的良好条件。河蟹的生长需要有合适的水温,应尽量保持水温,防止水温突变。在高温季节,尽量提高水位或换入地下水以降低池水温度;在低温季节,也可通过加高水位或采用挡风措施来保温。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溶氧,除要定期换水外,还要防止水质污染,控制有机质含量增高及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必要时高温季节需加大换水量以保让池水清洁;此外,应保证蟹池有丰盛的水生植物,一方面可增加蟹的植物性饲料,另一方面也可为蟹的攀援提供条件以及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在蟹胚胎孵化期及育苗期,应注意保持盐度的相对稳定,防止盐度剧变造成胚胎及幼体的大量死亡。蟹喜打洞穴居,在放苗前要清整池塘,池底底质以沙土为好,并保持适量的软泥,以便幼蟹蜕壳爬行时不受损伤。还应控制池底淤泥厚度,淤泥太厚则易污染水质,孽生病原体,引发各种疾病。

2、合理用药,控制与杀灭病原体

合理的药物防治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生长,减少或杀灭病原体,有效地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是减少蟹病发生的一条重要措施。

(1)蟹体消毒药物。在苗种下池前要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消毒处理。如用“食盐、“CLO2”、“纳米银”……等浸浴20-30分钟。此外还可用6-8毫克/升喹乙醇全池泼洒促进育苗期蟹幼体的正常变态。消毒用药物要根据蟹的大小、体质、气候、温度及药物的安全浓度灵活掌握,以免药物中毒。

水体消毒药物。在蟹病流行季节,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杀灭水体中及蟹体上的病原体。经常用水体消毒剂有:食盐、“CLO2”、“纳米银”……等。

(2)工具消毒药物。常用的生产工具应尽量专池专用,若需公用时,为防止病原体的交叉感染,事先应用药物对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常用药物有:高锰酸钾、食盐、“CLO2”、“纳米银”……等,用法是将工具在药物中浸泡30分钟。

(3)食场消毒药物。食场周围常会积聚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极易滋生病原菌,威胁蟹的健康,因此应经常性对市场进行消毒处理。食场消毒药物有食盐、“CLO2”、“纳米银”……等,用法是挂或遍洒,用药量不应超过全池泼洒的用药量

(4)饲料消毒药物。对于鲜活动物性饲料,先用清水洗干净,再用药物浸浴消毒,杀灭其中的病原体,所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是:食盐、“CLO2”、“纳米银”……等,方法是将其浸浴10-15分钟。

(5)药饵。用作药饵拌饲投喂的药物有“水产多维”、“三黄散”、“肝胆舒”、“虾蟹脱壳促长素”等,经常投喂这些药饵,可增强蟹体的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3、选择优质种苗,提高机体抗病力

挑选健康、无病、肢体健全、抱卵量大的亲蟹进行人工繁殖是提供优质苗种、提高抗病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用于系列的亲蟹也应先用药物进行处理,杀灭亲蟹体外可能带有的病原体。

4、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蟹的体质

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疾病的发生与否密切相关。饲养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密养与套养。

如果放养密度过大,超过水体的承载能力,水质、底质易变坏,因蟹的相对空间较少,接触机会多,病原体容易传染,发病率增加;当然若放养密度过小,水体没有充分利用,单位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合理的密度应该是提高单产,又要控制疾病发生它应根据不同的养殖水平与条件制定。一般认为育苗时密度为每平方70万只较好,培育扣蟹,土池每立方水体可放1期溞状幼体8万-10万只,而水泥池则可放20万-30万只。另外,池塘适当套养一些花白鲢和少量鲤、鲫鱼,可起到净化水质、减少寄生虫数量的作用。

(2) 合理投饵与施肥。

合理投饵不仅可增强蟹的体质及抗病力,还可防止水质变坏,减少蟹病的发生。投饵过多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残饵严重败坏水质,也易引起疾病发生。而投饵过少,蟹摄食不足,生长差,体质弱,抗病力下降。合理投饵还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及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池塘中适量施肥可增加池水的营养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和水草的生长,为蟹提供天然饵料。

(3)保持蟹池的底质良好。

蟹池内每半个月使用一次”有益微生物”等改善蟹池的底质,减少氨氮及硫化氢的产生,底质严重恶化时应加倍使用。

(4)勿使蟹池水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定期泼洒”有益微生物”,能有效减低蟹池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改善蟹池生态环境,减少发病率,提高产量。使用方法为放苗前使用一次,以后每15天追施一次,用量减半。

(5) 在养殖过程中要求池塘水色最好保持清爽亮泽。

若蟹池水色发暗浑浊,悬浮有机物增多,说明蟹池水质已经老化。要先用”有益微生物”净化水体,第二天全池泼洒”有益藻类”,这样处理的蟹池水色清亮,可保持长时间不变。

(6)水色变差时要及时处理

在养殖中后期的蟹塘,因水质老化而出现“老绿水”、“黑臭水”、“白浊水”、“铁锈水”时,先施用”有益微生物”,第二天在全池泼洒”有益藻类”,可以使池塘水体恢复良好的水色。

(7) 保持池水PH值的相对稳定。

当蟹池水质的PH值低于8.0时,施用熟石灰和白云石粉。当虾池水质的PH值高于9.0时,使用“醋酸”,结合用”有益藻类”等微生物活菌制剂加”有益微生物”。

(8)加强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要勤巡塘、勤记录,要及时了解蟹的摄食、生长、蜕壳及伤病情况,了解水质的肥瘦,饵料的丰欠,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蟹的健康生长。

四、河蟹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1.河蟹上岸不下水症

A.【病原】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及拟态弧菌。

B.【流行】该病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蟹病,国内各地区都有发生,主要危害蟹苗。

C.【症状】病蟹爬在岸边、水草或树根上,白天也不下水,体质虚弱,抗病力降低,变态后蟹体表脱水,造成大量死亡。

2.河蟹烂鳃病

A.【病原】多维寄生虫寄生鳃部,造成创伤而继发细菌感染。

B.【流行】烂鳃病为池塘养蟹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夏、秋最为常见。如果防治不及时,往往会造成大批量死亡。

C.【症状】病蟹鳃丝出现炎症甚至局部溃烂,边缘有缺刻。

3.河蟹肠炎病

A.【病原】因水质差、食场不卫生、饵料变质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饵料,引起病菌感染。

B.【流行】改病在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成蟹,发病率不高,但病蟹死亡率可达30-50%,残存病蟹的个体规格及商品价格均下降。

C.【症状】病蟹吃食减少或停食,揭开胸板解剖检查,胃肠变粗,管壁发炎有充血现象,胀气。轻压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显微镜下压片观察,有细菌活动。

4.河蟹肝坏死病

A.【病原】细菌感染,饵料霉变和底质污染幷发引起。

B.【流行】该病是河蟹常见病,可造成河蟹死亡,此病常与烂鳃病并发。

C.【症状】病蟹肝脏病变,有的灰白色,有的呈黄色,有的呈深黄色。

5.河蟹颤抖病(环腿病、环爪病、抖抖病、抖脚病)

A.【病原】病原体是小核糖酸病毒。

B.【流行】流行季节较长,4-11月均可发生。在7-9月高温期发病严重,失望率较高,自春季幼蟹下塘到养成的全过程中均有发生,各个生长阶段的河蟹都有发病的病原。患病蟹的病例。患病蟹的规格,以150-200克/只的河蟹较为严重。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失望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甚至绝产,是当前危害河蟹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C.【症状】病蟹反应迟钝,食欲不振,鳃片排列不齐,少数甚至呈黑色。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这是由于蟹的神经受病毒侵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坏死以至解体的结果。

第三节 黄鳝养殖篇

近几年来,黄鳝的网箱养殖方兴未艾,网箱养鳝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颇受广大渔民朋友的青睐。

一、水是养殖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水中的溶氧、水温、盐度、酸碱度、无机盐、有机质都会影响其品质和产量。“一塘好水养好一塘鱼”。根据黄鳝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网箱水域PH值在7.5-8.5为宜,溶氧量控制在5mg/L左右,水温在25℃-28℃时,黄鳝成长最快,网箱中种植水花生或水葫芦可供黄鳝栖息,适时调控水位,创造一个舒适水环境有利于黄鳝健康快速地生长。

二、黄鳝苗种的来源及其品质:

网箱养鳝以本地苗种为宜,苗种的选择以无病无伤、活动力强,身体富含粘液的优质黄鳝作为养殖对象。

三、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

以网箱平方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放养1.5-2斤,规格为20-50g/尾的苗种。放养时间以端午前后气温较恒定的晴天进行,放养动作要轻、快。不同规格的苗种要分箱喂养。

四、黄鳝是食活性的肉食鱼类

黄鳝主要摄食水域中的浮游动物反水性昆虫,网箱养殖以鲜活小鱼虾、螺、蚌及人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

五、网箱养鳝的病害防治:

遵循“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预防、科学防治,调节好水质,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的含量,黄鳝的疾病以发狂病、出血病最为多见,也是最难治疗的,只有平时多做好预防工作,调节水质,关注气候的变化及时做好预防,疾病防治时建议用高效、低毒、无刺激、无残留的药物,如生石灰、”有益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在养殖过程中饲料里添加微量元素和营养保健系列药品以补充饲料中的营养缺乏,增加黄鳝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一般每月驱体内肠虫一次。

六、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

主要是水质管理、投喂管理,防病防逃防敌害。

水质管理要求平时勤巡塘、勤观察、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1)养殖前期做好水体、苗种、水草、养殖工具有消毒工作。养殖中期不定期地进行水体消毒处理;

(2)投饲时要循序渐进,不多喂也不可少喂,以黄鳝食饱为原则。前期以鲜活饲料为主,中期投喂配合饲料达到促肥的目的,后期辅以鲜活饵料,添加营养保健剂完成黄鳝体内的营养储备,为越冬做好准备。

(3)注意防病、防逃,防敌害的侵袭,确保丰产丰收。

七、网箱养鳝病防治技术

1、发狂病:

A.【病因】放养密度大,黄鳝体表粘液减少,使其焦躁不安,互相缠绕,或受气候影响造成鳝种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体质减弱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

B.【症状】病鳝不吃食,在网箱中急窜或互相缠绕,全身肌肉抽动,在清水中可见病鳝是“S”或“O”型旋转,体表粘液减少,无明显外伤。

2、出血病:(俗称上草病)

A.【病因】因气温不稳定,网箱水域水质恶化,造成病毒、细菌交叉感染而导致。

B.【症状】病鳝全身出现弥散性出血,腹部尤为明显,肛门红肿,腹腔充血,嘴部有红色溶血。

3、肠炎病

A.【病因】因饵料变质、水质恶化或受肠型点状单胞杆菌感染引起

B.【症状】病鳝食欲减退或不进食,肛门红肿外翻,轻压腹部有淡黄色或红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4、打印、腐皮、烂头烂尾病

A.【病因】嗜水气单胞菌侵袭受伤病鳝而引起。

B.【症状】伤口侧线外出现小红斑,严重时呈溃疡状的凹槽,腹缘出血发红,头尾部均可见溃疡及出血,去干部优势可见红色印章状烙记。

5、大头病

A.【病因】水质恶化,产生大量氨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导致鳝鱼的慢性中毒。

B.【症状】病鳝头部肿大,眼睛发白、嘴部有白色毛状物、口腔充血,头部皮肤与肌肉组织间充满粘液。

6、肠道寄生虫病

A.【病因】由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棘头虫等寄生引起。

B.【症状】病鳝吃食状态不佳,头常伸出水面,腹部向上,在解剖肠内有乳白色线状毛细线虫等寄生。

第四节、名优养殖鱼类常见病害

1、鳜鱼(桂花)暴发性传染病

A.【病原】病原体为病毒

B.【流行】鳜鱼(桂花鱼)暴发性传染病是近几年在全国鳜鱼主养区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整个池塘所养的鳜鱼往往在7-11天全部死亡。该病主要发生于7-10月高温季节,亲鱼及隔年鱼在4-5月份也可能发病。一般每年的11月中下旬,当水温降至20℃以下时死亡率会大幅下降,最后停止死亡。

C.【症状】病鱼鳃丝 淡白色且布满粘液,肝脏失血呈苍白色,肝脏等内脏器官有时有出血点,胆囊充盈呈淡黄色,肠内有黄色粘稠物,而体色变黄,血液凝固时间变长。若继发或并发其他感染,则症状比较复杂,可表现为鳃白、肝白油出血点等。

2、鳜鱼(桂花)出血病

A.【病原】病原体为嗜水气单孢菌

B.【流行】该病主要发生于7-10月高温季节,死亡率较高。

C.【症状】病鱼鳍条充血,上下颌充血,严重者肌肉充血,突眼。肝、肠、胃及幽门垂、腹粘膜也充血。

3、鳜鱼(桂花)烂鳃病

A.【病原】病原体为柱状嗜纤维菌

B.【流行】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该病越易暴发流行。

C.【症状】病鱼离群慢游、消瘦、鳃丝末端发白腐烂,软骨外露,一些病鱼鳍条腐烂,严重者鳃盖骨内、外表皮充血发炎。

4、乌鳢(生鱼)烂身病

A.【病原】病原体为嗜水气单孢菌

B.【流行】从水温9-36℃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为严重,发病率高。

C.【症状】病鱼体表病灶部位充血,周围鳞片松动竖起,并逐渐脱落,病灶逐渐烂成血红色斑状凹陷。严重时可烂及骨髓。

5、斑点叉尾鮰溃疡病

A.【病原】病原体为嗜水气单孢菌

B.【流行】从水温9-36℃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为严重,发病率高。

C.【症状】病鱼体表皮肤损伤溃烂,伴随肌肉出血,鳍条溃烂缺损。

6、斑点叉尾鮰烂鳃病

A.【病原】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

B.【流行】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

C.【症状】病鱼鳃丝末端有褐色的坏死组织,严重时缺损,常有淤泥粘附在上面。如屈挠杆菌寄生于体表和鳍条上,则皮肤出现损伤,鳍条溃烂,体表缺少光泽。

D.【防治方法】

外用: 食盐、“CLO2”、“纳米银”……等。

内服:“水产多维”

7、鳗鱼指环虫病

A.【病原】病原体为短钩拙指环虫、鳗拟指环虫。

B.【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流行期为5-9月份,流行水温20-28℃,虫体以锚钩及吸盘扎附鳃片,引起鳃组织直接创伤和继发性感染,近年来由于虫体产生耐药性,驱杀难度不断增大。

C.【症状】少量虫体感染时病鳗鳃部充血,摄食量及其它活动正常,中度感染时,病鳗食欲减退,鳃部粘液分泌增加,鳃瓣充血,鳃盖起伏异常,游动缓慢。严重感染时病鳗不摄食,呼吸加快或单鳃呼吸,鳃部充血或鳃丝缺损,以至胸鳍充血发红,检查病鳗鳃片,布满红色粘液,鳃丝淤血充血肥厚,显微镜下可见虫体。

8、 鳗鱼车轮虫病

A.【病原】病原体为车轮虫

B.【流行】本病全年发生,流行期5-8月,流行水温20-25℃,鳗鱼及幼鳗较易感染。本病传播迅速,感染率高,强度大,易引起继发感染(如烂鳃)造成鳗鱼大量死亡。

C.【症状】少量虫体寄生时症状不明显,病鳗摄食及活动基本正常,但部分鳗可呈单鳃呼吸,大量寄生时即导致鳃部及体表粘液分泌增加,引起呼吸困难和体表出血,病鳗食欲下降,投饵时集中于饵台下,但不上台摄食,重者因缺氧而浮头,鳃盖起伏不断,游动无力,黑仔严重感染时,鱼体大部分或全部呈白色。

第五节、养殖蛙类常见病害

1、蝌蚪气泡病

A.【病原】主要是池中水质不洁,高温时池水有机物分解产生含有甲烷和硫化氢的小气泡被蝌蚪误食。

B.【防治方法】

1、食盐、“CLO2”、“纳米银”……等。

2、“水产多维” “有益微生物”每公斤饲料添加6---8克,连用三天

2、腹水病

A.【病原】产气单胞菌引起

B.【流行】

1、水质问题---水质太肥或者水质太瘦

2、投喂情况---投饵量过多、过频繁引起

3、药物使用---高锰酸钾、硫酸铜、孔雀石绿

C.【防治方法】

1、“优碘”连续使用5天,每立方米水3毫升

2、“富美宁”连续使用3天,每公斤饲料加10克

3、“水产多维” “有益微生物” “中草药制剂”

每公斤饲料加10克,连用3天

3、出血性败血症

A.【病原】假性单胞杆菌引起

B.【流行】(季节交替和多雨后)

C.【症状】皮下积水、全身有红斑、个体呆滞

D.【防治方法】

1、定期使用“水产多维” “有益微生物” “中草药制剂”

等预防

2、疾病爆发时,每公斤饲料添加“富美宁”(10克)+“电解维他”(8克)+”驱毒灵“(8克),连用5天

3、水体使用食盐、“CLO2”、“纳米银”……等,连用三天。

4、烂尾、腐皮病

A.【病原】1、养殖密度过高2、水质恶化引起细菌感染

B.【防治方法】

预防:

1、定期进出水,并且使用“CLO2”、“纳米银”“优碘”

2、定期使用“水产多维” “有益微生物” “中草药制剂”

治疗:

1、每池每日黄昏“CLO2”、“纳米银””5毫升/立方米水

2、白天使用食盐10—12克/立方米水消毒

3、饲料中添加“水产多维” “有益微生物” “中草药制剂”连续使用五天

5、肠胃炎

A.【病原】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引起

B.【流行】高温期的水质与饵料引起的细菌感染

C.【症状】反应迟钝、不摄食或者摄食量小,解剖腹内:肠道充血有粘液

D.【防治方法】

预防:

1、控制投饵量,定期添加“水产多维” “有益微生物” “中草药制剂”

三天一次

治疗:食盐、“CLO2”、“纳米银”……等。

6、白内障歪头病

A.【病原】滤过性病毒

B.【症状】气候和水质变化过大引起蛙的免疫机能下降

C.【防治方法】

预防:

1、水质控制(水温、水、水位)

2、“水产多维” “有益微生物” “中草药制剂”

治疗:1、食盐、“CLO2”、“纳米银”……等,连用五天。

7、链球菌综合症

A.【病原】链球菌等多种细菌

B.【流行】水质污染引起的细菌感染

C.【症状】病发前外观无明显症状,爆发时传染快,死亡率高。解剖蛙体可见肝脏有病变,肠道内出血。

D.【防治方法】

预防:1、定期使用消毒剂食盐、“CLO2”、“纳米银”……等。

治疗:

1、“水产多维” “有益微生物” “中草药制剂”

,连用3—5天

8、红腿病

A.【病原】嗜水气单胞杆菌

B.【流行】季节交替因气温温差及水中的PH值的转变引起

C.【症状】后肢红肿,有红斑及红点,病蛙个体呆滞、低头伏地或者潜伏水中不喜活动和摄食。

D.【防治方法】

预防:

1、定期消毒,食盐、“CLO2”、“纳米银”……等。

2、饲料中经常添加治疗:“水产多维” “有益微生物” “中草药制剂”

治疗:

1食盐、“CLO2”、“纳米银”……等。

9、脱肛病

A.【病原】大肠杆菌

B.【流行】饲料质量问题

C.【症状】直肠外凸在肛门,带有出血现象。

D.【防治方法】

预防:

1、定期消毒,

2、使用品质好的饲料

治疗:

1、用食盐、“CLO2”、“纳米银”、“优碘” ……等20毫升/立方米水消毒

2、内服:“水产多维” “有益微生物” “中草药制剂”连续使用5天。

10、其他疾病

水霉病----霉菌引起

肝胆病----饲料、用药有关

车轮虫病----车轮虫

药物中毒-----用药量、品种、蛙个体

肠道痢疾-----重度肠炎

第六章  常见鱼病的发病季节及肉眼鉴别

病 名

发病季节

肉 眼 鉴 别 症 状

病毒性出血病

4~10月、6~9月最甚

肌肉出血呈红色;鳃盖、头顶、口腔、眼眶等处充血;或肠道充血呈鲜红色

暴发性流行病

2~11月、5~9月最甚

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严重时体表、眼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白皮病

5~10月

背鳍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与前部颜色显著不同

白头白嘴病

5~8月

头部和嘴圈周围呈灰白色,严重时发生腐烂

赤皮病

终年可见,5~9月最甚

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表皮腐烂或鳍条蛀断。

疖疮病

终年可见,5~9月最甚

体表有浓疮,用手摸有浮肿之感

打印病

终年可见,6~10月最甚

尾部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椭圆形红斑,严重者肌肉腐烂成小洞,可见骨骼或内脏

竖鳞病

冬季和4~7月

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象松球,鳞囊内积聚半透明或含血液体,手压喷出,脱鳞

烂鳃病

4~10月

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乌黑,鳃丝腐烂发白,软骨外露,鳃有污泥,粘液多,严重者鳃盖骨内表皮腐蚀成小窗

肠炎病

4~10月8~9月最甚

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肠道呈紫红色,肠空

水霉病

2~5月

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从,象旧的棉絮状

鳃霉病

5~10月

鳃呈灰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继而腐烂

打粉病

2~5月

鱼体全身或局部像裹了一层米粉的样子

隐鞭虫病

5~10月

寄生于鳃:体黑,鳃丝鲜红,粘液多,不腐烂;寄生于皮肤:体瘦,无明显症状

鱼波豆虫病

2~5月

体表产生过多粘液,形成灰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体瘦

口丝虫病

2~5月

体黑,鳃和皮肤覆盖有灰白色粘液层,鳃丝淡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

粘孢子虫病

5~7月

寄生部位一般可见胞囊

疯狂病

终年可见

体瘦,尾上翘,在水中间隙性旋转狂游,颅内可见胞囊

斜管虫病

3~5月

皮肤和鳃的表面呈苍白色,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淡蓝色粘液层

小瓜虫病

3~5月、10~11月

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小点或点状囊泡

车轮虫病

4~8月

鱼体瘦弱,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无其它特别明显症状

杯体虫病

3~6月

体黑,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无其它告别明显症状

毛管虫病

6~10月

鳃丝鲜红,粘液多

艾美虫病

4~7月

鳃苍白色,前肠壁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同时肠管粗大

指环虫病

5~7月

鳃粘液多,鳃丝暗灰色或苍白色,严重者鳃部浮肿,鳃盖粗大

三代虫病

3~6月

肉眼仔细可见虫体,严重者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粘液膜

复口吸虫病

5~8月

脑室及眼眶周围充血呈鲜红色,眼球突出,甚至脱落,有时眼球混沌,呈乳白色

舌状绦虫病

终年可见

腹部膨大,剖开可见体腔内有白色带状虫体

毛细线虫病

5~7月

胸部肠道肉眼可见虫体

嗜子宫线虫病

3~5月、11~1月

肉眼可见鳞片下有盘曲的红色虫体,鳞片因虫寄生而竖起,部位肌肉充血、发炎、溃疡

棘头虫病

5~8月

解剖肠道肉眼可见虫体

九江头槽绦虫病

5~6月、12~1月

肉眼可见肠道内有白色虫体,肠前端膨大像胃,肠皱襞萎缩,食物减少

球虫病

4~7月

鳃苍白色,前肠壁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同时肠管粗大

红线虫病

3~4月、11~12月

肉眼可见鳞片下有盘曲的红色虫体

中华鳋病

4~11月

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像蝇蛆一样的小虫

锚头鳋病

终年可见

肉眼可见体表寄生着针状虫体,严重时鱼体好似披着蓑衣,寄生部位鳞片被蛀成缺口

鱼鲺病

终年可见,4~8月最甚

肉眼可见体表上大的入小指甲,小的也有米粒大的虫体

鱼怪病

终年可见

鱼体胸鳍基部有一个黄豆大小的洞,肉眼可见洞内虫体

钩介幼虫病

5~6月

肉眼可见嘴部、鳍或鳃上有米色小点

气泡病

5~6月

肠道中有气泡,或体表、鳍条、鳃丝上附有较多气泡,鱼漂浮水面,不下沉

跑马病

5~6月

鱼围绕塘边集队狂游,长时间不止,像跑马一样

萎瘪病

终年可见

鱼体干瘪,枯瘦,头大尾小,背似刀刃

弯体病

6~7月

鱼体弯曲,有时鳃盖骨、嘴部、上下颚和鳍条都出现畸形

第七章 渔业水质标准

项目序号

项  目

标  准  值

1

色、臭、味

不得使鱼、虾、贝、藻类带有异色、异臭、异味

2

漂浮物质

水面不得出现明显油膜或浮沫

3

悬浮物质

人为增加的量不得超过10, 而且悬浮物质沉积于底部后, 不得对鱼、虾、贝类产生有害的影响

4

pH值

淡水6.5-8.5, 海水7.0-8.5

5

溶解氧

连续24h中, 16h以上必须大于5, 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 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

6

生化需氧量(五天、20℃)

不超过5, 冰封期不超过3

7

总大肠菌群

不超过5000个/L(贝类养殖水质不超过500个/L)

8

≤0.0005

9

≤0.005

10

≤0.05

11

≤0.1

12

≤0.01

13

≤0.1

14

≤0.05

15

≤0.05

16

氰化物

≤0.005

17

硫化物

≤0.2

18

氟化物(以F-计)

≤1

19

非离子氨

≤0.02

20

凯氏氮

≤0.05

21

挥发性酚

≤0.005

22

黄磷

≤0.001

23

石油类

≤0.05

24

丙烯腈

≤0.5

25

丙烯醛

≤0.02

26

六六六(丙体)

≤0.002

27

滴滴涕

≤0.001

28

马拉硫磷

≤0.005

29

五氯酚钠

≤0.01

30

乐果

≤0.1

31

甲胺磷

≤1

32

甲基对硫磷

≤0.0005

33

呋喃丹

≤0.01

第八章 禁用渔药列表

药物名称

化学名称

别名

地虫硫磷

O-2基-S苯基二硫代磷酸乙酯

大风雷

六六六

1,2,3,4,5,6-六氯环己烷

林丹

γ-1,2,3,4,5,6-六氯环己烷

丙体六六六

毒杀芬

八氯莰烯

氯化莰烯

滴滴涕

2,2-双(对氯苯基)-1,1,1-三氯乙烷

甘汞

二氯化汞

硝酸亚汞

硝酸亚汞

醋酸汞

醋酸汞

呋喃丹

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克百威,大扶农

杀虫脒

N-(2-甲基-4-氯苯基)N,N-二甲基甲脒盐酸盐

克死螨

双甲脒

1,5-双-(2,4-二甲基苯基)-3-甲基-1,3,5-三氯戊二烯-1,4

二甲苯胺脒

氟氯氰菊酯

α-氰基-3-苯氧基-4-氟苄基(1R,3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百树菊酯,百树得

氟氰戊菊酯

(R,S)- α-氰基-3-苯氧苄基-(R,S)-2-(4-二氟甲氧基)-3-甲基丁酸酯

保好江乌,氟氰菊酯

五氯酚钠

五氯酚钠

孔雀石绿

C23H25CIN2

碱性绿,盐基块绿

锥虫胂胺 

酒石酸锑钾

酒石酸锑钾 

磺胺噻唑

2-(对氨基苯磺酰胺)-噻唑

消治龙

磺胺脒

N1-脒基磺胺

磺胺胍

呋喃西林

5-硝基呋喃醛缩氨基脲

呋喃新

呋喃唑酮

3-(5-硝基糠叉胺基)-2-恶唑烷酮

痢特灵

呋喃那斯

6-羟甲基-2-[-(5-硝基-2-呋喃基乙烯基)]

吡啶 P-7138(实验名)

氯霉素

由委内瑞拉链霉素产生或合成法制成

红霉素

Streptomyces eyythreus产生的抗生素

杆菌肽锌

由枯草杆菌所产生的抗生素为一含有噻唑环的多肽化合物

枯草杆肽

泰乐菌素

S.fradiae所产生的抗生素

环丙沙星

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常用盐酸盐水合物

环丙氟哌酸

阿伏帕星 

阿伏霉素

喹乙醇

喹乙醇

喹酰胺醇羟乙喹氧

速达肥

5-苯硫基-2-苯并咪唑

苯硫哒唑氨甲基甲酯

己烯雌酚

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

乙烯雌酚,人造求偶素

甲基睾丸酮

睾丸素C17的甲基衍生物

甲睾酮甲基睾酮

第九章  渔药药物使用原则及用药禁忌

第一节、渔用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1、渔用药物的使用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

2、水生动植物在养殖过程中,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及没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4、积极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

5、病害发生时应对症下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6、食用鱼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符合NY5070要求。

7、水产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NY5072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和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第二节、部分水产养殖用药的配伍禁忌

类别

主要名称

与其共用具配伍禁忌药物

配伍后的反应

40%甲醛溶液

漂白粉、高锰酸钾、甲基蓝等氧化性药物

变性

生石灰

漂白粉、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

变性

漂白粉

酸类、福尔马林、生石灰

变性

高锰酸钾

氨及其制剂

产生絮状沉淀

甘油、药用炭、鞣酸

同时研磨可致爆炸

苯扎溴铵

碘、碘化钾、过氧化物、氧化剂

变性

肥皂、洗衣粉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变性

碘及其制剂

维生素、抗生素等

拮抗作用

氨水、铵盐类

生成爆炸性碘化氮

碱类

生成碘酸盐失效

重金属盐类、生物碱类

沉淀

硫代硫酸钠、鞣酸

氧化脱色失效

淀粉

络合失效

挥发油、脂肪油

分解

硫酸铜

氨溶液、碱性液体、鞣酸及其制剂

沉淀

敌百虫

碱性药物

产生剧毒

阿托品、有机磷类

拮抗作用

氯氰菊酯

马拉硫磷

碱性或强氧化性药物

毒性增强

第十章、作者 蔡旺根博士简介

(ACCC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FCC中国林业微生物菌保藏管理中心)

(CCCAU中国农业大学菌种保藏中心)

(CMCC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PCC中国药用微生物菌保藏管理中心)

(MCCC中国海洋微生物菌保藏管理中心)

(CGMCC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CTCC中国典藏培养物保藏中心)

(CCVCC中国普通病毒保藏管理中心)

(CVCC中国兽医微生物菌保藏管理中心)

主要将微生物运用在生命科学、农、鱼、牧、种业及生态环境资源处理,以大自然界微生物菌种,提纯、驯化、扩繁、发酵、酶解应用研究工作。

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标准与认证委员会,聘请蔡旺根博士为副主任委员(20190925)

湖南省益阳市 益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聘请蔡旺根博士为创业导师(20201125)

以有机循环搭配生物防治法,跟中国各地农科院配合(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菌),如胡瓜钝绥螨、赤眼蜂、变异瓢虫、木霉、寡雄腐霉、奈米银…等,天敌消灭害虫达到生态平衡,教导农民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创造健康安全的食品。

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基金会聘请为智库专家,开设乡村学堂辅导农民以当地废弃有机桔梗,农附产品废弃物成立小型有机肥料厂,自制有机堆肥,以微生物发酵腐熟后,改良土壤,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留给下一代干净的土地。

(氨基酸液态肥、益生菌、微量元素、有机肥料)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1107-2010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NY1106-2010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Y1428-2010

氨基酸水溶肥料NY1429-2010

硅肥标准NY/T 797-2004

复混肥料GB15063-2009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18877-2009

(BB肥)掺混肥料GB21633-2008

有机肥新标准NY525-2012

微生物菌剂GB20287-2006

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798-2004

生物有机肥料NY 884-2012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红港村  番荔枝

有机种植示范基地

全国各地教育培训课程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农民有机种植教学

生产皿培式台湾红宝石 牛樟芝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

园艺治疗学部 国际委员

另外与广东省海洋渔业局、广东省市级 珠海市育成鱼苗养殖有限公司合作,研究水产养殖高经济价值品种繁殖与增产技术,如中国首创水稻田兼养澳洲淡水龙虾项目,2015(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龙胆石斑、澳洲墨瑞鳕鱼、澳洲淡水龙虾、斑节对虾、金鼓鱼、黄鳍鲷……等)。

让农民因地制宜,选择 短,中,长期多元化投资项目搭配,依照国家供给侧政策,确实落地做到深耕一二三产业链,尽快获得农民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良性循环,真正扶贫、脱贫,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浮游生物生态学

已获得国家专利:室内立体水产养殖装置 ZL201420722141.X

着作、相關論文:

Tsai Wang Gen,香港六月Kuo和Shann Tzong Jiang,2005。

片球菌產生的細菌素戊糖片球菌。對中國第三十年會論文集

p.158食品科學與技術研究所,2005年12月2日,

彰化臺灣。

Shann Tzong Jiang和Tsai Wang 2005代。應用

轉穀氨醯胺酶在海鮮和肉類加工(綜述)。J.魚。

SCI。臺灣。28(3):151-162。

Tsai Wang Gen和Shann Tzong Jiang。2005。新型乳酸菌均質化魚蛋白發酵加工技術基板。漁業協會年會會議錄

臺灣,2005年11月24日,Kaoshung、臺灣的44。

Tsai Wang Gen和Shann Tzong Jiang。2005。新技術

利用乳酸菌生產醬類魚製品發酵。口頭報告2005 IFT年會,6月15-19,阿納海姆,洛杉磯,2005年USA. Proceedings的IFT會議技術計畫。99-2號,240頁。

Tsai Wang Gen和Shann Tzong Jiang。2005。

2005年12月14日,臺北、臺灣p-f-16。

池恩偉武,Tsai Wang Gen,Shann Tzong Jiang。2005。

淨化從Pediococcus pentosaceus的細菌素加速。漁業協會年會會議錄

臺灣,2005年12月14日,臺北、臺灣p-b-2-3。

Tsai Wang Gen,Chorng Liang Pan,Shann Tzong Jiang。2005。

新的利用乳酸菌開發醬類魚製品的途徑發酵。“第三十二中國年度會議錄

食品科學技術研究所,第150頁,2005年12月5日,

台中,臺灣。

Tsai Wang Gen,明楚璐,Chorng Liang Pan,Zwe Ling Kong

Shann Tzong Jiang。2003。魚類功能性的改善酒麴發酵肌肉。年度會議记录

臺灣臺灣健康食品協會,第35頁,2005年2月15日,

臺北臺灣。

Tsai Wang Gen,明楚璐,Chorng Liang Pan,Zwe Ling Kong

Shann Tzong Jiang。2005。抗氧化能力與生理

各種實驗活動發酵的魚剁碎的訴訟

臺灣臺灣健康食品協會年會,第35頁,

2005年2月15日,臺北,臺灣。

莲雾种植技术手册(2016.广东)

银杏叶黄时(2019.北京)编委

中國進行式 20191110 - YouTube台商養殖龍膽石斑 破解成長密碼https://www.iqiyi.com/v_19rv345xkg.html

中國進行式 20201115-從紅酒大麥到龍蝦 中澳貿易爭端升溫

https://youtu.be/0AbMIzyodRY

配合申请中国家专利-

1.工厂化立体水产养殖装置。

2.一种果树种植新技术。

3.一种新型态营养液制造工艺。

4.果树产季调节新技术。

5.浮游生物培养新技术。

国台办主任 陈云林      国民党荣誉副主席 林丰正

 

国籍:中国台湾         1970/5/13

学历: 台湾 国立台湾大学 农学博士

现职:

广州杰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有机农业部总经理

中华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会  农创增值委员会  执行长

中延菌菇业集团 (中国天津)           技术顾问

台湾秀明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员

台湾林仲衡社会福利基金会              执行委员

国际蓝衣天使股份有限公司  大中华区市场开发总监

澳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副理事長

广西贵港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湖南天启湘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现代农业部 总经理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台商投资企业协会  农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湖南清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顾问

湖南省益阳市益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创业导师

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           农业委员会  GDAC标准与认证功能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农业报 現代農業培訓委員會       副主任委员

广东国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
园艺治疗专业学部 国际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葫芦博物馆                        专家顾问

广东省珠海市育成鱼苗养殖有限公司      技术顾问

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          智库专家

广州市绿芽技术推广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顾问

广州市红港美丽乡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顾问

广东省南沙区红港村小区农业推广示范基地技术顾问

韶关市翁源县山果鲜家庭农场            技术顾问

柬埔寨飞利浦燕窝厂                    技术顾问越南飞利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技术顾问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华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顾问山西省晋城皇城相府农业嘉年华          技术顾问安徽晶瑞环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顾问

紫宸生态文旅发展湖北有限公司          技术顾问

四川常青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顾问

中国国家                       (高级) 农艺师

中国国家                       (高级) 农技师

中国国家                       (高级) 营养师

中国国家                  (二级) 心理咨询师

中国国家                   (高级) 社工指导师

中国国家                (高级) 园林工程管理师中国国家              (高级)水污染项目管理师

联系方式

台湾:秀明科技有限公司

台湾省台南市仁德区太子四街35巷12号

广东广州市公司:广州杰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03号之一1106H3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101340197364B

广西贵港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贵港市公司:广西省贵港市贵北区友谊大道西侧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50800MA5PC5G50T(1-1)

广东深圳市公司:广东国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MA5DE7DKX8

TEL:13926935877

E-mail: 1461965729@qq.com

Facebook:wanggen cai

(0)

相关推荐